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政府官员诚信危机

时间:2022-09-11 10:54:51

愈演愈烈的政府官员诚信危机

日前,由北京《小康》杂志开展的一项社会群体诚信度网络调查显示,80.3%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官员信用最差,而在2006年该杂志的调查中,这个比例为75.36%,同比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中国政府官员诚信度再度下滑,这一结果让人感到意外和担忧。

官员失信 举重若轻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各地“民告官”案件大幅增长,有些地方政府部门败诉率高达五成以上,其中很多由政府失信所引起。地方政府官员失信于民,已是一个见怪不怪的政治景观。

今年3月14日《山西日报》报道:该省绛县103名农民工到处奔波讨要被拖欠的近13万元工资,一直未果。他们越级向市政府反映时,该县副县长曾当场写下书面保证:3天之内解决,否则从县财政支出。然而,时隔一年有余,农民工的工钱仍没影儿。对此,该副县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当时去做劝解工作,本来就是想把农民工带回来了事,是一个权宜之计。

2006年9月22日,贵州省六盘水市一副市长在向国务院7部门环保专项行动督查组汇报时不顾当地明显的污染事实,公然撒谎。事后查明,当地的环保非但不像这位副市长说的那么好,反而有不少矿区存在水污染隐患,有些甚至已经污染了饮用水源。

更有甚者,许多地方政府官员在招商引资谈判时,什么政策都敢许诺、什么条件都能答应,但是一旦资金到位后就变卦。投资商的顾虑凸现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的信用危机。这些年,一方面是许多地方招商引资热情高涨,“栽下梧桐树,吸引金凤凰”,被许多地方挂在嘴上;另一方面,这些地方常犯言而无信的毛病,什么合同、信用,统统弃如敝屣,招商引资变成“骗商拐资”。

华北地区某镇借新农村建设之机,搞步行街开发,先前答应温州开发商,拆迁、三通等一切前期工作由当地政府实施,而且承诺在集镇范围内不再搞其他商品房开发,条件是温州开发商先预付50%地皮费,当温州开发商将地皮款打到政府财政账上时,政府立即变脸,拆迁事项一拖再拖,一晃就是大半年,将开发商拖得半死不活。更可恶的是,该镇政府官员玩起了一女嫁二夫的把戏,违反合同,在毗邻温州开发商的地段上又引来了一拨开发商,搞别墅群开发,直接威胁到温州开发商未来房屋的销售。

这让我们想起来了几年前伊拉克战争时那位伊拉克“大嘴宣传部长”萨哈夫,在美国强有力的攻势之下,萨达姆政权土崩瓦解,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抵抗力量如鸟兽散,美军兵临城下,萨哈夫还一本正经地对媒体撒谎,“巴格达将是美国人的坟墓!”第二天,当美军坦克在伊拉克市区大摇大摆长驱直入时,萨哈夫的谎言倾刻被揭穿。

信用缺失 根源何在

中国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优秀品质,即使是周边某些国家忘恩负义,在绕了一个苍凉的大弯后,我们还是以德报怨。那么近几年中国地方政府官员何以诚信度下降,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呢?

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有钱好办事,有钱能“买”通民心。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府库空虚,有的连公职人员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兴办大众福利事业更是勉为其难了。而这几年,中央频频出台惠民政策,比如给城乡低收入者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普及城乡医疗保险、增加城镇退休职工的退休金等等,但往往都是中央政府请客,地方政府买单。如果没有财力兑现中央的政策,即被视为失信于民,老百姓怨声载道。

官帽不在民众手中。虽说是中国加快了民主化进程,民众在政府官员的去留上多少有点话语权,但官员夸下的海口、许诺的实惠,往往因为失信成本太低而百无禁忌。无论是撒了弥天大谎,还是任意毁约,政府官员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既不承担任何经济损失,又不影响仕途升迁。在民众面前,政府官员处于强势地位,信口开河而不负任何责任。

新官不理旧事。中国政坛一个潜规则,就是“劝君莫奏前朝曲”。今天张三当政搞张三的,明天李四掌权又搞自己的一套,看看政府门前的玫瑰变兰花,就知道换了领导人,又换了思路,实行的总是否定再否定,一届政府一朝规划,口号年年翻新,计划赶不上变化,政策缺乏连续性,常常是重打旗号再开张,你追我赶,竞相攀比,“大手笔”一个比一个气派,“超常规”一个比一个离谱,“跳跃式”一个比一个惊险。凭想当然决策,靠单相思拍板。结果是烂摊子一大堆,后任又不认前朝的账,影响政府的形象,对整个社会信用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

淡忘政治文明。期待政府官员践诺重行、体恤民情,仅仅只是现代政治文明语境下的最低要求,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它依然经常被虚置、被敷衍、被亵渎。地方政府官员缺失政治文明,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可以看得见的政绩而违背对社会的承诺。有的则是扮演一种政治掮客的角色,把执政为民挂在嘴上,实质上视民众为“草民”或“刁民”,用政治流氓手段对付老百姓,于是吹牛撒谎成为家常便饭,以为老百姓是可以任意拿捏的泥巴,对老百姓耍官腔,摆大牌,说假话。他们信奉“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人生哲学,在官场上用假话粉饰太平,制造泡沫政绩。在上级面前邀功请赏,而老百姓却在背后指戳其脊梁骨。

一诺千金 取信于民

政府官员诚信度下降,敲响了政务警钟。信用与信任是政府和社会秩序的基石。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官员的诚信来支撑,和谐社会更要政府官员的诚信来维系。政府的权力基础,是民众的认同,而政府公信力的流失,势必使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产生无形的隔阂。对此,政府官员要有足够的认识。

倡导政治文明。诚信对于政府官员来说,不仅是一个道德观念,更是一种政治责任。要取信于民,就要说实话,办实事。当官的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老百姓只好变着法子与之周旋,玩猫鼠游戏,你不讲诚信,我就不听话。因此,政府官员虽不是金口玉言,也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政策要有连贯性。政府官员一定要有接力意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事业不可能在一代人手中一蹴而就,要经过一代又一代领导班子前赴后继的努力方能实现小康,奔向现代化。在地方领导离任时,上级政府要派员督查,在督查交接环节,确保工作衔接,在督查履职环节,确保工作有序,在督查验收环节,确保工作成效。交接、履职、验收环环紧扣,严防新官不理旧事。

要还政于民。要加强民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力度,扩大民众的话语权。一个真正诚信的政府,是离不开广大民众参政议政的。政府在决策时,广泛征求民意,汲取民智,决策就会更加贴近民众的利益,增加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政府官员的诚信也就渗透其中了。还政于民的另一层含义是增加民众意愿对政府官员选用的份量,如果政府官员的任用最终取决于民众的好恶,官员岂敢在民众面前随意撒谎或者乱表态。

加快经济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官员诚信度与地方经济有直接关系,诚信度低这种现象在中西部、东北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比较明显,在江浙沪、山东、广东一带要好一些。这往往与经济发展成正比,发达地区公务员素质也高一些,待遇也好一些,官员的诚信度也相对高一点。经济发展了,财政增收了,政府官员手里有了钱,就能兴办一些公共福利事业,说话腰杆直,就能取信于民。

立法管理政府信用。信用缺失已成为中国社会一大公害,打造社会信用体系,政府责无旁贷,更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而政府官员讲诚信,最终是靠严明的法制来规范和约束。目前重庆市正在制定《重庆市政府信用管理办法》,这将成为中国首部关于政府信用的地方法规。重庆市制定此法的目的在于让政府严格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建立因政府失信、违约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直接损失的补偿或赔偿制度。

上一篇:“房贷新政策”冲击楼市 下一篇:江西兴国越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