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维定势 触发灵感火花

时间:2022-09-11 04:40:01

突破思维定势 触发灵感火花

我们读书看报,常有一些感想,把它写下来,也就成了“读后感”。这其中的“感”,可以是从文章里领悟出来的道理,也可以是由文章引起的联想和思考。写作读后感,不仅要切合原文题旨,而且要注意联系思想或社会实际,写出教育意义,使读者得到启示。对于同一篇文章,人们写出的读后感,就其主要观点而言,也许大多数人是殊途同归、不谋而合的,而要写出新意,就难能可贵了。

我们现以《愚公移山》一文读后感的写作为例,看看应如何多角度地审视原文,进行别出心裁地写作。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流传至今,人们一直交口称赞愚公敢于奋斗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毅力,称之为“愚公精神”。作为这样一则称得上妇孺皆知的经典寓言,我们写作时可能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徘徊在原先的范围内老生常谈。当然,我们并非说“愚公精神”不能写或是写不好,这原本无可厚非。我们只是想:如果能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全力避免一种已有的定论,寻找其它的感知点再行发挥,岂非更好?比方说,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思绪延展出去,构造出“不怕困难,人定胜天”“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办事需要可行性论证”等题旨,不也可以有感而发吗?

到了这一步,可以说是尝到点甜头了,但我们还是不要浅尝辄止,不妨再次开动脑筋,运用逆反思维模式,重新揣摩原文内容,否决某些“定格”,创设较高立意,可以以破为主,先破后立。也许你的思维空间会一下子开阔起来,能提出许多新的见解:“与其移山不如迁居”“是移是迁不可一概而论”“再祈求神灵的‘等’‘靠’‘要’行不通”等等。这样,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思路便产生了突破,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你活跃的思维有可能一发而不可收,仿佛暗夜里亮起了一道闪光,思维角落里沉睡的细胞被激活了。有位同学在写作时,由大家一直认定的愚公本人推及到愚公家族和邻人群体,对移山的全过程细加推究,又找到了“一根篙子难渡海,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灵感,写成了一篇移山新解。

【例 文】

山,非一人能移

——《愚公移山》读后感

唐 淏

儿时就听说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不止一次地被愚公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这则寓言故事流传了几千年,愚公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炎黄子孙。可我近日再读之后,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山,非一人能移。

首先,我们来看移山前的谋划:“聚室而谋”后,立即得到“杂然(争先恐后的样子)相许”,并且“杂(纷纷)曰:投诸渤海之尾”。可见, 愚公先前只是考虑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好处,提出移山的设想,而集体智慧的结晶则解决了“焉置土石”的问题。

其次,看移山中的成员:从愚公家中能“荷担者三夫”,到邻人孀妻之遗男,都为移山不遗余力。正如愚公所言,是“吾与汝(你们)毕力平险”。而愚公已年近九十,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就算健康,充其量也只能是个“指挥”吧。

再者,看移山后的结果:操蛇之神“惧其(他们)不已”。其实是惧愚公没有穷尽的子子孙孙,而“帝感其(他们的)诚”,其实也是被愚公一行人的努力所感动, 才命夸娥氏二子背走这两座山的。

可见,移山一事,并非愚公一人的功绩。认识这点,对我们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大有好处。

现在总有那么一些负责人,以为自己既然是法人代表,便堂而皇之地采取一言堂的工作方式。取得了一点成绩,理所当然地归功于个人,飘飘然起来,把自己看成是救世主的化身。其实,这种想法不仅是错误的, 而且是危险的。君不见,一些厂矿企业亏损乃至倒闭,往往就是这样的领导造成的!君不闻,大江南北流行的一句新词:众人划桨开大船!南京金箔集团公司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金箔生产中心,江苏泰州春兰集团之所以能推出一个又一个拳头产品,这其中固然离不开领导的决策,但又怎能离开职工素质的培养及他们的齐心协力?

记得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中讲述过这样的故事:蚂蚁,也许是动物王国中最讲究集体协作的群体了。非洲蚂蚁在前进途中,倘若遇到一根刚燃过的木棒,一定会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地爬上去,直到其它的蚂蚁能畅通无阻为止。这种抗争意识,这种协作精神,与愚公他们相比,也毫不逊色。蚂蚁尚且如此,作为“高等动物了”的我们会不会汗颜?

我不禁又想起了一个个模范和英雄。60年代的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雷锋的旗帜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只有一个雷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一个徐虎同样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下,1998年的抗洪抢险决战中,只有一个“抗洪英雄”高建成够吗?事实证明,这场特殊战役的胜利,需要全体抗洪官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在我们民族的脊梁上筑起一道不倒的抗洪“长城”。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这则寓言时,既要认识到愚公的可贵之处,更要领悟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否则,便会产生个人崇拜主义的心理,导致盲从;落到自己身上,又会产生个人英雄主义的言行,导致冒进。这于人于己、于国于民均不利。因此,我们在褒扬愚公精神的同时,不要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应两者并举,携手同进,共创美好未来。

我想,这,才是“愚公精神”的精髓所在。

江苏省兴化市边城学校

看了这篇读后感,大家的感慨可能也很多,习作者反弹琵琶,思路很为开阔。其实,一篇读后感的原文就跟一段历史一样,它们总是依然故我地静默在那儿,而我们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它,进而得出新颖的结论。比如看了《挖荠菜》一文,我们可以提出“关爱生活”的观点,阐述人生的价值;也可以提出“理解和尊重——代沟的桥梁”这一见解,述说青年一代应怎样走进父辈的世界。再比如读了《曹刿论战》一文,我们可以生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勇有谋乃取胜之本”的感慨,为众人惯常的认识再行助威;也可以从鲁庄公的敢于迎战、从谏如流、礼贤下士的事实,构想出“‘肉食者’并不鄙”的论断。同样,像《扁鹊见蔡桓公》《桃花源记》《背影》等文章,我们不也可以如此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进而发掘出具有更深内涵的观点吗?

突破思维定势,触发灵感火花,“走自己的路”,这其实不仅仅是读后感的写作,也是文学创作成功的秘诀之一。

上一篇:梦在落日之前 下一篇:感动我一生的三个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