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和要点

时间:2022-09-11 11:08:49

解析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和要点

摘要: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途径,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城市规模日益扩张的今天,市政道路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城市交通的运转情况,也关系到城市的形象。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原则和相关要点,不足之处以求指正。

关键词: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要点解析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概述

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断面。市政道路横断面的组成有:车行道、人行道、路缘石、绿化带、分隔带等。在高路堤和深路堑的路段,还包括挡土墙。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好坏关系到交通安全、道路功能、通行能力、用地的使用效率、城市景观等方面。然而,目前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在理清交通功能、道路功能、保护城市特色、机非分流、路边停车、公交优先、人文交通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二、市政道路的横断面的形式分类

(一)单幅式

即不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的道路横断面,所有车辆都在同一个车行道平面上混合行驶。其特点是用地较省、造价低、道路的使用较为灵活,但对向行驶车辆的干扰多,多用于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以及大量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次干路和支路。

(二)双幅式

由中间一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其优点是可避免对向行驶车辆的干扰,适用于纯机动车行驶的车速高、交通量大的交通性干道。较宽的绿化分隔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景观绿化环境,常用于景观、绿化要求较高的生活性道路。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段,利用有高差的中央分隔带,可减少土方量和道路造价。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不易处理。对双幅式道路,如车行道较宽,可划出分道线,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规范》规定双幅式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得少于2条。

(三)三幅式

由两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双向行驶,路中间划出分道线,两边为非机动车道,单向行驶。三幅式是一种使用效果较好的布置形式,也有利于绿化、地上杆线和地下管线的设置。但是,对向机动车仍存在相互干扰;机动车与沿街用地之间、自行车与街道另一侧的联系不方便;道路较宽,占地大,投资高;而且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距离加大,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受到影响。

(四)四幅式

由三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四部分,靠近中间分隔带的两条为机动车道,靠近路边的两条为非机动车道。四幅式是渠化交通,完全分道行驶的最理想的布置形式,但占地和投资都很大,交叉口通行能力也较低,并不经济。其横断面的布置形式,根据地形、地物和交通组织的具体情况,可以对称布置,也可以不对称布置。《规范》规定四幅式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至少为2条。

三、市政道路的横断面的设计原则

(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对道路的要求

市政道路横断面的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与道路等级、功能相匹配,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设计车速、设计年限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安全、通畅。同时,应满足道路规划管线的布置要求,保证城市工程管线的安全敷设。横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交通方式的构成及其发展趋势,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为远期工程所利用,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在选定路拱形式与路拱横坡时,应确保雨水能迅速排除,同时注意与街坊内部的排水系统协调。

(二)符合城市绿化对道路发展的要求

市政道路沿线植树造林和布置绿带不仅能美化城市、美化街道,同时又能起到卫生和交通安全的作用,减少道路对周围环境及行人的污染,实现绿色交通。在布设绿带时,既可与分隔带结合,又可与人行道结合,既可作不同平面上的横断面的衔接部分,又可作为横断面的备用地带。

(三)因地制宜

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为交通服务,但对于不同性质的道路,各自的特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横断面综合布置上也应有所不同。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与周围地形紧密结合,适当调整断面形式,既美化环境,又降低造价。同时,要与沿路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布置要求以及景观相协调。对城市的天然水体如海、河、湖泊应充分利用,设计成海滨道路或湖滨道路。道路沿线的大型建筑物的高度与道路宽应有适当的比例,使之协调美观。

(四)经济性

当前我国城市规模日益扩张,城市建设用地与耕地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市政道路建设不仅所需的资金量很大,同时还要占用大量的宝贵用地。因此,在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节省建设投资和节约城市用地的因素。

四、市政道路的横断面的设计要点

(一)科学定位道路的横断面形式

城市规模的扩张推动了市政道路的快速发展,但是在进行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前,应首先对该设计道路在城市总体规划路网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交通功能和交通特性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建设目标,满足总体规划要求,避免简单地套用固定模式,避免重复建设,使道路的建设既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未来相当长时间的发展的需要。在符合相关规范的前提下,提倡个性设计,增加城市的特色空间。

(二)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是城市运行和发展的主体,市政道路横断面的分配,随道路等级的提高,交通功能越强,则人、非机动车流交通优先级越来越弱。考虑人、非机动车交通的安全性,在主干路上,要解决人、非机动车交通的过街安全性问题。主干路上为便于人行过街,路口车道渠化和美化城市环境,应设置不低于3米宽的中央分隔带。在学校、大型商业区周边,人流密集区,布设行人交通路网系统,应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合理确定车道宽度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计要远近期结合,具有可持续性,为远景交通发展、路面使用功能的转换留有空间。《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提出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按规范要求干路最外侧车道实际有效宽度需为4~4.25m。一般市政道路车行道是对称布置的,通常以规划确定的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除以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以确定单向所需机动车车道数,乘以2为双向所需机动车道数,再分别套用各种车型的车道宽度相加,即得到机动车车行道的宽度。当前非机动车交通依然广泛存在于我大部分城市中,还应该得到重视。

(四)解决路边停车问题

路边停车设计应依据道路网布局和交通组织进行,同时考虑交通流量、车道数、道路宽度、路口特性、公共设施及两侧土地使用情况等因素。市政道路一条车道的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800辆/h,原则上凡存在影响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地点,均应禁止路边停车。在学校、医院门前,有条件时,辅路尽量加宽,以满足路侧临时停车需求。

(五)科学布置公交停靠站

公交车停靠站的布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交叉路口附近,另一种是在路段上。在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应设置在距离交叉口50m以外处,同时宜布置在路口的上游。在路段上、下行线路对称公交站台在道路平面宜错开布置,背向错开30m~50m,以免行人过街视线不好造成交通事故。

总结:横断面设计对于城市道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必须从社会的交通、经济、文化和工程等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建筑艺术、日照通风、管线布置、建筑投资等因素,实现城市经济、交通、人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1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2]周银辉《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及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7)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4]《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上一篇:浅论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的控制重点 下一篇:有效引领课外阅读,点亮孩子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