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保护区生物物种多样性新记录

时间:2022-09-11 10:26:34

雷公山保护区生物物种多样性新记录

摘要:本文记述了雷公山保护区生物物种新分布记录26种,隶属17科24属。新增1科1属,1 个新种,其中,四突坡天牛、中华棒角天牛、项山晦带方额天牛、肿柄锦天牛、十二星并脊天牛、变种小紫果槭为贵州的新分布记录种,雷公山玉山竹为发现的新种。

关键词:生物物种;新记录;自然保护区;雷公山

中图分类号: Q1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71

雷公山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6月,2001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7300公顷。地理坐标:东经108°05′~108°24′,北纬26°15′~26°32′。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650米,相对高差达1500米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山地环境,是清水江和都柳江的分水岭。属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区,一年中,1月均温山麓4℃~6 ℃,山腰1.3℃,山顶-0.8℃;7月均温山麓23℃~25.5℃,山腰20.5℃,山顶9.2℃,相对湿度85%~91%,年雨量1300~1600毫米。区内山峦起伏,地势陡峻,海拔高差大,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类型多样,为各种生物物种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

1 雷公山保护区生物物种资源概况

雷公山保护区2013年前已查明的各类生物有5121种,其中:动物281科2273种,高等植物278科2585种,大型真菌有50科263种。

保护区科技人员在长期的对区内生物物种多样性开展观察、调查、监测,于2013年上半年报道了动植物种16目19科21属23种雷公山保护区新记录,经过科技人员1年多的观察、调查和监测,又发现26种动植物种新记录。

2 调查、观察、监测区域

野外调查、观察、监测范围在雷公山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雷公山、交密、红阳草场、九十九工区等地。

3 雷公山保护区生物物种多样性新记录

雷公山保护区生物物种种类新记录是指未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相关刊物中报道记录的物种种类。通过2013年~2014年的野外继续调查、观察、监测、记录,结合以往的调查记录,并查阅汇集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请动、植物专家鉴定,得出雷公山保护区新记录物种26种,隶属17科24属。结果详见表1、表2。

4 新记录种类鉴定及认定方法

4.1 动植物分类专家现场指导并鉴定

雷公山保护区物种新记录种鉴定得到贵州省科学院、中科院、贵州师范大学动植物专家的现场指导,通过观察、标本鉴定物种种类,如四突坡天牛、长蕊红山茶、雷公山玉山竹等。

4.2 利用图片和标本请专家鉴定

利用拍摄到的照片和采集到标本请专家鉴定,如变种小紫果槭、角盾蝽、喙凤蝶等。

4.3 借助工具书鉴定和新记录认定

借助《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现场识别鸟类特征,确定鸟类名称及种类,如牛背鹭,对照有关雷公山保护区动植物种种类已有记录资料,没有记录的则为雷公山保护区新记录物种。

5 结语

新增物种记录,使雷公山保护区物种种数从原来的5121种,增加到5147种,其中动物增加了18种,植物增加了8种,新增1科1属26种,1 个新种,更进一步揭示了雷公山保护区生物物种资源概貌。珍稀动物的出现,说明雷公山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为各种生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应继续加强各种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和种群种数的监测。

参考文献

[1] 周正贤.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 张华海.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3] 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6).

[4] 张金屯. 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1999,(02):70-75.

[5] 陈正仁. 茂兰资源植物及开发利用初探[J].贵州林业科技,1998,(04):31-34.

[6] 周政贤.茂兰喀斯特森林科学考察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244-263.

作者简介:付梓源,本科学历,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工作。

上一篇:油松种植育苗技术 下一篇:杉树高效经济生态型营造技术及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