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1 04:35:14

硅胶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162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对82例(86眼)慢性泪囊炎行泪道阻塞再通管逆向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治疗组患者82例(86眼),其中男10例(10眼),女72例(76眼);年龄16~58岁,平均41.5岁。对照组50例(54眼),男10例(10眼),女40例(44眼);年龄15~57岁,平均40.5岁。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⑴术前准备:泪道探通冲洗时从下泪点进针,有脓液返出,且探通鼻泪管时无明显阻力即可选为穿管对象。⑵手术方法:①探通泪道:取平卧位,常规消毒,用自制6号钝头空心腰穿针作泪道探通至下鼻道后留置,冲生理盐水确定无假道产生。②穿引线:用直径约1mm,长约40cm的塑料绳自针头端针孔穿入至下鼻道穿出,用自制特殊钩于下鼻道后端外侧缘处钩出塑料绳。③扩张鼻泪管:将一体式(直径1mm,长20mol,直径3mm,长8cm)泪道扩张硅胶管前端的尼龙线系在塑料绳端,自下泪点轻拉塑料线牵引使扩张管尼龙线从下泪点拉出。此时,一边顺泪小管拉尼龙绳,一边逆鼻道向鼻泪管送扩张管,至其标志从下泪点出来,扩张鼻泪管约5分钟后退出扩张管。④逆向置入硅胶管:头部呈尖形带翼的硅胶管(长约35mm,管径约2mm),顶端的尼龙线与扩张管的尼龙线系紧。利用扩张管尼龙线将硅胶管逆向鼻道带入鼻泪管,待硅胶管的线头从下泪点出来后拆除扩张管,拉硅胶管的线头使其标志(3个紫色点)一一从下泪点出来时,表明硅胶管已进入泪囊和鼻泪管。⑶术后处理:用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混合液冲洗泪道,确定通畅后剪除下泪点及硅胶管下端尾部的线头,结束手术,术后第2天生理盐水再冲洗泪道l次。随访时间1个月~4年,无复发、脱出,无过敏反应及其他刺激不适反应。

对照组:泪囊鼻腔吻合术:在眼角内侧皮肤作一2cm长的切口,并在鼻骨上凿一个1分硬币大小的洞,把泪囊壁和鼻腔黏膜重新吻合在一起,使泪液不再经鼻泪管,而是从新开的小洞处直接进入鼻腔。这就好比河流改道一样,既解除了泪道长期积脓的问题,又恢复了排泪的功能。由于该术式创伤大,而且会在脸上留下瘢痕,影响外观,这使许多患者和家属望而生畏。

结 果

慢性泪囊炎疗效评价:①治愈:泪道通畅,无泪溢。②有效:泪道半通畅,少许泪溢。③无效:泪道不通畅,泪溢。

治疗组治愈50例,好转27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10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80%;两组经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选用置放硅胶管的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是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与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由于泪囊鼻腔吻合术操作比较复杂,创伤较重,术后痛苦较大,鼻根部瘢痕影响美容等缺点,泪囊摘除术后又可留下永久性溢泪[1],故可选用比较简单的穿线插管术,但上述治疗方案均需二次拔管,且拔管后又有再阻塞的可能。所以采用的泪道分流管治疗慢性泪道炎,术前对鼻腔疾病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鼻中隔穿孔等无严格禁忌,泪道阻塞再通管材料为硅胶,其长度符合泪囊及鼻泪管的生理解剖,留置于鼻泪管可解除鼻泪管纤维结缔组织粘连,使阻塞开放,排除泪囊内的黏液脓性分泌物,消除泪囊炎症,效果良好,可以长期保留于鼻泪管,且留置时对周围组织无刺激及过敏反应,无脱出,勿需二次拔管的麻烦及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拔管后再阻塞的可能。本手术操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术者一定要熟悉泪道及其周围的解剖特点,操作时必须稳准、轻巧,否则易损伤正常泪道。②术者术前一定要亲自探通泪道,严格掌握适应症。③手法要轻柔,以免撕裂泪点及损伤鼻腔黏膜引起出血。

通过观察,泪道硅胶分流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显著,且此术有操作简便、效果满意、安全简便、创伤小、经济、患者的依从性好,是一种适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强,万鹏霞.慢性泪囊炎三种手术方式临床观察.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5,27(5):311.

上一篇: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 下一篇:成人麻疹暴发流行34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