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历史高考模拟测试的应用

时间:2022-09-11 08:28:43

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历史高考模拟测试的应用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将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到高考题以及平时的学生高考模拟训练题的出题和评卷中,这是一种全新的命题和评分方法。

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在高考题的命题和评卷中,目前处于实践和推广阶段。从2004年起,广东省就开始在试点研究的基础上推广应用SOLO分类评价方法,并在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中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充分渗透和体现了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思想、观点和方法。2006年,广东省考试中心依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量身定做了一道历史科的高考试题,开始在高考试题中进行尝试性的实验研究,其结果也是比较理想的,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和赞誉,并被作为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题型示例的样题。近几年广东省、上海市和全国高考试题的命题和评分都试用了SOLO分类评价理论,收到很好的效果。

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和能力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当然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五个层次,有些问题低于五个层次,有些问题则高于五个层次。应用到考试中,可根据学生对一个问题回答层次给相应的分数,同一个问题回答的层次高就容易得高分,回答的层次低的就得低分,甚至不得分。SOLO评价法是“采点”和“采意”相结合,以采点为基础,以采意为关键。反过来说,命题人可以根据要考查的能力层次,一层一层地增加难度,或可以就某一层次来设计题目。这五个层次简单来说可作如下表述。

第一层次:前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出现一个简单的判断,不需要知道学生是根据什么得出这种判断的。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学生根据材料得出结论。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但能够联系起多个方面,而且能够在多个方面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

因此可以说SOLO评价不在乎学生答对了多少个与标准答案相近的字眼,更不在乎学生写出了多少字,只是力求从学生的回答中分析出他能够达到哪一个思维层次。如在命制我校的2011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题中,我们就“春节”这个知识点应用SOLO评价理论设计了四个层次的选择题:

春节是中国各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试问,这一节日的最终确定与下列哪一古代历法相关( )。

A.十二气历 B.《大衍历》

C.《授时历》 D.《太初历》

从SOLO理论来看,这道题考查的层次就是让考生做出一个简单的判断:春节是在四部历法中的哪一部规定下来的?你记得起来就能做对,记不起来就无法判断。本题不要求考查考生展示怎样记的过程。这个层次仅是第一层次的考查。

把这道题目上升到第二层次的考查则为:

春节是中国各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2011年的春节,如果你是台湾的一个中学生,想送一张新春贺卡给你的一个台湾朋友,落款处的日期应是这样写( )。

A.民国九十八年春节 B.民国九十九年春节

C.民国一百年春节 D.民国一百零一年春节

从SOLO理论来看,本题要求学生从春节切入,考查学生是否记住了民国元年是公历的哪一年,但单从这个层次还不能得出本题的答案,还要求学生必须进行第二个层次的运算思维,即2011年到中华民国元年的计算不是简单地用2011减去1912的问题,还必须考虑民国元年这一年,因此减后得出的数是99,还应加上1才是本题的答案。

把这道题目上升到第三层次的考查则为:

春节是中国各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2011年大年初一,小王收到来自台湾的一个亲戚送的一盒礼品,生产日期是民国九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保质期为三个月。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甜品已过期,不能食用

B.甜品还没过期,可食用

C.甜品出厂不足半个月,还很新鲜

D.甜品快到保质期期限,不能食用

从SOLO理论来看,本题除了考查到上一题的两个层次外,还考查了学生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生活经验。

把这道题目上升到第四层次的考查则为:

(2007年上海卷)(图略)为欧盟驻华使团设计的一张题为“祝欧盟生日快乐”的贺卡。这一设计的寓意是( )。

A.今年正逢欧盟成立50周年大庆

B.招财进宝是民间祈福的一种习俗

C.用中国民俗表达对欧盟繁荣的期盼

D.欧盟的生日恰好是中国农历金猪年

从SOLO理论来看,本题要求除了考查到上一题的三个层次外,单凭学生某方面的生活经验还不能得出本题的答案,还要求学生具有中国的文化传统观念,同时还应有中欧关系的知识才能做出判断。

考查本校文科班中的两个普通班和两个重点班,其难度系数数据如下:

第一层次的题两个普通班分别为0.73和0.75,两个重点班分别为0.91和0.90;

第二层次的题两个普通班分别为0.60和0.55,两个重点班分别为0.64和0.69;

第三层次的题两个普通班分别为0.38和0.46,两个重点班分别为0.54和0.60;

以上数据反映出,根据SOLO评价理论设计的题目,能从不同层次难度的题目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应试能力。

当然,历史科中的知识点繁多,每个知识点都根据SOLO评价理论设计题目,难度很大,但有意识地在每套训练题中的部分知识点进行设计还是可行的。选择题更容易一些。在材料问答题中,也可以参照选择题的设计思路来设计题目或对测试题进行评分。在测试题的评分时大致可以从以下这五方面来考虑。

第一层次:前结构层次。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层次。学生只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层次。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还是以我校2011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题的第37题的部分问题为例。

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从英国的工业化来看,虽然工业化是以私营企业为主要形式进行的,并且就国内经济运行来看,基本上是市场调节,政府直接干预较少。但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却发挥了如下两种重要作用:一是在国内通过立法和强制手段,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通过武力向海外扩张和掠夺,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大市场。没有上述两种政府的作用,英、法、德甚至美国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化和工业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引自严仲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

材料三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因素。……中国内部已经孕育和生长着现代化的因素。”“中国现代化启动的历史象征是不可能不是模糊的……从1800年这个没有明确时限和特定事件的时间开始。”

――引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工业化与欧美国家有哪些不同之处。(6分)

我们参照SOLO评价理论来确定本问的评分标准。

第一层次:如果只写结论(比较项),每个结论1分。

第二层次:如果直接写出具体的不同之处,只答对了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可给2分。

第三层次:如果直接写出具体的不同之处,只要双方表述全部正确即得该要点的满分3分。

第四层次:答对其中两个要点即得满分6分。

本问的参考答案:①政府职能不同。欧美国家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较少;近代的中国政府在工业化起步时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发展模式不同。欧美国家通过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为工业化积累准备条件;中国工业化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和资源。③发展环境不同。欧美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外来侵略和西方先进技术传入的情况下开始的。

在实际的评卷中,也发现了一些典型的试卷,如第二层次的试卷答题:

①西方国家工业化起步早,中国起步晚。②西方国家在和平发展的主环境下开展工业化而中国在西方霸权威胁下开展。③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以“珍妮纺纱机”的应用开始,中国没有明确的时间。2分。

第三层次试卷的答题:

①政府干预较多,市场调节少。②国内没有法制手段作为发展的保证。③没有通过海外扩张和掠夺,以夺取原料和市场,中国受到西方侵略者的掠夺。3分。

第四层次试卷的答题:

①欧美以私营企业为主要形式进行,而我国以官僚企业为主要形式。②欧美基本上是市场调节,政府直接干预较少,而我国是以统治阶级干预较多。③欧美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立法保障,我国没有。④欧美通过海外扩张和掠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我国主要依靠自然经济的扶持。6分。

运用SOLO评价理论对典型试卷进行分层次点评,让学生明白评分的层次,以便在答题当中尽可能往高层次去答题,这样容易得高分。

SOLO分类评价理论作为一种与学科教学和考试结合紧密的新的评价思路和方法,确有其坚实的学理基础和可靠的技术方法,对于在备课、高考模拟测试、测试题评分以及测试题的点评中都有很好的指导性,如能与高考备考的实践结合,从不同层次难度的题目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应试能力。

上一篇:问题探究法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