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性思维在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时间:2022-09-11 05:55:10

评判性思维在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摘要:门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重要前沿。通过运用评判性思维对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其所引起的心身疾病进行周密的思考,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让护士在工作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来双重把关,以减少误诊、漏诊的可能,有效地进行急诊救治,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门急诊;护理;应用;效果评价

门急诊是医院救治患者的前沿阵地,首要关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患者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医疗风险与日俱增,医患纠纷频繁发生,使门急诊护理人员工作难度和强度也相应增加。而传统的护理思维模式存在着机械执行医嘱,不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因此,将评判性思维模式运用到现在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成熟的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护士不仅能起到层层把关的作用,有效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还能及时为急诊患者进行有预见性的救护,为急危重者赢取宝贵的黄金时间[1],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1 评判性思维

1.1评判性思维定义 评判性思维又称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的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正确进行取舍。

1.2护理专业与评判性思维 评判性思维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护理领域,并作为护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2]。延伸到护理学中即是在解决问题时如何反思和推理的过程,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评判性思维。

2 在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

2.1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院前急救时间紧急、现场情况复杂、机动性大,病情急危重涉及临床各科。需要护士在现场短时间内作出正确快速评估、果断决策、用最短时间配合医生完成各种抢救治疗工作。这就需要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能力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评估。从接到120命令单开始就应对患者地点、病情做一个初步评估,然后通过电话联系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点,了解患者病因、基本情况,综合患者信息有预见性的考虑到患者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备好用物,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护。到达现场后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患者是否存在生命危险,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意识状态:如外伤患者应了解受伤原因、部位,体表有无伤口,四肢有无骨折,是否需要支具固定;昏迷患者则要详细询问现病史、既往史、评估是否为脑血管病、中毒、低血糖等。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应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昏迷者应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需要给氧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这些都是因为护士在平时护理工作中对急救技能反复培训、强化、经常进行急救演练,已形成惯性思维,这样在抢救患者的时候就为患者赢得时间。而不是等医生下医嘱再处理,关键时刻需要我们运用评判性思维抓住重点及时赢取抢救的黄金时机。在转运患者过程中也需要通过评判性思维,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持续进行抢救性护理工作,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往往患者的生命在几秒、几分钟内可通过瞬间诊断和处理被挽救、这需要细心的护理观察[3]。而这些都离不开评判性思维能力。

2.2在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在门急诊分诊中,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其中包括分诊护士的态度、技能、专业知识、经验等[4]。以往,门急诊护士普遍存在着不善于动脑思考的现象,对于错误的或不符合临床实际的理论观点缺少基本的鉴别能力。在工作中常常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而发生分错诊的现象。因此如何加强门急诊护士的专业理论学习,应用评判性思维提高门急诊分诊的准确率是十分重要的。

评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适应现代护理实践中日益呈现的整体性、独立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发展的需要。对门急诊分诊护士来说,必须通过学习把各种信息储存在头脑中,同时充分应用评判性思维在工作需要时就可以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去解决患者的问题提高分诊工作效率。护士是否拥有分诊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日后的治疗与康复;尤其在急救中,患者生死悬于一线,分诊能力评判性思维则显得更为重要[5]。

2.3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2.3.1运用评判性思维做好抢救器械准备、使用工作。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在抢救中,对于如何选择抢救仪器,往往直接影响到抢救是否顺利进行。虽然多数情况是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其对抢救仪器的熟练度直接影响着对患者的抢救工作。随着护理技能不断的扩展和充实,作为急救护士,除了认真学习危重症急救患者有关知识及各种抢救技术,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要加强自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进行评判性的分析,综合推理,评估,判断,决策、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在抢救患者时做到有条不紊、方法得当。

2.3.2运用评判性思维及时进行预见性急救护理。急诊护士作为医生的合作者,共同承担着急诊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与其他医学学科相比,急诊工作更具挑战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急诊临床思维的特异性,在这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尤为重要:一方面双重把关,及时发现治疗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实时进行有预见性的急救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痛苦,赢得抢救时间。

作为急诊科的护士必须具备熟练的业务,遇事机智灵活,判断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才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后要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此时的病情观察工作绝大部分是通过临床护士完成的。但病情观察(尤其是此时)不应仅限于对生命体征或相关体征的观察,应将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睡眠情况甚至思维特点等,都包括在观察范围内。在实施急救护理中掌握和运用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样周而复始,使护士对碰到的每一个问题,都能按护理的程序性知识和评判性思维的方法,进行周密的思考,提出质疑,经调查后,再综合分析,久而久之,护士就能把评判性思维知识应用自如于急救护理之中。

3 效果评价

通过评判性思维在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使护理人员能迅速进行独立判断、作出决策,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措施,同时将护理实践中的经验、科研结论和患者要求以及当时的护理环境相结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及较强的自主思考能力,积极主动地运用评判性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提高护理素质,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急诊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培训时,一方面可以采取组织病案讨论、理论学习、工作日记、情景演练来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对急诊护士进行初步评估,因人而异,采取个体化的培养方式,促进其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彭江.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护理研究,2011,18(21):150-151.

[2]张小嫒,张平.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学界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0,1(7):38-39.

[3]李惠萍,宋江燕.护理管理者评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II(3):174-175.

[4]郑碎珠,何丹鸯,李仙娇,等.评判性思维在急诊护士分诊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11):1085-1086.

[5]高荷兰,何芍华.评判性思维与猝死防范[J].华北煤炭医学报,2010,5(12):633-632.

[6]孟庆义.急诊临床思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

上一篇: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 下一篇:硝普钠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衰30例的临床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