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三个”自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时间:2022-09-11 08:05:03

实现“三个”自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以生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多年来,山东省荣成市蜊江中学始终坚持“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结合实际,拓宽多种教育渠道,努力实现“三个”自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一、探索德育新路,实现自主教育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学校坚持做好三件事:一是以“三抓”突出养成教育,即从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习惯最差的学生抓起,从初一年级抓起。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讲礼貌、卫生习惯差、道德意识薄弱等现象,确立养成教育的具体目标,重点加强对卫生、学习及文明习惯的培养。印制《良好习惯养成记录本》,让学生每周、每月对习惯养成进行自我反思。二是规范培养学生干部。坚持学生会自主申报和竞聘上岗制度,从入校到放学,从纪律巡视到卫生检查等,实现自主管理。实行值周制,级部管理由各班级轮流值周,班级管理由各小组轮流值周。三是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开发家庭教育资源,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家访等方式指导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建议家长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监督学生在家中及外出时的文明礼仪表现。2008年,学校成为“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

二、构建生命课堂,实现自主学习

作为威海市生命化课题实验校,学校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为目标,创设导学提纲,积极践行生命化课堂1/3模式。一是制作《生命化课堂材料汇编》,制定《蜊江中学生命化课堂评估标准》,进行严格的1/3模式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考核(利用双休日集中在全校教师中进行教育理论闭卷考试,低于80分者补考;开展同研一堂课活动,学科组同研同上一堂课,挑选优秀课例进行展示,分管主任对不合格人员进行跟踪听评课);教师注重对学生预习内容进行检测反馈,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讨论、演讲、情景表演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并在此过程中找到自信。二是做好宣传工作。编写“生命化课堂规则”,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怎样做课堂的主人。出台《蜊江中学合作学习评价细则》,强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自我探究和同伴帮助,让自主学习成为现实。实现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全程参与:课前围绕目标预习,参与修改导学提纲;课堂自主思考,参与组内讨论;课后自查自纠,参与对教学行为的评价……教师只讲解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总结规律性的内容,真正实现“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

三、以活动为载体,实现自主发展

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提供丰富的载体。一是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例如,以“关注气候变化、倡导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环境调查及撰写环保书画竞赛环保论文等活动,关注身边环境,增强责任意识。以法制教育为主题,开展班会大赛,在确定主题、搜集材料和调查采访中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学生会发起“倡导文明行为,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发动学生寻找身边不文明行为,征集文明警示语,制作精美的主题墙报。二是提出“没有特长的学生不是蜊中合格毕业生”的培养要求,以大型校园文化节为引领,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的热情,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大型活动中学生参与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学校突出对特长学生的团体培养,成立文学社、记者团、书画社等多个活动小组,学生根据爱好选择参加某项或多项活动,充分体现了自我培养意识。校园电视台“扬帆”编辑部仅由一名语文教师参与指导,从采访主题、对象的确定,到文字编写、影像播出全由学生担任。校刊和校报(学生版)的出版过程中,学生担当从拟写征稿启事,到筛定作品、设计版面的主力。由36名同学参加排练的节目《少年中国说》,2009年9月代表威海市参加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首届中小学生读书比赛,荣获一等奖。

(作者单位:荣成市蜊江中学)

上一篇:浅谈学校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有效结合 下一篇:几何画板平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