试析网络条件下的德育管理

时间:2022-09-11 02:10:35

试析网络条件下的德育管理

【摘 要】网络是把双刃剑,既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但也给广大中小学生的德育建设工作带来了日益复杂的问题。为此,广大学生家长和全社会曾经多次发出过呼吁,要求全社会共同关注下一代在网络社会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在此形势下,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工作实际,提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也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取长补短,因势利导,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中小学生新的德育之路。

【关键字】网络;学生;德育

建构主义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的前结构所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已经拥有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的。我们是否对道德的形成也可作同样的理解:道德不是靠“教”会的,它是未成年人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自己的道德生活实践中自我“建构生成”的。

网络教育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知识传输和知识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其特色和优势是:

1、资源利用最大化: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2、学习行为自主化: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3、学习形式交互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并且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类型、人数、次数等进行的统计分析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4、教学形式个性化。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员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

5、教学管理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管理平台具有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被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远程学生的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查询、学籍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交互的方式完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已经悄然走进了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电脑已经是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形成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中,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心灵可以触及全球各地,头脑可以触及科技领域的最新知识。网络还同样把手伸向人的意识形态领域,触及人的灵魂,因为对尚未形成人正确生观和世界观的少年学生影响更甚。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阵地,反之,则效果恰恰相反。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路。

在教育领域,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素养已成为一个受教育者的必备素养之一,这对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而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尤其做到信息技术与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整合,是摆在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而又紧迫的课题。面对网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冲击这一无法逃避的事实,同学对本校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发现:45%的学生有上网史,其中因家庭经济困难,只有几十名学生家中有电脑可以在家上网,大部分学生是用买早点、午饭的钱,利用中午和放学后的时间背着家长到网吧去上网,上网的主要内容是游戏、娱乐和聊天,个别学生还访问过不健康的网站。因去网吧上网,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旷课;有的学生课上精神恍惚、萎靡不振;还有个别学生夜不归宿上网。如我校初二一名学生陈某的家长曾几次找到学校呼吁"救救他的孩子"。如此严重的事实告诉我们:许多学生长期沉浸于网络游戏,流连忘返,不仅耽误了学业而且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更加感到网络教育的重要,我想通过以下几点来引导学生正确用网。

一、利用网络了解学生,在日常教育中引导学生正确用网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当我们不是班主任仅是一名科任教师时,我们可以听到学生更多的心里话,看到学生更为自然的一面。当然,在网络世界这个完全自我的世界中,学生尽享赛博空间带来的开放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在这里学生展示出在不受道德植入者约束时的“放纵”,学生在老师和家长视线之外,表现出更多的属于年轻头脑才能萌动的想法、做法,了解这些想法与做法中需要加以修正的方面才可能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当然在网络中,他们也不希望接受老师的“监督、管理”,使他们失去这份难得的轻松,所以学生们会在乎与他交谈的是不是教他的老师,会在乎他们在网上的表现老师知道多少。所以,为了更多的了解学生们的想法,我以过客或虚拟的身份登陆学生为“斑竹”的网页,QQ上的群,看他们在网上灌水,了解完全自由时的他们。在这里看到他们的任何不合理甚至错的想法、说的任何不好的话当时并不纠正,事后也不会透露出我曾看到这些。因为,虽然学生在网络上出现的道德问题多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在网络上具体体现,但是学生的这些表现终归是在认为无约束的情况下暴露出的问题,并带有宣泄情绪的目的,是学生自身存在的道德问题的放大,因此在处理时更要冷静,先将学生的这些失范行为看在眼里,然后利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并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无类似在网上的失范表现,如果有就要及时进行教育,耐心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在这个步骤中,作为教师,我利用网络只是为更多得了解学生——了解敢于放肆时的学生。而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应用的教育方式依然是传统方式:利用研究性课程的时间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利用主题班会强化“网络只是我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或是休闲娱乐的平台”这一观念。虽然无论是在进行研究性课程还是班会的准备过程中学生都使用了电子计算机,也上网搜集材料,但我并没有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只是引导学生懂得在虚拟的社会中也要遵循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引导学生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健康用网。因为只有在学生走上网络自律之路,网络作为现代化的信息工具的优势才能在学生的生活中显现。

二、平等交流,用网络实现自由对话

在对学生有了一些了解后,在学生已经习惯在网上看到我这个“看客”后,我就试着和学生聊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更多的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谈天说地。这样做是从学生的天性出发并尊重学生的天性,通过交谈给学生拓展一片自由、平等的空间,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关爱与归属感。在这以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通过聊天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再以网友的身份给些建议。在完全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关系后,自然就可以向学生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了。学生在知道这段时间老师是知道他在网上的表现的,但能够给他以平等尊重的交往,他会感到自己的天性得到充分承认,这不会使他感到人为的摆布教育,而相信可以在网上和我平等交换看法。其实如果经常使用QQ,会觉得用键盘交流有许多方便的地方:因为看不到我的表情不会有面对面时的局促,可以自由的把想说的说尽情的说出来;也不会受我神色的干扰把话“咽”回去,可以思路连贯的把自己想说的说完,不会担心说到一半被打断;因为是“人——机——人”的对话,最大限度的忽略彼此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感受平等自然交往。在网络上和学生交流时,我也比较随便,只把自己放在比他们多些阅历的旁观者身份上给他们我的观点。不是老师在教育学生,而是一个先锋官在探明前路后回来引领大部队共同前行。这样使我与学生最初建立的平等关系能够很好的延续下去。也使学生在QQ上或通过E—mail和我聊的内容很宽泛:从读书体会到对生活的看法,从对同学的评价到对老师甚至是学校工作的看法……因为和学生上网聊天的时间都是在学生放学回家或是假期里,这样就延展了我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使我能有效的干预学生课余时间的应用,也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因为学生更多的是聊自己切实关心的事,他们需要一个能站在他们角度上考虑的成年人的意见,可以使我的工作贴近学生的实际,加上这些问题是他们要听我意见而不是我要给他们我的想法,所以针对性强,对学生的影响也大。例如他们中有同我谈如何同异往的问题,有谈家庭矛盾对自己造成压力问题,这些话很多是他们当面是不好跟我讲的,而虽然这些都是琐碎的生活小事,但恰是这些小事影响着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看法。也许是因为学生之间的广告效用,很多学生要了我的QQ,希望能和我在网上聊,在我的QQ上有五十几个学生好友,能给他们以帮助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网络确实给我的工作带来不少便利,在初二时,我班有一名学生每天完成作业后夜里上网聊天或发贴子,凌晨才睡,早晨起不来就不来上课,跟家长联系家长说为限制他打电脑,电脑放在她的房间里,可管不住这孩子。我就在夜里等这孩子上网时同他网上聊,他是单亲,很爱他的母亲,平时以家中男子汉自居,在聊的过程中它表现出这种想法时,我就问他以他的这种状态怎么保证有能力承担起爱的责任?后来聊了几次,他跟我保证坚持到校,我说你电脑在就不可能坚持到校,他答应把内存条给我,我说内存条你马上可以再买一个,把硬盘拆给我,我知道他喜欢个性化的设置,不喜欢用别人的电脑,拿着硬盘就等于拿着他的电脑。他说我很了解他,犹豫了一会儿答应了。事后他妈妈打电话给我问我怎么做到的,应该说是网络给我和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使我的工作时间不限于八小时内学生上课世间之外的时间,对学生教育空间不仅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再是单向教导,所以才能抓准突破口。

通过QQ我更多的了解学生内心世界,我想作为教师我不能也不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按我理想的模式成长,但只要我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启发他们正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他们就可以不断的超越自我。将德育工作引入网络在虚拟的世界中其目的还是向学生传递真实的人生。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工作最终是拓展德育的空间,丰富德育手段。

三、建设自己的主页,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

利用QQ和E-mail和学生交流针对性虽强,毕竟是一对一,并且是就事论事,效率并不高,而且在同一年龄阶段或同一学段,学生出现的问题用一些是共性的问题,总是一对一的开展工作浪费很多精力,所以一直以来就想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提供给学生解决共性问题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也可以利用主页将学生们的看法,尤其是刚刚经历过中学生活的“老”生的感受登载出来,他们的现身说法更为贴近学生实际,他们提供的方法也便于在校生学习操作。在建设网站时,我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高我网站的点击率,只有学生爱看才可能把我网站所“载的道”传授给学生,所以无论是在页面设计还是栏目名称以及文章选择上我都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平时我也常向班中的“网虫”请教网络知识,了解他们喜欢的网络栏目,学生常常向我推荐各种“趣”站,这为我了解学生好恶建设好自己的主页奠定基础。

再有就是对一些问题利用论坛的形式来讨论。在我的班里有一名学生,他过去的同学向我提起他有偷东西的毛病,一天中午班里有名女生手机丢了。转天这名学生在QQ上留言要和我谈谈,他跟我谈的主要内容是班里同学为什么怀疑他拿了手机,并问我对这事的态度。我告诉他,因为在那段时间只有他去过那女生的座位。在班里发生这种事不管是谁干的,大家心里都不舒服,谁都不希望班里有人是贼,我无法证实他没做这件事,除非还有别人去过这女生的座位。于我来说,我更希望这女生没丢东西,而不是抓到一个贼。一周后手机失而复得。征得他的同意,我把这件事作为论坛的一个讨论内容,让同学们来发表自己对偷窃行为的看法:很多人有“某人一次做贼就一辈子是贼”的想法,一旦班里有人丢东西,即便不是那人做的人们也会这么怀疑,做这种事会使自己的一生背上沉重的包袱。通过这次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胡乱的猜疑别人是不对的,不应该因为一件事而认定一个人的永远。网络里可以开发的空间还多,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对一些网络新技术的学习,掌握为孩子成长 保驾护航.的方法。

网络德育不仅是以人为本的大德育观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以人为本的大德育观的重要内容,网络德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德育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道德层次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和道德伦理。

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时展的需要,德育现代化的需要,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当然,作为一种德育方式,网络德育并不是和传统德育方式相对立、相排斥的,而是在学生德育观的形成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结伴而行,互相生发,互相生成。所以强调网络德育,并不是说传统德育方式不好,而是说我们过去过多依赖于传统德育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置于中心,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德育观的生成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强调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就是想找回学生在传统德育方式指导之下,德育素养和人格素养缺失的那部分,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发挥德育工作的核心优势地位。

网络,让我们的教育搭上了时代的快车,让今天的德育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应该承认的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网络德育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参与。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家对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的治理和整顿,看到我们的孩子将会在这样一个纯净的沃土里成长,这更坚定了我们开展网络德育的信心

上一篇:教育是爱的艺术 下一篇:浅议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