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情境整合文本进行英语语法专题复习

时间:2022-09-11 07:05:31

依托情境整合文本进行英语语法专题复习

【摘要】小学英语复习课一直以来是教师们感觉“无处下手,深浅不知”的教学难点。本文依托市小英优质课评比的语法专题的复习赛场所呈现出来的赛课情况,从情境的创设、话题的整合、教学过程中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出发,对小学英语的语法复习课提出探讨,并见教于各位方家。

【关键词】语法 复习 情境 整合

一般来说,小学英语的复习课模式可以分为主题复习课和专项知识复习课两种。其中主题复习是围绕某一个话题展开的,在话题中融合所涉及到的词汇、句型、语法知识等,其课堂教学模式大致过程为:激活―内化(围绕相关的知识点系统展开,知识点是需要教师事先预埋好的)―输出(让学生自然地、顺势地加以运用,是在老师搭建好前面的平台之后的自然而然的运用,让学生有所依托地输出);专项知识复习是以某一语法现象为重点展开的,综合复习和本语法知识有关的各类话题以及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其课堂教学的大致过程为:Meaning--Form--Use,同时遵循热身―词汇―句型―语法―语篇―拓展运用这一程序,但是也不是僵硬地遵循。

一直以来,小学英语复习课就是教师们感觉“无处下手,深浅不知”教学难点。笔者有幸全程观摩了临沂市第五届小学英语优质课展评系列中的“复习课”模块的课堂教学。12位参赛教师分别展示了“一般现在时”、“there be+介词短语”、“现在进行时”以及“名词复数”等四种语法现象的专题复习。

这些复习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各自的复习主题自行组织教学材料,并在材料中对学生进行比较枯燥的语法知识的训练。面对这些挑战,赛课的教师们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大家呈上了一道道丰盛的佳肴,可观且味佳。

复习课所涉及到的语言知识、话题等肯定就是非常分散的;又不能单纯的摘取该语法现象进行单调、枯燥的传授。参赛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在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语法现象进行感知、体验、运用,并且所创设的情境是在一条明显的主线的牵引下有梯次的展开。用一条主线串联不同的情境,在情境中整合话题和学生的语言技能,是本模块赛课现场的突出亮点。

一、不同话题在情境中的整合

1.一般现在时的话题整合。一般现在时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话题包括:日常起居、饮食、爱好等。对于这种表示经常性、习惯性动作的时态,利用故事性的情境是很难体现出来的。所以,一名选手选择了文本式的表格来巧妙地对这些“日常活动”的话题进行了整合。表格内容如下:

上述表格涵盖了起居、饮食、交通方式、课外活动等多个话题。虽然不是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但该表格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了“经常性”这一特点,学生对一般现在时的理解就了然于心。

2.there be 的话题整合。和该项语法现象有联系的话题,包括食物、生活用品等。某位参赛选手用多媒体画面,分别呈现了at home、on the road等不同的情境,以一条主线“Red Little Hat”中小红帽的活动场所的变化为主线把这些场景串联起来,运用there be句型的肯定句式、一般疑问句式,对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方位介词等进行了分块梳理。在情境中把涉及到的话题进行整合,既让话题的展开有了一定的依托从而显得有意义,又让学生的思维有开放有集中,激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一条非常有效的复习途径。

二、听说读写技能在情境中的整合

复习课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比起新授课来显得重要。教师意识到了学生技能的训练,并努力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巩固语言技能和语法知识。

一节关于名词复数的复习课。授课教师在充分呈现和梳理后,创设了一个情境:What’s Old Macdonald’s favourite animal? Why?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的喜羊羊的场景。教师首先出示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短文录音;接着学生独立阅读短文完成判断;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短文进行表演;最后安排学生仿照该短文写一篇“my life”的文章。在整个情境中,学生围绕一个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卡通形象,有序开展了听说读写演等活动,语言技能在这个看似单一的情境中得到了稳固的训练和提升,复习效果非常扎实。

三、语法知识在情境中的整合

专题的语法知识的复习,学生的感知、体验和运用方式就是值得老师精心思考的一个问题。参赛选手也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展开语法知识的呈现、操练和巩固活动,让枯燥的语法知识在情境中自然整合,完成预定的目标。

一节现在进行时的专题复习课。教师以The adventures of Puppet为线索主线创设了的四个场景,分别对应着该语法不同的句型形式:a family―What is he/she/it doing? a party―What are you/they doing? a sports meeting―Is he/she/it doing…? Are they/you doing…?循序渐进地进行了现在进行时的呈现和操练活动,通过描述场景、猜测、完成表格等形式,让学生在移步换景中充分感知、体验和运用现在进行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很多教师都巧妙地选择了一条主线来贯穿始终,多个情境就成了串成这条主线的"珍珠",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赛场也涌现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对“复习”课型特点的把握问题

所有展现的四类不同的语法现象中,每一项都在小学阶段的不同年级有不同层次的涉及,并且每一项均涉及到多个话题。那么,在复习的时候,对这些话题是不是应该全面包融进去?在一节一般现在时的专题复习课中,教师整节课围绕一个句型“What do you like?”展开,教学活动所涉及到的词汇局限于水果类,虽然在复习进程中体现了like和likes、sometimes,often等相关词,但是让人感觉课堂显得单薄。围绕名词复数,涉及到的话题主要有食品、动物等,涉及到How many…? They’re… I like …等诸多句型,在具体的课堂环节的开展中,是挑选其中一种句型,融合多个话题;还是挑选其中所有句型,根据一个重点话题展开;还是在多种句型中创设情境融合所有句型,哪种方式更能体现“复习”的特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关于教师对师生语言准确性的敏感问题

在赛课现场,授课教师会紧张,所以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语误,如:Look at here. Listen this passage.等。或许这些是因为紧张或者是教师本人在日常的课堂中不经意的习惯性的动作,在赛场仍然习焉不察;教师对自己的课堂用语出现的这些不精确缺乏敏感,应该是日常的某些习惯所为;但是对于课堂上学生在口头表达中所出现的错误,有的教师也不是能够敏锐地察觉出来。举例说明:在让学生进行What do you have for …?的活动时,学生普遍把what读成what’s,教师口头评价good job! 通过对这类错误现象的处理情况,能看出教师过于注重课前预设,急于按照预定的教案展示自己的设计,因为课前所有教师肯定都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设计,认为遗漏掉哪一个环节都是一个缺憾;无论在哪一个环节上都不能“浪费”时间,作为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往往就容易遭到忽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表明了理念更新的重要性。

三、关于教师控制下的训练和“天马行空”式的训练方式并存的问题

前者往往会让学生“钻”进教师设好的“圈”里面,容易导致机械的跟读,动口不动心;后者往往会让学生不知所措,东西南北乱说一气,导致活动漫无目的,课堂失控。

其实,过多包办和随意放手都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复习。这也是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智直接相关的一个问题。在赛场,涌现了不少灵活使用现场资源的优秀做法。比如,在复习现在进行时的时候,有教师这样安排了学生的运用环节:Boys and girls.There are many teachers here.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马上转过头来,对现场中教师的动作进行描述,这些做法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四、关于“听”的活动在复习课中的处理方式问题

很多选手都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语篇和语段。这些语篇都是和本课的主题紧密相关的。现场涌现出了三种对“听”的活动的处理方式:一种是“边听边读”。比如,一节名词复数的复习课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了一个语篇Xi Yangyang’s favourite animal,让学生看着屏幕,多媒体同时提供文章录音,学生边听边读,完成一个easy的问题;一种是“读完再听”。比如,一节there be的专题复习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了多幅图片,借助图片把整个Little Red Riding Hood的故事梗概呈现给学生,之后提供了一则完整的文本语篇,Little Red Riding Hood,让学生读并且圈出there is和there are。核对完答案之后,教师安排了listen to the story的活动;最后一种就是“先听后读”。比如一节一般现在时的复习课,在系统复习了相关的话题和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形式之后,在运用环节,教师也是安排了两则语篇。语篇并没有直接展现给学生,学生首先看到的是大屏幕上给出的提示和要求:听录音,猜猜谁是老师的朋友。然后,学生静听录音,回答Who is the teacher’s friend?然后,教师给出另外的要求:Why do I choose...as my friend?学生再次听录音,找出其中的原因,学生在回答时必须运用到一般现在时的句子,同时渗透情感教育:教师选择了一个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人做朋友。接下来教师才安排学生阅读文本。由于这些都是复习课,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选用的语篇都是自行组织材料而成;其目的性和综合性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以上三种听力活动的处理方式,到底哪一种更有优势?

作为有着导向性作用的全市的优质课展评,明确参赛教师所展现出的精彩,思考存在的某些不足,对我们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升都是非常有益的。

上一篇:高职院校电影赏析课程中电影资源的开发研究与... 下一篇:浅议课堂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