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气象万千

时间:2022-09-11 10:44:14

思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气象万千

每年向思南提供税收6000万元的思林电站,总投资2.63亿元的年产120万吨广宇水泥厂点火试产,总投资1500万元的南塑包装厂投产,混凝土搅拌站工业项目进展顺利……随着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优势项目集群落地生根,依托传统工业基地底蕴,思南县域经济正呈现转型升级发展新格局。

“跳起来看世界,坐下来想问题,扑下身子创出路。”机遇与挑战之下,思南的决策者们重新审视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岁末回首,记者发现,思南更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亮点多多,他们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不断刷新和改写历史。

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序推进

在“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号角声中,思南应该如何定位?如何才能实现凤凰涅?

要解决矛盾、要破解难题,唯一的路径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怎么转?转型发展不是推倒重来,是对原有发展的扬弃,是一个整合提升、深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的发展。这是思南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着力点。

基于此,该县决策者科学定位:加快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整合重组,循环发展,招商引资,内外力两箭齐发,驱动经济增长,转型跨越。

打破依赖,多元发展。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优势、延伸优势,思南决定走能源工业发展的新路子。开工建设七里塘电站;加快五盛肥业年产30万吨生物有机肥异地技术改造进度,力争2011年底完工达产,实现年产值2亿元以上。完成文家槽煤矿、青杠园煤矿掘进系统建设,完成珠池坝煤矿移民搬迁和其他附属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思南4×2.5万KVA密闭石炉项目。

让每一个有能力的企业尽最大程度地延长产业链条,使一家又一家企业实现了从 “土”到 “洋”的飞跃。以亿农绿色产业有限公司、金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中天油业、乌江米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大品牌创建和产业升级力度,开工建设1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及产销一体化建设项目和年加工5万吨优质米生产及基地建设项目,使大批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主流消费市场。以全县10万亩有机茶园建设为资源依托,建设年产能5000吨的茶叶加工项目。

走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技术含量高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兴建新型产业,强力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年产120万吨广宇水泥厂点火试产,南塑包装厂正式投产,混凝土搅拌站等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打造以船舶和装备制造为主产业的城北船舶航运基地。抓住国家实施船舶工业振兴规划机遇,启动思南港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年制造船舶15万载重吨项目,完成关中坝船舶工业集中区场平和部分路网建设。

兴建工业园区,板块经济彰显集聚魅力。加快推进以双塘、孙家坝、关中坝片区为核心的县城工业园区和塘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工业项目入驻园区。重点引进并建设年产3000万枚皮蛋加工厂项目、成衣加工厂项目、秸秆生化颗粒饲料加工项目、乌江物流中心项目、民用管道燃气项目、广宇水泥余热发电项目、茅台集团乌江酒业制造基地项目。

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走进思南县城镇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到处是场面恢弘、人影匆忙,挖土机高歌作业,工程车来回穿梭,机声隆隆,项目建设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城镇经济发展涛声一阵盖过一阵……

战鼓声声催征人。目前,杭瑞、酉剑过境思南高速完成投资8.7亿元,乌江二桥、三桥、岩头河大桥完成投资1.1亿元;电力投资完成8783万元,东方红电站技改工程3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一个又一个的大建设背后,凸显出思南加大城镇建设的大气魄、大手笔。

一个讲求建筑布局规则、城市品位,注重彰显乌江文化内涵和山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浓郁的铜仁地区西部和乌江中下游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正呼之欲出。

一座城市的崛起,需要决策者的睿智、勇气和决心。由于历史原因,思南城建“欠账”太多。扭转这一局面,需要加大城建投入,2010年该县全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投入8亿元,其中房地产投入5亿。白鹭洲酒店、城北农贸市场、客运站场、“白改黑”工程和稳步推进及污水处理厂正式投运。污水处理厂正式投运,卫生垃圾填埋处理工程建设加快。

积极响应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大决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迫切需要和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的“撤县建市”迎来最佳机遇期。

科学的规划是整个城市建设的“蓝图”,抓住规划这个龙头,也就抓住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加速发展引力的作用下,思南正在悄然“蝶变”,展翅飞向新的高度。该县将在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撤县建市”、建设乌江中下游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目标,实施城镇定位。即:以县城为中心,以思唐镇―印江、思唐镇―塘头为轴线,大力实施思南、印江、塘头“同城化”发展战略,形成“三城一体”城镇发展群,将思南打造成优秀山水旅游城市。“十二五”期末,全县城镇总人口达到28万人以上,县城人口达到或超过15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6.8平方公里左右,县城规划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城镇用水普及率达95%以上,城区常住人口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形成10公里核心区、20公里辐射区。

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趟出”新优势

一组数字,引人关注。站在全省看思南,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横看主要经济指标,2009年,财政总收入在全省排名第54位,人均财政收入排第87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8位。

一种现象,更引人关注。纵观该县产业结构,一产,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化水平较低,龙头企业辐射和带动力较弱,不优、不特、不亮、不精、不强。二产,粗放型工艺产能比重过大,资源能源消耗过大,新兴产业发展严重不足,新的经济增长点严重缺乏。三产,发展普遍滞后,没有形成气候。

问题所在,正是发展方向所在。由此,思南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探索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之路。

思南,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建材、石材、水电和煤炭能源等资源丰富,尤其是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支柱产业的空间很大,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基础。

面对传统工业经济结构失衡、产业单一等现实,该县痛下决心,定下二产提速,三产提质,一产提效的转型跨越发展思路和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

在“十一五”期间,思南采取产权转让、租赁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不断加快工业发展。经过多年培育和打造,规划面积360公顷的河东孙家坝工业集中区目前已初具雏形,预计3到5年时间,将建成建材、石材、机械装备、重化工等产业体系,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每年上缴税收1亿元以上。河西双塘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农、林、畜产品精深加工、中药材加工、轻化工业、旅游商品加工、轻纺工业以及产业布局相关的仓储、冷藏库、保鲜库、物流业等。

二产翻开新的一页。从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低工业到争取发展核电项目,在乌江流域发展造船业,成为贵州省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打造乌江中下游产业集群区。以总装机105万千瓦思林水电站为代表的许多大企业相继落户思南,一大批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引入思南,全县二产发展门类逐步齐全,规模越做越大,形式越来越多,结构也越来越合理,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视角一变,天高海阔。“十二五”期间,思南县确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走“二三一”产业结构调整之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由‘三二一’向‘二三一’转变,达到二产提速,三产提质,一产提效,二、三产业贡献度不断提高,“二三一”型结构更加突出。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从35.5:39.7:24.8优化为20.9:42.9:36.2,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要求,做大、做好、做活‘资、产’两篇文章,实现思南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风帆正悬,乌江潮涌。眼前的思南,一个个建设工地热火朝天,活力四射;一台台挖掘机昼夜轰鸣,奏成催人奋进的鼓点;山坳上、峡谷间迎风招展的一面面彩旗,映红一张张挂满希望的笑脸。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因为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快速迈进,因为工业化建设的大力推进,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编辑/尹辉)

上一篇:贵州发展的动力\载体与保障 下一篇:印江:四大产业牵引经济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