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多舛人生及情感世界

时间:2022-09-11 05:27:53

李清照的多舛人生及情感世界

内容摘要: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女性。透过她的诗词浅析她的多舛人生及情感世界,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她在中国词坛中的地位及如何由多愁才女升华为爱国诗人的过程。

关键词:易安体 一剪梅 元佑党人 爱国诗人

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女性,一生只留下一本薄薄的《漱玉集》,然而这却是她多舛人生的真实写照。

李清照的一生,有如她笔下的《一剪梅》,兆示了她的不幸。恰似飘零落花,跌进流水之中,任由沉浮。难以自主的命运成就了她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使她的诗句具有了情感灵性。

一.《词论》——成就了李清照在词坛上的地位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的《词论》可称最直言无讳的批评文章。《词论》开篇讲述一则故事:“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敞,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座末。’众皆不顾,既酒行末座。歌者进,歌罢,众皆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哧之。及转喉发声,歌一阙,众皆泣下。拜曰:‘此李八郎也。’”其实这位凌空出世突兀而来的李八郎,正是李清照震惊京师征服文坛的真实写照。

李清照由家乡山东济南初到开封时,有如参加曲江进士宴。当时词坛高手云集,名家荟萃。柳永、晏殊、苏轼、秦观……华章迭起,满城传写。凡歌场舞榭,盛会宴集,非苏即柳。“大江东去”气吞山河,慷慨豪放;“晓风残月”莺歌婉转,低吟浅唱。风光悉为须眉所夺,风流尽在男性世界,谁会将她放在眼里。面对性别歧视的词坛和已无她一席之地的盛宴,李清照煞费踌躇。文学有时比政治还势利,比经济还现实,错失良机,偃蹇一生。满腹才情,萤草同腐。为使自己能在词坛立于一席之地,为世人认可。她提出,作文不可“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的见地。李清照笔下的“富贵”实为精神。她力求“以惊世骇俗之气,不主故常之变”。故李清照初涉词坛,便出神入化,如飞虹掠影、石破天惊。正如后人所评:“当时文士莫不击节赞赏。”阮阅《诗话总龟》道:“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此言甚新”。陈郁甲集云;“李易安之造语,故《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奇。”黄开《花庵词选》云:“前辈常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句,亦甚奇。此前未有能道之者。”据考察,明人杨慎《词品》评曰:“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清人记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评曰:“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抗轶周、柳。”张端义《贵耳集》极推崇其《声声慢》,“以为闺阁中有此文笔,虽轶篇无多,为词坛一大家也。”同时代人对李清照的评述,虽近苛刻,对其生平尤多歧议,但却将其词与曹植《洛神赋》相比,称之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李清照初入词坛,再写黄庭之美时,其意境出神入化,令人为之惊叹。她正是以藐视权贵,睨视名家的气势为自己赢得了声名。这恐怕是北宋灭亡前文坛的最后一抹亮色。

二.《一剪梅》——李清照多舛人生的写照

《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那时的她刚刚摆脱“风狂雨骤,绿肥红瘦”的闺中思愁,开始了与赵明诚的燕尔新婚,二十岁花样年华本是女人的最好岁月,然而“花自飘零水自流”的之灵之验,使她的一生“花自飘零”。正是从此词开始,李清照步入了落花流水的飘零岁月。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时官任礼部员外郎,拜提点京车刑狱,因“元佑奸党”案被黜出罢官充军广西象郡。“元佑党人”本是由一些正直的知识分子,有才气的文人组成。而他的对立面则无一不是势利小人。他们极尽刁钻刻薄之能事,对“元佑党人”极尽羞辱,甚至铭刻了“元祐奸党”碑,李格非名列第五。而此时身在开封的李清照,既挂念流放远方的父亲,又担心受到牵连。在那不堪屈辱的日子里,她唯一的精神支柱是丈夫赵明诚对她的爱。这位在太学任职的丈夫,面对朝廷遣散的布告,四处求人尽量拖延时日。实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完全可以出手相助,化险为夷。这位官至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只需只言片语即可化解危难。然而可叹的是,此时的赵挺之非但不出手相助,反而成了反“元佑党人”的急先锋,极尽迫害之能事,并由此升为尚书右仆射之职。亲身体会了世态炎凉的李清照愤然写下了“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评价这位长辈。有人说,文人最让人敬佩的是他的才华,最让人鄙视的是他的人格。赵挺之对李清照不肯相助的原因,恐怕是妒火中烧的文人情结和看风使舵的阴暗心理作祟。

正是这许多因素才有了这首前景渺茫、后果难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明人王世贞评此词说:“可谓憔悴支离美。”王世贞之所以有此评语,确因有类似感受。王的父亲王伃,藏有《清明上河图》。严嵩的儿子想要,王不敢不给,又舍不得给,只好以赝品充之。后东窗事发,因得罪权贵被关进死牢。王营救无计,父瘐毙牢中。王世贞正是通过类似感受,从时代背景这一大角度揣度李清照写作时的心态,说出了“憔悴支离”这四个字。

《一剪梅》中所表现的远走之苦,恋念之深,悲切离情、惨淡别绪、无可傍依的忧愁、无计排遣的惆怅,字里行间充满愁怨。全诗无一字政治,却笼罩着政治的阴霾。但这只是她飘零一生的序曲。嗣后,胡虏进犯,生灵涂炭,靖康国灭,举家南迁,孤奔无助,流离艰难,更是与政治无穷无尽的扭结在一起。

《一剪梅》是李清照饮下飘零人生的第一杯苦酒。长期以来被世人看作是一首闺中情曲,思夫怨词。后人题注:“易安结婚未久,明诚笈负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其实,词中所表现的难以名状的凄苦,无法抗拒的命运,绝非泛泛的离情别绪所能概括,而是更具深层的心理情结。

三.《乌江》——李清照从多愁才女到爱国诗人升华

李清照的一生命运多舛。在她四十三岁时,烽火鸣镝,胡骑南下,残酷的战争,迫使她与家人不得不浪迹天涯,过着颠簸的生活。为了心爱的金石古玩,风餐露宿,人驮舟载,辗转千里,运往江南。靖康二年,存放在故土的文物,被胡骑付之一炬。凄凉驿路,丈夫赴任,余孤身一人,不堪重负,随身的金石古玩,忍痛抛弃。更想不到的是丈夫一去竟成永别。这无疑是对她的致命一击。建炎三年八月,距赵明诚逝世才一个月,御医王继先以黄金三百两向李清照强购古玩,宋高宗赵构亦插手其间,秦桧也暗中参与。本来李清照与秦桧妻王氏为姑表姐妹,可是,对这位身居相位的亲戚,李清照始终保持一种不附骥、不高攀、不往来、不苟同的态度。国难之时,李清照与这个卖国贼绝无共同语言。在这场民族灾难中,李清照用诗词反映了强烈的爱国情绪和抗争精神,同时对统治者偏安一隅的投降行径进行了强烈的批判。“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这是李清照咏唱一辈子,期待了一辈子,然而,始终未能完成又难以搁笔的诗句。即便是在她的《声声慢》中也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离愁别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不是简单的个人之愁,闺中之愁,而是对民族的担心和忧虑。

秦桧死去不久,中国文学史上最出色的女诗人在穷困潦倒的寂寞中,离开人世。听到了秦桧的死讯,李清照从容安详地闭上眼睛,离开了这个纷争的世界,结束了自己坎坷多舛的一生。这应该是人间正义的伸张。“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李清照留给世间一句无奈的嗟叹!

“子孙南渡今几年,漂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这是她南渡后爱国思想的绝唱。

李清照亲历了举国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在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她感受到的是国仇家恨。因此她一心跟随流亡朝廷逃奔江南。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独有的苦恋情结吧。正是这种中国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精神,才延续了中国五千年的诗词文化。

唐义发,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育教学研究所教师,主要从事高校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上一篇:论苏轼的诗格特征 下一篇: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