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9-11 01:09:36

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旅游本科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构建课堂、学校、行业、社会“四位一体”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课堂是专业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平台;学校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与能力培养的综合舞台;行业是学生技能培训与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基地;社会是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检验标尺。“四位一体”人才模式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适应旅游业建设和发展的第一线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职业岗位能力,与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能够胜任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四位一体”人才模式研究重点是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技能培养为推动环节、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能够适应旅游业的岗位需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随着旅游行业不断的发展,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仍然存在着两个比较大的突出问题,即:旅游人才培养之后与市场需求、旅游人才建设和行业发展建设不想适应。也就是说高校旅游人才供需错位问题是我国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的主要矛盾。首先,一般情况下,旅游企业需要的是技能管理型人才,而学校比较侧重知识理论型人才的培养,因此,目前两者还没有做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旅游本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同时,很多人认为旅游本科院校学生大多来源于的技能水平不高,能力强度弱,因此,很多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后,旅游企业不愿给毕业生进入管理层工作的机会,使旅游本科专业毕业生失去了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导致旅游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剧增。其次,2011年,根据发改委、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明确指出,2015年,在旅游人才需求剧增的形势下,我国旅游业就业规模会增加到1亿人,并联合的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但是由于旅游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从基层服务做起,很多学生不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待遇低的一线服务工作,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从而造成了旅游本科专业毕业生却出现了“有人没事干”的尴尬局面。同时,由于旅游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面向酒店、旅行社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从而造成了旅游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并且,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陷入了“饥渴”的状态中,如:旅游地产、宾馆、物业管理、会展组织、策划以及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等方面,出现了“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很多旅游本科专业毕业生一时难以胜任,很难满足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另外,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一般行业正常的人员流失在5%~10%左右,而旅游本科专业人才流失与企业用人失衡,旅游业企业员工流失率高达20%以上,人才流失率是旅游行业面临的困境之一,尤其是资质越高的人才流失的越严重。如:,以往旅游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10%~20%左右,而最近两年中,仍然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还不到20%,由此可见,大部分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没有将旅游业定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很多旅游企业专注于抢挖其他企业的人才,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从而陷入了旅游本科专业人才流失与企业用人失衡的怪圈,拉大了旅游人才供求的差距。

三、旅游本科专业构建“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一)能够准确的定位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本科专业毕业生不愿从旅游业行业的继承做起,眼高手低,这是由于大部分旅游本科院校将旅游人才的培养定位在“总经理”的摇篮中,造成了当前旅游业人才“供”、“需”矛盾。同时,我国旅游院校本身普遍缺乏实训教学资源,实训的目标和要求不具体,实训课程不能与理论课程对接,实训教学质量管理难以有效开展,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当前,很多旅游专业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了实践与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理论知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并且课程内容没有充分的反映出旅游实践的创新,也没有理论知识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课程内容陈旧老化;另外,在选修课方面,学生选择度比较小,专业选修课设置范围狭窄,不够重视实践操作课程。因此,构建“思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立足于基层培养管理人才,切合旅游业实际,明确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综合组织和职业道德教育,创新教育教学内容。

(二)能够提高教材建设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和封闭性

目前很多国内的旅游院校还没有形成旅游学科公认的、被普遍使用的经典教材,我国旅游本科专业教材,只盲目的热衷于编写专业教材,教材建设不理想,教材质量差强人意。很多现有的教材只是从其他学科中机械的在前面加上“旅游”二字,是从其他学科套用过来的,导致旅游本科专业教材成了各相关专业母体延伸的“堆砌物”。同时,在内容上,各教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欠缺逻辑联系。并且,相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些本科院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部分教师缺乏的系统的旅游专业知识学习,大部分是从历史、地理、外语、经济、文学等学科中分化衍生出来的,很多教师实践方面缺乏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和精力,旅游专业的教师很多是半路出家。如:根据《我国本科旅游院校师资结构研究》中的有关数据整理,我国旅游院校教师队伍,在数量上不能满足旅游本科教育的需要。从学历上看,师资队伍中巨大部分是硕士学历,博士毕业的只占了18.6%,而硕士毕业的占了65.9%,本科毕业的占了15.5%,同时,从从业经验上看,我国旅游教师70%的教师没有旅游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具有1年以内行业经验的占了15%,具有3年以上行业经验的占了7%,具有1——3年行业经验的占了8%。另外,与旅游企业相比,目前,旅游本科人才培养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系统,但是,在人才培养上,很多旅游本科院校不了解旅游行业真正需要旅游人才标准,还没有及时与市场对接,只是通过课堂填鸭式的方式,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关起们来办学,没有开放地与行业、企业对接,对学生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从而导致人才供给与需求错位的现象。而旅游本科专业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能够提高教材建设质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从而达到与行业、企业对接的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四、基于在“四位一体”下旅游本科专业院校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明确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课堂是专业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平台,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课堂分为两个板块,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不要把学生看成接受和储存知识的容器,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与意识、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同时,教师应该通过教材、教学参考书大纲式讲授和实际案例分析,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明确旅游专业培养目标,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为了让学生了解、跟踪国内外旅游学科研究与应用前沿,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的引入一些旅游学科及旅游业发展动态。其次,管理意识是旅游管理人才最为重要的素养,本模式通过调整学生心态、重视细节教学和日常行为规范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不仅要习得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和文化意识,还要学生全面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习得服务意识,适应旅游行业需要的最基本素质,致力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管理者身份,加强对自我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管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强化管理意识。另外,文化意识是旅游从业人员一种最根本的行业素养,旅游业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因此,为了使学生积淀知识、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基于“四位一体”下,旅游本科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人范围,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通过学校这个大舞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旅游本科人才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之外,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要通过学校这个大舞台,解决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规划设计等问题,并且逐渐向景区规划和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向发展。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鼓励学生参加和组织学校各级各类旅游行业活动,如:规划制图比赛、旅游英语辩论大赛、旅游行业技能大赛以及导游风采大赛等等。

(三)充分发挥行业作为学生实践基地的作用,提高服务与管理的时间技能

行业是学生技能培训与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基地,基于“四位一体”下,为了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旅游本科专业院校要与旅游行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互动关系,学生通过在旅游企事业单位实习与实践,提高服务管理的实践技能,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技能培养与管理能力锻炼的实践基地,充分发挥行业的重要作用。首先,学校要求学生能在多个部门从事不同的实习工作,确保学生有半年、半年以上的实习期。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寒暑假进行实习,结合假期尤其是旅游旺季的特点。其次,为了让韩各样成为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习训练基地,学校应该与旅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互动互利机制,指导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成为师生从事旅游业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的基地。

(四)通过社会培养大学生注重社会责任感,服务与社会的责任意识

用社会这把标尺检验旅游本科专业学生服务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与责任意识,检验学生能否正确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学生应用旅游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其他问题,如:如何利用旅游资源的开发,解决当今“资源环境破坏与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

作者:李敏 单位:安阳工学院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 下一篇: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