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雕塑艺术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时间:2022-09-11 07:58:29

融入雕塑艺术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内容摘要:文章U述了融入雕塑艺术的公共设施设计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分析国外经典案例,汲取经验,归纳总结出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雕塑艺术的对策和途径,从与自然共生、创设文化符号、利用材料技术之美、营造情景互动体验等方面,探索将雕塑艺术与工业设计进行跨界融合,拓展了公共设施的设计维度,丰富了公共设施设计的内涵和价值,

关键词:雕塑艺术、公共设施、设计、融合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新的高品质的公共设施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优化公共设施的使用体验,成为人们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必要途径,

公共设施对公众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效能水平,形象识别,环境认知三个维度。公共设施在满足效能水平的前提下,如何使其具有形象识别性和环境认知性,即如何使在公共设施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能够传递历史文脉,承载独特的文化精神成为其设计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公共设施设计在工业设计的领域中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设计,设计能否被大众成功接受,取决于设计师在产品中是否展现了全新的艺术形式。在诸多形式语言中,将雕塑艺术创作理念融入公共设施设计之中,不失为一剂良策。

二、公共设施设计概述

“公共设施”的描述源自于英国,其英文为Street Furniture,意思即为这种设施是为大众所开放服务的。公共设施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充当重要角色,其核心功能是满足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生活需求,为人们提供安全美观的生活环境和方便快捷的使用工具,也是承载地域形象,传递城市文化内涵,体现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载体。因此,完善的公共设施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公共使用空间与合理的层次感,提升人们的使用体验。

由于公共设施处于开放的,与环境交流密切的公共场所之中,决定了它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为大众服务,属于大众文化,因而适应大众的审美需求,满足大众的使用体验,涵盖城市精神是其设计目的。由此,互动性和参与感正是公共设施设计的关键因素。公共设施的设计主体是人,“以人为本”,其设计研究应起源于人的需求,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实际需求,使他们在使用公共设施时更加方便快捷,安全舒适。公共设施设计的耐用性也尤为重要,采用不当的材料或者粗糙的加工工艺,都会造成公共设施无法经久耐用。同时,公共设施设计在造型,色彩,材料,尺度比例等方面必须遵循形式美的规律,还要保持统一而富有个性。

公共设施的设计要点可以概括为:①功效为“本”。公共设施因其本身具有公共性,适用性等特点,其通用性,易用性,安全性,耐侯性成为公共设施设计的首要因素。②兼容则“合”。作为环境中的一部分,优良的公共设施应当是考虑性能与审美,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结合传统文化,历史积淀,地域特色和生态环境,并与人文环境相契合。

三、提升公共设施雕塑艺术性的意义

雕塑的形式美是艺术性与自然性的结合,以主体的造型特征和空间形式反映所塑造的形象,具有层次感,立体感和纵深感是静态艺术具有的形式美,诚然,在众多艺术语言中,雕塑艺术与公共设施之间有着非常相似的规则,雕塑形式美亦最符合公共设施设计的形制要求,

从产品语义的角度来说,公共设施的造型设计必须具备多种表达力,包括其使用方法的直接表达,艺术内涵与时代感的内在表达,使产品形象富有张力,富有人文价值和审美情趣,承载地域文化内涵,符合形式美法则等,而这些要素都可以通过产品的色彩、材料,工艺,肌理来表达。与雕塑艺术相类比,这些设计要素则是其造型美学的必需因素。

与公共设施相比,雕塑艺术在造型特点上占有显著优势。雕塑作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在造型手法和风格上已经形成了许多有规律的形态元素,具备成熟多元的艺术语言;在意向表述上,雕塑艺术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展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意味。这些特点和优势都是新的,高品质公共设施设计极力追求的造型方法。

雕塑造型方法被应用于公共设施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为公共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创造思维,还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使用意识和保护意识,真正使公共设施成为城市的一大景观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因此,应当将雕塑的形式美融入公共设施设计中,赋予产品本身极强的生命力,使其艺术表现形式更彰显内涵,在意向表达上更加丰富,多元,

通过研究雕塑的形式语言以及情感的寄托表达,探索雕塑形式美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和拓展,提升其在公共空间的艺术观赏性,从而创建更舒适的使用体验。就大型公共设施而言,因其兼具的雕塑景观功能,相较普通公共设施,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甚至成为地标式设施,有助于大众形成更加清晰的城市认知,使城市的环境探路更加简单易行。

四、国外经典案例分析

1.葡萄牙的Centipede Cinema

位于葡萄牙吉马良斯的Centipede Cinema是由伦敦的设计公司NEON与建筑师Colin Foumier,艺术家Marysia Lewandowska合作设计的,直译为。蜈蚣电影院。,是一个临时性的电影播放装置。这个极具雕塑美感的装置设计灵感来源于蜈蚣的生理结构。运用三维空间的大空间概念,考虑空间与人的关系,使整体装置与环境完美结合,在“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创造了一种和谐机制。装置外墙附有软木,材质的对比与调和使得整个装置丰富且细致,加上强烈的空间感焕发出的有意味韵感染力,使装置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传递出美的韵味。如同航天装置一般,与周围的历史街区形成鲜明对比,且韵味十足,将未来感与现实性对比和结合,体现一种完美的平行关系。人们在享受观影体验时,站在每个结点中,只有两条腿露在外部形成“触角”,互动体验使公共设施产生出某种复合视觉效果,在环境空间中构成流动性,使原本静态的公共空间被改变为具有实时变化的效果,使公共设施呈现出动态韵律之感。

2.Sebastien Wierinck的公共座椅

比利时工业设计师Sebastien Wierinck设计了一系列用可弯曲的聚乙烯管制成的公共座椅,既富于动势,又不失功用,创造性的雕塑美感设计增强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座椅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等雕塑化的艺术手法,姿态张扬,加之色彩和管道内置光源的处理,显得妙趣横生,精彩时尚,赋予这一公共设施极强的“生命力”。当这些座椅安置在公共场合时,除了提供人们休息,还将激发人们各种联想。它如同某种有机形态,让路过的行人联想到一棵大树,一片丛林或森林,也像是一个类似大脑的具有复杂肌理的网状结构。当坐在其上时,产品的有机生物联想会更加鲜活,作品通过有形塑造,与无形世界的“象”关联起来,这也和中国古代哲学中。大象无形。的意境有了现实的联系。这种雕塑形式美应用于公共设施上,因其生态感,连续性,不仅使人与空间产生互动,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五、融入雕塑艺术的公共设施设计

1.与自然共生

雕塑作为公共艺术韵一类,依附于空间范畴而存在,其本身也具备空间性特征。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必须充分处理好雕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表现出“长”在环境里,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感,并通过实际雕塑艺术作品的视觉特征,传递雕塑艺术精神和雕塑文化。从这一角度来看,雕塑艺术中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方式为公共设施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构思角度。

作为地域文化的媒介和功能载体,公共设施的设计应当力求最大程度地利用地域特征,使公共设施不再是公共空间中沉默的服务产品,而是追求“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和谐性。具有深长意味的形象,体现着独特的性格和文化特征。例如Lawnge Chairs,艺术家Lisette Spee和设计师Tim Van Den Burg联手为荷兰Valkenberg设计的草坪躺椅,突破了以往公共座椅的设计形式,造型上以雕塑化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产品在满足人们躺,倚功能的同时与大草坪融为一体,这种与大自然融合的形式充分地体现了功能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征。

2.创设文化符号

公共设施服务大众韵功能属性决定其首先要符合人们的功能需求和审美诉求,其次设计者需要将地域特有的文化元素和艺术美学,公共设施设计需求相结合,塑造“有意味的形式”。作为城市展示窗口的公共设施。可以通过其形式和功能展示城市的历史印记,传递城市精神和文明,

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公共设施设计可以通过对传统民俗,城市印象、历史传说等文化特征进行提炼,变形和再设计。借用雕塑设计中夸张,变形和重组的艺术手法,使之成为具体的文化符号,并将这些符号巧妙地运用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法国的设计师Philippe Starck设计的公共护栏CLOTURE,那些抽象的女^体栏杆造型正是法国浪漫,自由,时尚的缩影。

3.材质技术之美

优秀的雕塑作品,它的造型语言表现的形式不仅要新颖深刻,生动独特,其造型审美取向往往还体现在材质语言的运用上,通过“应物象形”的设计思维与“因材施艺”的造型手法,赋予具体材料以合乎其形又合乎其意的艺术表达。例如选择具有传统单纯造型意象的泥塑,陶塑,木雕以及极具现代文明气息的大理石,花岗岩,不锈钢,玻璃等,选择适宜的材料,确切的造型与恰当的情感表达,可以大大增强作品自身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材质亦是公共设施形式的载体,也是构成产品特征的关键要素,设计师要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加工威型工艺,借助雕塑多样化的材质之美,准确地表达当地群众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诉求,营造出具有现代动感,自然淳朴,反常推陈出新的设计氛围。

此外,借助新兴的快速成型技术来实现雕塑作品中常用的复杂形态,已经不成问题,无论是简单的抽象形态还是复杂的异形曲面,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顺利实现,为实现公共设施形式美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4.情境互动体验

公共设施设计要满足“人性化”的要求,就应使产品成为人与环境交流的载体。因此,“情境感”也是公共设施设计应该着重思考的设计理念。

雕塑中常见的情景表现手法是留白,艺术家将其思想内涵隐于雕塑作品中,预留给大众想象空间,^众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对艺术作品进行完善和再创作,这个创造过程就产生了多种的可能性,我们时常见到观赏者站在雕塑的镂空部分,模拟自己是雕塑情景的一部分。雕塑与观赏者常见的情境互动方式,也可以引申到公共设施的设计中。

在公共设施设计中,通过塑造产品形式美,赋予产品“讲故事”的功能,以激发用户的想象空间,促进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互动体验。

六、结语

雕塑是一种三维实体造型艺术,其作品所表现的生命力、象征性,统一构成了雕塑的形式美感。其多变的抽象形态和具象的形态构成,丰富的造型材料以及巧妙的功能,拓展了公共设施的内涵和外延,雕塑艺术与工业设计的跨界整合,必将使公共设施迎来全新的发展空间,丰富和提高公共设施所承载的内涵及价值。

上一篇:2O3改性MDI型聚氨酯弹性体制备及力学性能'> Al... 下一篇:学术图书书评的内容分析与信息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