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0和他的90后产品

时间:2022-09-11 04:44:17

F40和他的90后产品

F40无条件地爱着他们的90后孩子,最满足的是孩子独立成人,又有自己的影子;90后心安理得地享受着F40父母提供的优越生活,希望父母“开明、NB、像朋友”。

F40,是《新周刊》2004年给中国“新中年”的标签。他们生于上世纪的60年代,经历过彷徨和苦熬(不是每个时代的40岁都会成为F40),构筑着中国的中间阶层,享受着最好的时代和最好的花样年华,从行业精英到国家栋梁,既是既得利益者,也是权力操控者。而他们的孩子大都是90后,正在F40的荫庇下长大成人。

90后是F40父母的产品,F40是90后子女的起跑线。

魏峰和魏欣然:“那我也给你掸掸灰?”

魏峰 生于1968年,专栏作家、诗人,笔名大卫。这位“老愤中”号称在1999年秋天写出了他最得意的诗篇――女儿魏欣然。

大卫的育儿经是“胡萝卜+大棒”的升级版:“大胡萝卜+小棒子”。他会陪着魏欣然在地板上爬,但希望她像胡适、鲁迅、钱锺书那样“学贯中西”。这想法在魏欣然上幼儿园时就遭遇挫折。某日,大卫发现她连26个字母都背不全,揍了小姑娘一顿,勒令她1小时之内必须搞定。小姑娘成功了。

“学贯中西”里的“西”算是有了开头,至于“中”,正上小学、课业繁重的魏欣然烦透了这个唠唠叨叨非要她背诵古文的老爸,对大卫喊道:“打死我也不背!”于是大卫拿起塑料簸箕上折断的一截小棍,真的开打了。

这两次“棒子”事件让大卫后悔不已。他希望女儿能忘掉,几年后小心翼翼地问她,“爸爸有没有打过你?”“当然有!”魏欣然立刻举出了那两次。大卫心存侥幸:“那是爸爸在给你掸灰尘啊。”魏欣然白了他一眼:“那我也给你掸掸灰?”

魏欣然小学五年级了,喜欢看书,喜欢写作,以背诵古籍为乐趣,成绩还不错。这都跟大卫适时的扔出的“胡萝卜”关系密切。

小时候魏欣然喜欢贴画,背一小节《论语》大卫便奖励贴画几枚;背完一本书,奖励芭比一只;发展到现在,背完一篇,奖励Q币几枚。以至于某天女儿还抱怨:“爸爸故意关掉手机,是不是怕我找你背古文要Q币?”

有次大卫和魏欣然疾走在路上,一位老太太挡路,他撞了老太太一下,并没有道歉。魏欣然立刻严厉批评他,他想狡辩说是老太太挡路在先,魏欣然说:可那是老人啊,你无论如何也要说声“对不起”。“她们的伦理观念,跟我们,甚至跟2000年前的孩子,是一样强烈的,”大卫感叹道,“孩子是我们的镜子。”

在萝卜和棒子的互动里,大卫产生了和魏欣然“相依为命的感觉”。前些日子,小姑娘被妈妈带回江苏老家过暑假,临走那晚,哭得一塌糊涂。其实不过是短短的暑假,“我也觉得非常失落。”大卫说。

(采访/张曼)

关小蕾和冯子莱:“今天我妈生日,生日快乐”

关小蕾 生于1962年,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她有一个不女孩子气、喜欢打功夫的90后产品:生于1995年的冯子莱。

关小蕾跟女儿冯子莱的关系非常不错,但这是女儿读高中之后的事,“初二那段时间,她非常反叛,你说一句她顶你一万句。”关小蕾被冯子莱气得不行时这样开解自己:“本来我要承受的结果比现在严重太多了,不要跟孩子计较。”

1995年出生的冯子莱是早产儿,出生时重度窒息,颅内出血并发吸入性肺炎,连哭声都没有。关小蕾的好朋友是儿科护士长,她悲观地预计:“你这个女儿,长大了能穿针就不错了。”没想到关小蕾真的创造了奇迹,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冯子莱健康地长大了。“从生下来一直到四岁,我每个月都要带她去医生家里看病。”

关小蕾和丈夫总觉得女儿太晚熟,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很女孩气、爱打扮。“我问她,你们班有没有人谈恋爱?你有没有?她说,我哪里有!我不告诉你,到时你又要告诉老师。”

关小蕾是高级美术教师,工作就是跟少年宫的孩子打交道,她总是尽量让自己理解女儿,帮助她度过青春期。但是女儿脾气很倔,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自己喜欢的,就一路撞过去,我很怕她会撞得头破血流。”

前段时间,关小蕾和同事帮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孩子筹款,冯子莱主动帮忙:她和两个同学把白血病孩子的遭遇写在白纸上,带着喇叭坐在教育局门口卖唱募捐,一上午筹到300多块钱,但最后还是被劝走了。关小蕾知道这样做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她还是开车送她们去,又专程接她们回。

高二文理分班时,冯子莱选了文科,在“职业取向”栏里,她填的是“街头画家”。她觉得这样很酷、很浪漫,而关小蕾的真实想法是:“我本来不想让她学画,因为怕人家说她没本事、学父母,但是想学画是她自己的选择,我尊重她。”冯子莱崇拜米开朗琪罗,关小蕾就带她去欧洲朝圣。冯子莱想考中央美院,这个暑假的末尾,关小蕾就带她去北京感受环境。“她有一个好未来,我们就放心了。”关小蕾说。

冯子莱觉得妈妈很宽容,但有时也嫌她老土。前几天,冯子莱跟妈妈的单位出去玩,大巴上在播邓丽君的演唱会,冯子莱简直看不下去:“怎么她这样唱迈克尔・杰克逊的歌啊?她的样子好姣(粤语词,指搔首弄姿)啊!”关小蕾感叹,90后的审美标准真的跟我们太不一样了。

冯子莱特别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博客上写了很多悼念文字,连妈妈的手机铃声都被她设置成自己录的话“MJ,I love you”。而关小蕾生日的时候,冯子莱只在博客上写了一句:“今天我妈生日,生日快乐”。

(采访/孙琳琳)

周可和周君也:“你一完蛋,我就成孤儿了”

周可 生于1963年,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老师,同时在媒体兼职。这位“什么都不当一回事”的F40,有着一位“喜欢新潮、另类,又不是非主流的”90后产品:生于1992年的周君也。

周君也是天蝎座,周可是金牛座,“金牛和天蝎死对头,什么都拧巴!”周可说。在周君也看来,爸爸有时会唱反调――她看电视时,偶尔说到这女的长得不错,爸爸却回答“不咋地吧!”。周可说:“我乱花钱,她也是,我管她都不自信。尽管我管不住自己,但至少可以管她。”

周可常熬夜,晚上两三点睡觉,又爱抽烟。“你一完蛋,我就成孤儿了”,她这样批评老爸。今年年初有一天,周可晚上9点醉着回家,女儿很生气,对周可说:“你再这样下去,我就不把你当朋友了!”

今年,17岁的周君也已是高二学生了。近半年来,周可强烈地感受到女儿的成长。不单是年龄,还是独立的人格意义上的成长。女儿喜欢看历史书了,经常在周可书柜中找,没有的就让周可去买。周君也以前想报考英语专业。近半年却问周可:“我大学读历史系,你支持不支持?”“这种感觉(潜移默化的结果)非常好”,周可说。周君也博客里写道:“读书与学习不是一回事。我真希望有时间快乐地读书,而不是学习。”

周君也爽朗的笑声很有感染力。她说自己心理早熟,13岁那年,妈妈去世了,她感到很孤单。

周君也5岁时,对钢琴很好奇,“我妈就当真了,后来就张罗着请老师。”到8岁时,周君也生日许愿“真想劈死这台该死的钢琴”。2006年,周君也顺利考下了钢琴十级。回忆练琴的经历,周君也说:“没有妈妈,就没有现在。”在周可眼中,女儿还有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她在弹琴时,琴谱打开放在前面的谱架上,很熟练地弹着,却把《老夫子》、《星星物语》、《鲁宾逊漂流记》等能让她开心的书看完了。”周君也最骄傲的是,“在弹琴时把《简爱》也看完了。”

与周可钟情古典音乐不同的是,周君也对欧美流行音乐到了痴迷的地步。周君也对爸爸说:我差不多是学校里的头号知道分子了。有一次,周可去英国出差,周君也列了十多张碟名。“每张碟16英镑。”周可说。在登机时,周可的行李超重了,结果――回家后,周君也看到自己的碟,崭新而整齐;而爸爸的碟,都丢了外盒。

周君也有一件至今感到自豪的事儿。初二那年,她和两个女同学前往丽江旅游。她用“超爽”两个字概括这次出行。那年期末考试,周君也成绩很好,另两个同学却没考好。她们一直研究怎么说服父母同意这次旅行。周君也想到一个绝招:她扮成另一个同学的姑姑,打电话到女孩家,故意装出低沉的声音,说她人在云南,会照顾好三个小孩。结果,家长同意了。“超兴奋。”周君也说,三个小女孩出门前半个月都睡不着。她们天天凑一块,设想旅行的过程。真正到了丽江时,有了当大人的感觉。买什么旅游品、纪念品,全都自作主张。周可觉得孩子成为自己认识世界的一个眼睛,甚至成为大脑,周可说:“我的孩子让我意识到,我可以从另一方面去理解,不至于狭隘。”

“如果说90后有90%的人不靠谱,那么女儿就是10%靠谱90后之一。”周可很相信自己的女儿,觉得孩子成为自己认识世界的一个眼睛,“她喜欢上网玩游戏,喜欢淘宝购物,博客很花哨,喜欢视频的东西,这些特征还是很90后。”

周君有时也用爸爸的电脑上网,有一次打开后,发现一篇未完成的文稿――《感谢女儿》。她将文章发给同学、朋友看,发到博客上,朋友评论“你老爸很酷,很年轻,很时尚……”她觉得老爸挺给她挣面子的。

(采访/章润娟)

上一篇:90后的《劲舞团》做好被玩的准备 下一篇:打量全球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