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打沼河 第10期

时间:2022-09-11 08:45:52

“车打沼河”原载清代《象棋百局谱》,不少人不理解这一局名,猜想“沼”字是“沿”字之误印,甚至有的棋书就干脆改局名为“车打沿河”。其实不然,沼河是表面生有薄土架草而下面是泥浆的暗河。为了证明笔者的推断,笔者翻阅了大量的史籍:据历史记载,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数百年中,战车是重要的战争工具,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大战的特点就是车战,但是车战的弱点是受到地形和地质情况的限制,特别是泥沼最能使战车一筹莫展。据《左传》:“成公16年……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栾范以其族夹公行,陷于淖……”这段记载是说:公元前575年发生的“鄢陵之战”,晋军向楚军大举进攻,遇到沼河,战车队伍只得绕道而行(相违于淖),而晋侯的亲军(栾范为将)则连车带人都陷入了沼河之中。根据本局棋的着法特点:红方沉底车照将,战车一去不返,酷似“陷于淖”,局名十分贴切。

图1为原谱棋图。

原谱着法:红先和

1、车二进五 象5退7

2、车二平三 士5退6

3、相三退五 车7退9

红车不敢再杀士,只能在底线湮没。切合题意。

4、兵六进一 将4平5

5、炮一平九 车3平4

6、帅六进一 炮5平1

7、马八退七 士6进5

8、炮九平八 车7进8? 9、帅六退一 车7平2

10、炮八进五 车2退8

11、马七进八(和棋)

棋局设计奥妙精彩,但第八回合黑车7进8可改走为车7进3,则兵六进一,将5平6,炮八平四,车7平6,至此,红方无杀,黑方胜定。这是《象棋》月刊第13期由杨明忠和赵康民首先提出诠正的。如何修改,意见纷纭。

首先是《象棋》月刊编者提出的修改意见是:把9路边卒摆后一步(卒行线),红方一、二路车炮摆前一步(对方河头),这样则依照原谱着法第16招黑方改走车7进3,也可弈成和局。(注:续演着法从略)

原编者并未列出棋图,依其所示之意,棋图应如图2。遗憾的是图2不能和局而是红先胜:即第二回合红改走兵六进一,可以速胜。

2、兵六进一 将4平5

3、炮一平五!士5退6

4、兵六进一 将5进1

5、马八退七 将5进1

6、马七退五(红胜)

这是一年后的1980年4期《象棋》所载象棋名家邓万哲先生所诠正的。值得一提的是《象棋》编者以学问研究的科学态度,不护短,发表再诠正文章,这种崇高的科学精神值得钦敬。

邓万哲先生提出的修改意见如图3。

图3原拟和局着法这里从略,但图3仍非和局,而仍然是红先胜局。《象棋》1980年第9期刊出唐至诚和杨明忠二位先生的合诠文章。

原拟和局着法从略。第三回合起红改走:

3、兵六进一 将4平5

4、兵六进一 将5进1

5、马八退七 将5进1

6、马七退六 将5平4

7、相三退五 车3平4

8、帅六进一 炮5平4

9、车三退九 炮4退5

10、车三进六(红胜)

由1957年到1980年共23年之中,几次在棋刊上诠正、讨论,“车打沼河”局都还没有找到合理的和局方案。

《象棋》1981年8期刊出著名排局家蒋权和杨明忠合作的修改建议,见图4。这个改图,初步实现了和局结果,但改动稍微大了一些,有加子。

图4着法:红先和

1、车二进三 象5退7

2、车二平三 士5退6

3、相三退五 车7退9

4、兵六进一 将4平5

5、炮一平九 车3平4

6、帅六进一 炮5平1

7、马八退七 士6进5

8、炮九平八 车7进8

9、帅六退一 车7平2

10、炮八进三 车2进1

11、帅六进一 车2退9

12、马七进八 炮1平8(和棋)

棋刊上对《车打沼河》局的诠正与讨论到此告一段落。

自1986年后,陆续出版过三种《百局象棋谱》的诠注本:分别是一、1986年出版的河南科技出版社诠注本;二、1987年出版的蜀蓉出版社诠注本;三、1988年出版的人体出版社诠注本。

诠改古局有两大原则:一是棋图要尽量与原谱棋图接近,改动越小越好;二是着法也是尽量与原谱着法吻合为好;只有棋图及着法都与原谱接近,则局名才能也同样切合原意。

各诠注本中出现的不同的诠正棋图,除了有的与本文中图4相同或近似者外,也有不太相同的,为了维护原作本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可自行赏玩吧。

上一篇:从捉到捉例(4) 下一篇:提问回答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