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取义:香港阿福的大爱人生

时间:2022-09-11 12:45:53

2010年5月7日,一位香港平民的葬礼,引来了中央政府驻港办主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等要员亲临吊唁,来全国自各地的网友和两名藏族孩子,也含泪向灵堂的遗像深深鞠躬。逝者正是被称作“当代雷锋”、“港人榜样”的义工黄福荣,他在青海玉树地震中舍身拯救了4名孤儿及教师,自己却被坍塌的楼房击倒,成为汶川大地震以来第一个遇难的志愿者。更为震撼人心的是,这位草根英雄的崇高不仅体现在舍生取义的瞬间,更在于他九年如一日带病行善的经历……大爱之心,感动中国!

突遇天灾 香港义工舍身救人

2010年4月初,46岁的香港人黄福荣有了两个月长假,和往年一样,这位乐善好施的热心人,决定利用假期到大陆的贫困地区做义工。听说青海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很穷,吃不好饭,穿不上像样的衣服,黄福荣就向香港义工组织提出,去青海玉树当扶贫志愿者。

香港义工组织提倡热心市民向玉树儿童捐款捐物,但并不建议他们只身前往当义工,因为那边地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生活条件很艰苦,大多数港人无法适应。黄福荣却不以为然:“放心吧,我经常到内地当义工,没问题的!”见他铁了心要去玉树做志愿者,义工组织只得尊重其选择,并联络了一位兰州志愿者,为老黄在玉树找个义工项目。

2010年4月1日,黄福荣带着他在香港为贫困儿童筹集的善款,乘坐深圳的火车抵达甘肃兰州,见到了当地义工赵林。听说黄福荣并不是乘飞机来,而是坐了3000多公里的火车,赵林有些惊讶。“省点钱,又能资助几个学生了。”这位身背大旅行包、黑瘦而略制尤郁的香港义工说。

在甘肃走访了一些特困生后,4月8日,赵林与黄福荣开车拉着一些药物、衣服、礼品等,向着事先联系好的青海玉树州一座孤儿院奔去。当天黄福荣有点感冒,对于高原来说,这是大忌,但任赵林怎么劝说,他仍然不肯撤回。路上,赵林还开玩笑地问:“你身体这么瘦弱还上高原当义工,万一回不去了怎么办?”黄福荣认真地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赵林做梦也想不到,两人的对话竟会一语成谶!

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不仅高山耸立、风景秀美,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素有“江河之源”的美誉。黄福荣做义工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就在玉树结古镇,这是一个由民间公益人士捐建的慈善机构,收养了22名孤儿。老黄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礼物,还在帮孤儿院修厕所、开垦菜地之余,带着他们四处玩耍,孤儿们都很喜欢他,亲切地喊他“阿福叔叔”。

2010年7月14日7时许,沐浴在晨曦里的结古镇一派祥和,阿福带领孤儿院的孩子们,在院坝里舒展着身姿做早操。但到了7点49分,平静祥和的气氛却在一瞬间被击碎了,大家同时感觉到,地面突然摇晃了起来!孩子们的尖叫声划破了孤儿院的宁静――震惊中外的玉树7.1级大地震发生了。玉树州所在的结古镇是震中区,震感异常强烈。

眼看房屋和树木都在疯狂摇动,阿福大喊道:“地震了!孩子们快跟我跑,要远离这幢楼房!”他一边喊,一边挥着手,孩子们在他的指挥下迅速冲出了孤儿院的大门。

这时,突然有人大声喊:“屋里还有老师和同学……”跑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后,黄福荣便和孤儿院煮饭的阿姨清点起人数来,发现尚有6人被困在院内,包括院长和两位老师、三名孤儿。没有丝毫犹豫,阿福焦急地对煮饭阿姨和另一名教师说:“你们在这里别乱动,照顾好孩子们!”说着,就转身冲回了孤儿院摇摇欲坠的四层大楼。

在地震波的影响下,此刻上楼的难度可想而知,可黄福荣还是拼箭中上二楼,循着哭声找到了3个六岁左右的孩子和一名教师。他奋力营救出那位被掩埋在瓦砾下的老师,两人引领着3个早已吓得六神无主的孩子向楼下跑去。

然而就在这时,又发生了6.3级余震,大楼发出巨大的“咔嚓”声,大约摇了一分钟后,这幢四层建筑突然从中间裂开一条长长的缝,楼体渐渐被撕成了两半。此时,黄福荣和四名师生离院门只有3米多,也许预感到楼房将全面坍塌,危急时刻,这个身体羸弱的瘦小男人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猛地一下把师生们推出数米之远!就在这拼命一推的瞬间,阿福再也没有能力跑出垮塌大楼的范围,随着一声“轰隆隆”的巨响,他被砸倒在废墟中……。

阿福被压在两三米厚的瓦砾之下,无法动弹:那四名被他推出去的孤儿院师生则全部得救,教师只受些轻伤,一名孤儿大腿骨折,其他两个孩子奇迹般毫发无损。当前来救援的武警和乡亲们从废墟中挖出黄福荣时,已经气若游丝的他只问了句话:“孩子们……都救出去没有?”十分钟后,因抢救无效,这位香港义工离开了人世。

上善若水 重病单身汉九年一日为公益

心地善良的黄福荣至今还是单身,他在义工生涯中结识的一位深圳朋友――女志愿者摩卡一直记得,今年3月老黄到深圳向他们夫妻俩辞行,说要去青海的孤儿院。这对亲密无间的小夫妻令阿福羡慕不已,他不无自嘲地说:“看你们两个真好,估计我这辈子很难拥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了,这样也好,我去一个地方做事情就没有牵挂了。”至于为何一直不结婚,阿福的回答是因为自己有病,怕拖累对方。

在姐姐黄月秀眼里,黄福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式阿甘”。他不够聪明,但诚实、厚道,内心纯善得像个孩子,对公益事业表现出的那份“狂热”更令人动容。他在香港是一名普通的货车司机,工作十分辛苦,收入却不高。患有严重糖尿病的阿福为了节约开销,甚至不舍得频繁去医院打针,只是每隔两个月看一次医生、领一次药,每天靠自己注射胰岛素维持身体正常机能……为的是省出些钱做公益事业。

黄福荣生活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家中有5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四,母亲已年过八旬。虽然老母亲对阿福的每次出行都很担心,但从未阻止过他的善举,全家人还经常向灾区捐钱捐物。今年他去青海,亲友们原定在4月17日把收集好的衣物和大姐做的40多个书包邮寄过去,供当地孤儿使用。

阿福热爱内地的名山大川,2001年5月,时年37岁的他在大陆旅游时,读到了一本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书――《挑战死亡――白血纽涟天涯》,作者是被誉为“当代保尔”的隋继国。因同时患有白血病和脑癌,此人还有个绰号叫“双癌上校”。隋先生在退役后,骑自行车走完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为骨髓捐赠作宣传。

黄福荣深为感动,一直以来就热衷慈善事业的他,决定追随这个顽强的退役军人。而此时,隋继国正徒步进行着他从北京到香港的慈善宣传。在湖南衡阳,这两个男人一见如故,阿福被对方的坚毅精神深深折服,认隋为大哥,并与隋继国结伴同行前往香港。

2002年元旦,受隋继国影响的阿福自发为香港与内地的白血病人筹款,由香港尖沙咀出发,背着行囊穿州过省展开了“行 路上北京”的壮举,一路宣传骨髓捐献。终以3个月时间走完全程5000多里路,筹得善款20万元。一对受助于黄福荣善行的湖北兄弟,在致谢信中表示:“您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奉献’!”

2003年底,隋继国因为白血病去世,黄福荣大受打击。后来,他发现自己患上了肺炎和糖尿病,情绪更加低落,一度一蹶不振。阿福多次在日记中提到隋继国,后来在四川地震灾区,一欢苦闷中他在日记里写道:“大哥,我很想你!为什么天要让我认识你,但又这么快把你带走……。”

2008年5月15日,汶川大地震后第3天,阿福这样在日记中描述他当时的心情:“每天看到新闻都在哭,晚上根本睡不着,有时闭上眼就好像看到很多人希望有人可以帮到他们。特别是那些已经成为孤儿的小朋友……心痛。”第二天,黄福荣抵达成都,并经网友指点来到四川省民政厅“要活干”。

志愿者团队安排黄福荣去做些登记、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活。在大家印象中,黄福荣“重活都抢着做”。而实际上,阿福认为活儿太少、太轻。后来他主动找到了搬运救灾物资的活儿,才感到充实。

一天晚上,成都志愿者邓丽走进帐篷清点物资时,无意间发现黄福荣正往肚皮上注射什么。她大吃一惊,难道他是吸毒者?她走过去,压抑住不满问:“老黄,你在干什么?”阿福不好意思地脸一红,赶忙放下衣服,说自己有糖尿病,必须注射胰岛素。“我一下子被震住了,没想到平时一刻也闲不住的阿福竟然身患重病,可他在灾区还那样拼命……”从那一刻起,邓丽对这个相貌普通的香港人肃然起敬。

在灾区,黄福荣以一种异乎寻常的低调存在着。有一次,他押运物资去茂县灾区,途经海拔很高的夹金山,而他穿的是单衣,一路上被冻得浑身颤抖。当闻讯赶来的电视台记者把话筒递给阿福盹他却摆着手跑掉70媒体报道志愿者时,黄福荣总是躲得远远的,实在躲不开,拍照时就站在后排边上最不显眼的地方。

距成都70公里的洛水镇中心有一座老道观,叫川主庙。在这座庙的对面,是深圳志愿者捐建的一座图书室。有段时间,黄福荣负责为图书室粉刷墙壁、搬家具。距离图书室100米不到,就是洛水中学,当地为遇难的学生设置了灵堂。在那里做义工两个多月,黄福荣每天都要去给孩子们烧一炷香。

川主庙一直是道观两个道士自己修缮,遭长说就是修十年八年也要自己把它修好。黄福荣被这种精神感动了。在图书室工作间隙,他主动去帮川主庙修缮庙宇。后来,阿福干脆住进了川主庙,经常帮道长挑土、清理废墟。

“他是一个好人啊!”当川主庙林道长知道老黄遇难的消息后,一直含泪念叨着这句话。在他的记忆里,老黄不怎么说话,每天总是起来很早,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挑水,把水缸中的水全部挑满了,然后整理废墟。七八月的天气,太阳十分毒辣,老黄经常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肩膀上很快就磨掉了一层皮。蚊虫叮咬,斋饭很差,身体不好的阿福还要不断吃药……他在洛水镇很快变得更黑更瘦了,但与此同时,这位香港义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黄福荣一直牵挂着这座庙宇。2009年灾区地震一周年的时候,他再次回到洛水镇,为川主庙干了一个多月的活,还带着捐款、新书包和文具看望了灾区的孩子们。

情动两岸 万人哭送“草根英雄”

经媒体报道后,黄福荣舍命救人的义举很快传遍。一夜之间,这位平凡的香港司机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香港市民称他为“香港之子”、“港人的骄傲”,内地同胞赞他是“草根英雄”、“当代雷锋”。有人还开设名为“沉痛悼念香港义工黄福荣”的网站,畅谈阿福的事迹,表达哀悼怀念之情,短短几天点击量就高达数万。“阿福,你是一个伟大的志愿者,一路好走!”网友留言说。“阿福,请你相信我们,会教育好那些你永远牵挂着的孩子,照顾好那些你用生命去拯救的生命!”玉树孤儿院的老师们也含泪留言。志愿者赵林写道:“好兄弟!我们将沿着你的脚印,一直坚强地走下去!”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撰文道:“噩耗传来,我感到十分难过。像无数被黄先生的事迹触动的内地和香港市民一样,我万分敬仰他无私奉献、舍身成仁的精神,并引以为荣。多年来,黄先生热心公益,担任义工,默默耕耘,奔走香港与内地,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出力,是700万‘港人之光’!”

2010年4月18日晚,黄福荣的遗体被运回香港。在警察仪仗队奏出的哀乐声中,一面鲜红的香港特区区旗轻轻盖上他的灵柩,香港政府将无上的荣光给予了这名普通的义工。中联办和国务院港澳办也罕有地就平民逝世发出唁电,对阿福的牺牲表示痛惜。三姐黄月秀不曾想到,仅仅隔了10多天,弟弟会以这样的方式回家。

黄福荣获得了港府追封的“金英勇勋章”,如获家人应允,还将成为下葬表扬英勇市民的“景仰园公墓”第一人。众所周知,地少人稠的香港寸土寸金,近来更为地价贵而有“死无葬身之地”之叹,但黄月秀却婉拒港府好意,她认为,弟弟做善事不是为了追求荣誉和英雄称号,她尊重阿福一贯保持的低调风格,希望弟弟能与先父长眠于普通的柴湾坟场。

黄月秀对弟弟危难中所作的选择并不意外,“我们全家都很悲痛,但也明白他就是这样的人,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就不遗余力。不会顾及到自己。我想,无论让谁面临当时的情况,都会像他那样救人的。希望阿福的故事能令其他有心人多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

5月7日,黄福荣的葬礼在香港红耐世界殡仪馆举行,凄迷的小雨,似苍天在为英雄的早逝而啜泣。当天,中央政府驻港办主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青海省副省长等要员前来吊唁,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和阿福生前舍身拯救的两名孤儿代表,也含泪向灵堂的遗像深深三鞠躬……孩子们向阿福的家人移交了他生前的遗物――一个黑色背包里静躺着两本日记、几件衣物,还有藏族孤儿曾经送给这位义工叔叔的3幅蜡笔画。

从停灵的殡仪馆到墓地,一路上有成千上万香港市民肃立雨中,目送阿福走完最后一程,想起这位货车司机九年来的善举,不少人望着灵车掩面而泣。与此同时,远在玉树孤儿院的孩子们也为阿福叔叔穿上了孝服。对此,黄福荣的家人十分感动:“我们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孩子们说要继承阿福叔叔的精神,他们还为阿福戴孝,这是缅怀逝去亲人的方式。福荣生前没有小孩,当看到那些玉树的孩子把他当做亲人,我们全家都哭了。”

黄福荣牺牲后,家人接过了他手中的“爱心火炬”,继续向灾区孩子们传递着光和热,目前他们已通过香港红十字会在珠海成立了“黄福荣爱心基金”,善款全部用于捐助内地的贫苦儿童。困阿福临终前还在询问孤儿院孩子们的安危,家人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获得批准,能在他遇难的地点重建孤儿院,并给孩子们设立一个图书馆,了却阿福生前的一桩心愿。

尽管好人黄福荣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留下的那种情怀,却深深撞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正因为有了阿福们,有了这种包含着责任、奉献和担当的大爱情怀,才支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

上一篇:王漾:温哥华冬奥会上的红色风暴 下一篇:走向俄罗斯绘画艺术巅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