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1 06:52:53

[关键词] 环磷腺苷葡胺; 充血性心力衰竭;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1.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058-01

本研究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静脉应用环磷腺苷葡胺(MAC),观察其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病例及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50至78岁,入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力衰竭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Ⅲ级33例,IV级15例,6分钟步行小于150米,随机分常规组23例,采用常规资料,MAC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AC。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常规组予以休息、吸氧,应用利尿剂、强心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及硝普钠等治疗。具体选择药物视病情而定。治疗10天,MA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MAC(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120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10天。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乏力等临床症状及紫绀、水肿、肺部哕音等体征的变化,然后进行疗效判定。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或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而未达到二Ⅱ级;。心功能末改善或恶化,为无效。应用APOGEE800型三位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每搏输出量(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及血压,有无心悸、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常规测定血常规、电解质、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l1.O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标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常规后显效8例,有效8例;MAC组显效12例,有效11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9.5 7%对9 2.0 0%,p

治疗后MAC组6分钟步行距离由原来的平均(23.01±30.72)m,增加为(450.50±21.25)m,常规治疗组由原来的6分钟步行(232.18±32.15)m增加为(423.15±35.18)m,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延长。MAC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有下降,(p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MAC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与国内外报道一致。证实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应用MAC可有效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且对心率无影响。此外,MAC对于存在洋地黄禁忌及应用洋地黄无效,或已有洋地黄中毒而心力衰竭未控制者,无疑增加了对药物的选择性。

本研究发现,应用MAC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延长,证实MAC能增加运动耐力,这与MACF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功效有直接关系。

上一篇:保定市10月-11月血小板使用情况 下一篇:中医对脑血管患者偏瘫的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