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创投初家祥:做耐心的投资人

时间:2022-09-11 11:57:42

普创投初家祥:做耐心的投资人

在8年甚至10年等待企业上市的过程中,耐心地给予企业帮助是普讯创投获得高收益的前提

普讯创投董事总经理初家祥5月来到北京是参加两岸的一个交流活动,虽然日程排得很满,他还是一下飞机就直奔凯宾斯基大饭店接受《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在饭店安静的咖啡厅中,他表情轻松,耐心介绍了普讯创投20余年的发展历程。

1989年创立的普讯创投是最早进军大陆的台湾创司,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分公司。在其投资的300多家公司当中,有超过130家公司已经上市,包括鸿海、台积电等台湾著名企业。

在大陆投资的艰难让普讯创投一度选择撤出。而今,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它准备卷土重来。“大陆资本市场在慢慢开放,需要我们花时间等待,必须经过几个轮回,才可以把做VC的能耐充分检验出来。”避开过热行业

正如林一峰的歌《离开是为了回来》,对于普讯创投的创业者来说,十年来在大陆投资的经历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够体会到坚守中的寂寞与无奈。

“我们进大陆很早,大概在2000年,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我们都设立了分公司。”十年前的事对初家祥来说,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当年普讯创投在大陆考察了很多项目,发现很难进行投资。其中,大环境对风投的不认可与不理解让初家祥尤为难受,在那个时候,与创业者沟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让创业者接受他们的建议更是难上加难。

除此之外,更大的困难还在于看不到退出的希望。“那时还没有中小板和创业板,所有企业都要往主板走,登陆主板非常难。”尽管如此,普讯创投当时并没有决定撤出中国。

直到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他们才不得不忍痛做出撤离的决定。

“互联网泡沫以后,我们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把所有的资源和资金撤到中国台湾和美国。虽然继续等待,可以等到创业板推出,但那时我们发现,美国和中国台湾的市场也很好,但当时我们必须在台湾和大陆二者之间做一个取舍。”这段经历让普讯创投卷土重来的时候更加谨慎。

“目前我们的取向是走精细化路线,或者说从产业趋势的角度避开一些主流竞争,比如说我们就不太碰互联网,包括社区网站。”初家祥告诉记者。

除了行业上精挑细选以外,在投资标准方面,普讯创投也开始倾向于有技术含量和优秀团队的公司,愿意用时间来等待这些公司的成长。“当它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我们愿意等待。我们的规模大概有6亿美金,这些钱是无限期的,不存在到期的问题。所以过去很多项目我们会花8年甚至10年等待它上市。”谈起这些,已过不惑之年的初家祥目光很从容。

富士康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当年,普讯创投是富士康唯一接受投资的创司,据估算,如果不考虑给股东的回报,普讯创投的投资收益可以达到成千上万倍。

高额的收益背后,是富士康从零起步的时候,普讯创投给予的帮助及耐心等待。曾经,富士康的发展步履艰难,然而总裁郭台铭却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这让普讯创投董事长柯文昌非常感动,并愿意在没有人帮助他们的时候,借用他在惠普的资源(柯文昌曾是惠普台湾从80年代到90年代的董事长),帮助富士康争取到了一些订单生意。“郭台铭能够接受我们的投资,是因为他非常感谢我们当年的帮助,当然,后来他也成为了我们的LP,这是一个互相帮助的过程。”初家祥回忆说。

正是这样一个个案例的积累,让普讯创投学会了如何做一个耐心的投资人,并且找到了投资的方向。“如果我们投对人、投对产业的话,那收益是相当惊人的,过去我们在美国也不乏上百倍的回报。中国大陆的市场潜力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愿意参与其中,但是我们得有策略,就是避开一些过热的地方。”初家祥已经很清楚该如何在大陆开展投资。

普讯的杀手锏

普讯创投这次有备而来,他们已经针对大陆市场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并且取得了初步成功。

“竞争是全球性的,你不能只看中国,而是要把中国的公司放在世界平台上。”这是普讯创投的主旨。

比如,目前半导体行业还是以欧美为主,那么中国公司如何能够避免山寨文化呢,做出几个像华为一样的好的公司呢?普讯创投的做法是扶植一些留学欧美的“海归”,将半导体核心技术由欧美转移到中国境内。

“美国代表了这个技术的发展方向,留学生能够学习到这种技术,一旦这些人回国创业,我们就会义不容辞地支持他们,将台湾的管理经验与美国的技术结合,占领大陆市场,大家一块儿做出好成绩来。”初家祥表示。

上海博通就是他们投资策略的一个体现。

资料显示,上海博通是上海浦东一家做无线通讯的公司,其CEO张鹏飞曾经在美国留学。根据圈内人介绍,当时有几家投资机构都追过这个项目,最终博通选择了普讯创投。

为何如此选择?张鹏飞在美国的时候,曾加入了普讯创投在美国投资的一家无线通讯公司。后来回台创业的时候,普讯创投曾经邀请他同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一起进行交谈,介绍自己的产业资源以及对行业的理解。

二者一拍即合,事情似乎进展得很顺利。然而,就在普讯创投向张鹏飞发出合约的时候,有一两家外资VC也找到了他,并且表示比普讯创投条件再加码,只是希望获得投资机会。

“他们也很诚实地表示不懂这个行业,但是他们愿意用价格去竞争,不过很高兴张鹏飞最终选择了我们。”初家祥介绍说。

通过这个案子,普讯创投业学会了如何跟创业家谈判,如何跟他们合作。“不是所有的创业家都只看价格,他需要你想象未来3~5年创业家起伏的过程,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因为创业绝不是浪漫的事,其间充满了辛苦。”这个案例让初家祥开始思考投资的真正含义。

失败是笔财富

一路走来,普讯创投不乏成功的案例,同样也不乏失败的教训。与其他投资人不同的是,普讯创投并不避讳谈失败,相反,他们很乐意分享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在他们眼里,这是一笔最珍贵的财富。

“不知道这是否可以被称为笑话,但是我们的确付过很多学费。我们赔过钱,但是总的来说,能够打平甚至赚很多钱是因为我们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所以在初家祥看来,他们后来的成功完全是在错误基础之上的积累。

他回忆说,犯错误最多的时候恰恰就是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2001、2002年的时候,我们也犯过很多错误,现在回想起来,很多不当投资都无法想象,但那时候我们一直自我感觉良好,抢项目、拼价格,这些错误我们都犯过。”

在普讯创投的履历上,对资讯人的投资是不光彩的一笔。

成立于1995年1月份的资讯人集团当年风靡一时。资料显示,它曾拥有行销世界的互联网通讯软件,会员超过19万的电子商务网站“酷必得”(www.eoolbid.省略)和会员超过160万的中文个人服务社区网站(www.省略)。在第一轮融资过程当中,正是这些优势让它很容易吸引了英特尔投资和当时台湾最大的投资机构普讯创投的青睐。此后,2000年5月,资讯人宣布,其获得了高盛公司、花旗银行与上海联创等国内外公司的入股,原有股东英特尔公司及普讯创投等也将增加持股数额。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市场传出消息,资讯人旗下的8d8d社区网站,已经顺利找到买主,买家正是其入口网站科思台湾。同时,资讯人创始人贺元在给员工的电子邮件中表示,社区网站出售所得的款项,将作为偿还积欠员工的薪水。

“仅这一个项目,我们就赔了1~2亿人民币。”谈起这段惨痛的经历,初家祥仍然心有余悸。然而,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是这段经历让普讯创投开始反思投资的真正含义,将所有失败的案例及经验进行分享。

根据记者了解,在普讯创投内部,他们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知识管理,把所有失败案例都进行检讨,然后整理在IT系统里面,这样新员工加入后就会很快了解过去20年发生了什么事。普讯创投的经验由此得到传承,很多年轻的投资人避免了重蹈覆辙。

在初家祥看来,正是这些经验的积累,才让他在日后的投资当中做到有的放矢。

“这个行业其实很冷酷无情,我们只能用有限的青春去帮助我们认为值得帮助、该帮助的人。因为我们资源太有限了,每个案子不可能涉及很深。我们也不太喜欢那种取巧的案子,因为投资后还要做很多事情,比如说企业要准备上市,我们要在里面做很多工作。”

初家祥体会到,VC这个行业要做出成绩,不能够高来高去,而是要很诚实地去面对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人。要很贴近这个行业,才能真正具有判断力。“在没有真正懂这个行业时就去做决策,这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这是初家祥十年投资的感悟,投资的背后,最考验投资人对行业的理解和对人的判断,比如,当项目出现时,投资人需要很快做出判断,这就需要展现投资人对行业的了解程度,是需要日积月累、花功夫的地方。

“你没有在油锅里滚过,怎么会知道油锅有多热?”这是初家祥比较推崇的话,投资也同样需要经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过程。

上一篇:主板今年大宗交易279亿农行成交额最高 下一篇:打简单但必胜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