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育人载体的建设

时间:2022-09-11 04:55:47

大学文化育人载体的建设

摘 要 大学文化育人载体是指承载大学一切物质、信息和文化,并成为育人要素的物质构建或理念展示。最终实现自然美、科学美和人文美的大学独立文化育人载体建设;企业文化和校企共建共享文化育人载体形式;社会文化资源在时间上的传承创新和空间上的特色化和多元化的文化育人载体模式。

关键词 大学 文化育人载体 校企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al Education Vector

ZHANG Wenj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

Abstract University cultural education vector is the bearer of all University substances, information and culture, and become a physical education building or elements of the concept of the show. Ultimately the natural beauty,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beauty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dependent cultural education carrier construction; corporate culture and school-enterprise sharing a carrier in the form of 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terms of time and space on the innovative and diverse culture educating people vector mode.

Key words college; cultural education vector;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载体(Vector)是指物质、信息和文化等的运载物。大学作为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在整个文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学文化育人载体是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分析,具体是指承载大学一切物质、信息和文化,并成为育人要素的物质构建或理念展示。“文以载道”就是人们对其通俗的解释。大学文化育人的载体就是从大学文化育人本身转向大学文化育人“体”,即从大学文化育人的理念转向为现实的“体”的存在。

1 大学文化育人的载体类型

1.1 大学文化育人的载体

其一,大学物质载体。大学的物质环境即通常所说的“硬环境”,主要包括校园自然环境和大学学术环境。校园的整体布局,校园景点、标志性建筑等诸多方面,校园自然环境应该追求整齐清洁,宁静优雅。课程与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都为学术造诣的深化和大学质量的提高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其二,大学非物质载体。非物质环境是内化和灵魂,即真正意义上的“软环境”,要包括大学精神环境、大学制度环境和大学行为环境。大学精神是大学环境的核心与精髓。大学作为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机构,它的日常运营和长远发展需要一个有效的、规范的制度环境来保证。其基本特征是“大学自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政校分开”。大学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上。

1.2 校企融合文化形态育人载体

校企融合的大学文化形态的育人载体,一是校企联合办学。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二是合建校办工厂。努力创建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的新平台,同时为学科建设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和人力资源配置,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计划,针对性地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员工。四是大学就业输送。大学为企业输送人力资源,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推荐和安置。五是实习基地建设。企业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而企业对高素质准员工青睐,将学校和企业联系起来。

1.3 社会形态文化育人载体

大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站”一是校校协同。着力突破高校内外部的壁垒,以达成充分发挥彼此间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最大功效;二是校所合作。高校与研究所通过双方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并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加强科研和知识的创新;三是校地合作。校地合作是高校站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立场,开展推广科技成果、加强技术转移,实施“产学研结合”,是学校服务于社会基本功能的重要体现;四是国际交流。大学文化有多样性、包容性、交往性和国际性,大学的国际交流要实现跨国际、跨区域优质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2 大学文化育人载体建设的实现

2.1 大学独立建设文化育人载体

“自然美”——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的整体布局要合理,体现校园景观的校园景点、标志性建筑等要独具特色。大学的校牌、校徽、校旗等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外显,也应该更加具有自身特色。“科学美”——宽松活跃的学术环境。大学是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学校应加强对专业设置和课程选择方面的建设。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准,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文美”——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通过建设大学精神文化,突出其育人主导作用。规范大学制度文化,发挥其育人引导作用,“大学自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政校分开”是具体体现。还要完善大学行为文化,强化其育人示范作用。

2.2 校企融合的文化育人载体建设

一是企业文化导入。企业文化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的基本结构为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通过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践锻炼,充分体验企业文化。二是校企共建共享是促进文化育人教育载体建设。校企结合,产学研联合,是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和企业可以共建机构建设、校企合作教育创新中心、校企文化育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校企文化产业合作等组织机构,将促进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直接的劳动力。

2.3 社会资源共建共享文化育人载体

一是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自醒。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借此对人们进行教育,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开展德育基地共建共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建设的基本范式之一。极具教育影响力的社会公共文化载体,如博物馆、纪念馆、文物旧址、革命圣地等都是具体的形式。二是贯彻大学文化育人创新理念,实现文化自信。大学文化育人载体建设也要发挥创新的品质,文化创新就是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化的创作生产的全过程。大学文化育人创新产品是大学文化育人价值实现的载体,真正将高校文化展现给社会。“文化育人DNA”的概念,是相对于生物遗传而言的,这可以形象地说明文化育人理念通过一些手段,在人们身上达到遗传和传达的效果。主要包括文化育人产品的再现、再创造、再构成和价值赋予四个层面。三是共建共享大学特色文化,实现文化自强。特色文化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之一,是大学办学质量和实惠声誉的体现。通过富有地域特色的社会文化载体,如日常生活空间的俗文化载体,如饮食文化、饮酒文化等。这些无形的社会文化兼娱乐性和趣味性并存,对影响和陶冶“大学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名人名址共建共享是社会文化育人载体共建共享的重要选择。四是融合国际多元文化,实现文化自觉。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不同范式的文化并存和交流,文化范式的单一化会使大学失去生机和生命,缺乏创新的动力。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认识自己的文化,与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多元文化共处原则,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参考文献

[1] 王冀生.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J].高等教研究,2005(10).

[2] 孙雷.论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研究,2008(22).

[3] 布鲁贝克著.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 王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开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5]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三联书社,2000.

上一篇:医学检验本科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 下一篇: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下的校企合作实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