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过后,体育哪里去

时间:2022-09-11 09:22:20

拐点过后,体育哪里去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重要拐点,一如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

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拐点。由于中国大陆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全国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以及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集体抵制这届奥运会,导致竞争力的严重缺失,让中国出人意料地获得了15枚金牌,在金牌榜上位列第四,从而使得国人对奥运会的热情大涨,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对争取更好成绩的欲望大增。也因此,这之后的中国体育的中心和重心,由群众体育或者说大众体育一变而为竞技体育或者说奥运体育。1988年,随着汉城奥运会中国体育兵团的惨痛失利,“痛定思痛”的国家体委于1992年提出了“以青少年为重点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以奥运会为重点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而这两个战略后来演变成了今天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所谓“奥运争光计划”与“大众健身计划”。但是,客观地讲,这么多年来,尽管我们的“奥运争光计划”几近完美,奥运会上所获金牌呈不断上升趋势,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我们更是创纪录地夺得了32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二,仅比第一名的美国少3枚;然而,我们的“大众健身计划”的落实与成绩上与前者相比,却是有不小的差距。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我们的青少年的体质这些年来持续的下降,能够正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相对较低。

尽管很多有识之士近年来对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的中心和重点到底应该在哪里提出质疑,尽管纵观全球,依然像我们这样将竞技体育政治化,以及依然在多数运动项目上坚持计划经济年代的专业化的做法,已经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但是,我们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大可能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在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调整上有太大的动作:一来在家门口作战,乃是赢得金牌总数第一的绝佳良机,“过了这村,没了这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二是在我们的文化里,“面子”远胜“里子”,北京奥运金牌不拿第一,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百姓的这脸面哪里搁?三是奥运会上的成绩,还与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政绩”相联系,与很多人的利益相结合。凡此种种,北京奥运,中国体育代表团堪称是背水一战,绝无退路。――虽然最近有关方面似乎把调门降了很多,说是不能对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夺金前景太过乐观,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很显然,这不过是在为有关方面减压。为什么?按照我们为北京奥运会所作的超乎过去任何时候的精心准备,以及作为东道国必然获得的“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优势,我们拿下金牌总数第一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简单地说,北京奥运会我们无法知道的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最终能够拿下多少枚金牌――40、50还是更多,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根本就无法与我们“勇夺第一”的决心和优势相提并论。并且,在既往奥运会历史上,作为东道国,所获金牌无一例外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作为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的东道国,又与我们同样属于东方文化圈,把竞技体育看得很重的韩国人,就在那届奥运会上创纪录地拿下了12枚金牌,是前一届奥运会所获金牌的整整1倍。因此,对于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们国家最终金牌比上届多还会有丝毫疑问吗?

但是,对于中国体育于后北京奥运会时代,到底该往哪里去,我们有不小的疑问。

体育,本来它最重要的意义应该是强身健体,提高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从这一点出发,当年所说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真的非常精辟和到位。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质的增强无疑将会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当人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的时候,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生活乐趣以及精神上的享受,调节自己的身心,融洽与周围人群的关系。但是,过去很多年来,我们对体育的认识存在着极大的误区,把体育的教育与政治功能无限地夸大,让我们的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变成了国家出钱养着一大帮“专业队”与“专业运动员”,这些人几乎别的什么都不干,任务就是关起门来训练、训练、再训练,为的是到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外加一年一度的世界锦标赛上“升国旗奏国歌”,博取大家那一刻的热泪盈眶与心潮澎湃、扬眉吐气。其结果就是,我们搞体育的除了体育别的一窍不通,我们的百姓除了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起立、欢呼之外,除去老年人,平时少有人积极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只看不练。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因此在我们国家的意义变得非常的狭隘,所带来的某些负面的影响也日渐突出,比如说,我们很多退役下来的运动员严重缺乏生存能力,过于依赖国家保障;又比如说前面提到的,我们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并不及与我们人种相同、文化相近、属于同一地域的国家的同龄人。

为什么我们不能作出某种改变?假如我们愿意作出这种改变,北京奥运会将是一个契机。

之所以这么说,首先是因为这届奥运会,必将把我们的奥运梦推向巅峰。而一旦登临世界之巅――奥运金牌第一之后,“一览众山小”的我们很有可能随着梦想的实现由激动而变得理性与冷静。我们有可能作出这样的反思:金牌第一又如何?它能够证明的仅仅是我们对奥运会超乎寻常的重视,以及通过科学的或者不是那么科学但却被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训练手段,我们中国人在运动能力上可以与他国人相提并论;能够证明的是,确实,我们倡导并一直坚持的所谓“举国体制”确是富有实效――培养世界顶级运动员方面富有实效;或许还能够证明,“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但是,也有很多东西是“金牌”第一无法证明的,这就是金牌大国也是经济大国、军事大国、政治大国。反之,倒有可能让我们对诸如我们的东邻日本,经济发达程度与科技水平不在我们之下,可为什么与我们相比,奥运会上的成绩总是半上不下,为什么他们这方面偏偏不向我们学习?我们还应反思的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把这关系理顺了,并让竞技体育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吗?

为了奥运金牌,我们不惜工本,投入异常巨大――曾经有人做过估算,说是中国一枚奥运金牌的成本是数千万人民币;也有人说超过一个亿;为了奥运金牌,我们将很多孩子才几岁的时候就选拔进了少体校,从事专业训练,荒废了他们的学业;为了奥运金牌,我们专门瞄准那些人家不玩的或者很少人玩的所谓“冷门”以及一些在我们国家几乎没有任何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比如说女子足球、曲棍球、女子垒球等,“投机”以“取巧”,甚至还为此不惜大把掏钱聘请外籍教练;为了奥运金牌,我们的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无暇别顾,一心扑在奥运项目的“备战”上,以致从前轰轰烈烈的基层篮球赛、象棋比赛等无人问津,几近匿迹。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中国的体育,到底什么才是重点和中心?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做出必要的改变?

作为国家,作为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对体育的意义和功能的认识应该全面而科学。我们再不能将竞技体育简单地政治化了!我们再不能把体育简化为竞技体育了!我们再不能对“专业化”所带来的我们的普通运动员除竞技外一无所能、退役之后的生存异常艰难熟视无睹了!我们再不能对我们的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不闻不问了!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是在体育事业的意义认识问题上尽快与世界接轨,摈弃“专业化”,强调“业余化”与“职业化”,让体育回归到“增强人民体质”与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的轨道上来!作为国家体育主管部门,我们的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在群众体育与大众健身上,竞技体育,我们则应该尝试着让社会、让职业性质的俱乐部去办。虽然这样做,也许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奥运会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几率会下降,我们的体育主管部门所高度重视的“标志性成果”可能减少,但是,如果我们的运动员从此能够四肢发达,头脑更加发达,一旦退役,找工作根本不成问题,甚至成为“抢手货”;假如我们的群众体育能够蓬蓬勃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人都将健身作为一种生活需要,全民健身落到了实处;假如我们的中小学生的肺活量、视力、体力能够有较大的改善,不输韩日同龄人;假如我们的竞技体育“职业化”能够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其成本无需再由国家承担,那么,我们的体育是不是可以说走出了怪圈,与世界接了轨,也回归了它的本源?

北京奥运,是我们修正对体育的认识的良机,也是我们改革中国的体育体制与机制的良机。只不知,我们能否抓住这一良机,使之成为中国体育从此走上健康、正确道路的拐点?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充满期待。并且,我以为,如果我们觉得有必要作出某种改变,那么,现在就必须对很多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谋划。――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应该记住这话!

上一篇:让阳光照进孤儿的心灵 下一篇:粮食欧佩克前景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