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舞台少数民族服饰现代化表现》

时间:2022-09-11 04:17:18

浅论《舞台少数民族服饰现代化表现》

【摘 要】服装是穿于人体上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也称衣服,饰品是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包括首饰、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手袋等等),服装与饰品统称服饰。服饰是人们生活中的特殊劳动成果,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舞台上用于演出的少数民族服饰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少数民族服饰的发展是与少数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类创造出的任何物质文明,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依托生活、劳作、宗教的需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饰,并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民族服装越来越具有美化的功能,它是中华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舞台服饰;舞台少数民族服饰

中图分类号:J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54-02

服装是穿于人体上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也称衣服,饰品是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包括首饰、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手袋等),服装与饰品统称服饰。舞台上的服饰是剧场、广场及影视等演出中,演员在演出时所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饰品。它们根据演出需要帮助演员塑造角色。舞台服饰的整体形象要与整个演出风格相统一,要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要求。舞台服装(含佩戴饰品)是属于舞台美术多门类艺术之一,是剧场、广场及影视等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上的少数民族服饰(服装与饰品的总称)作为舞台演出的重要部分,在色彩上、样式上都需要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的艺术魅力。

舞台上的少数民族服饰首先要有少数民族特点,同样还要服务于舞台演出的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还要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吸收少数民族的民族元素,既需要民族特色,还需要现代的流行气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除了分布祖国各地的汉族以外,还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土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塔塔尔族,苗族、彝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珞巴族、门巴族,壮族、土家族、瑶族、黎族、畲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台湾的高山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与分布祖国各地的汉族组成了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其中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在各自民族文化中较为突出,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也是中国服饰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服饰文化中最为丰富而多样、也是最为生动活泼的一个重要部分。

服饰文化本身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实用的,又是审美的。随着我们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各种文化活动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文化艺术活动中演出部分的视觉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舞台上的演出服饰的整体视觉效果要求也更高。随着视觉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人们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方便,现代的文化信息得到了广泛传播,各种现代文化潮流也使少数民族服饰在色彩、面料、款式等方面,有了更现代、更轻松、更活泼的现代气息。人们对于现代化的物质与文化的不断追求,使对服装的样式、色彩的追求更加趋于简约和舒适。有些传统服装因其有着不利于人体行动的特点,则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活的穿着要求,必然会被更适于现代穿着要求的服装所取代。少数民族服装的穿着和制作也不断受现代文化影响,从繁琐的样式向着西式服装简单款式的转变。中国民族服饰在现代化发展中必定要注入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这就要使服装款式做到既有民族情愫又有现代的国际流行潮流,持续不断地保持并发展中国服饰文化中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也使少数民族服饰在整体上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服饰是人们生活中的特殊劳动成果,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义。舞台上用于演出的少数民族服饰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少数民族服饰的发展是与少数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类创造出的任何物质文明,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依托生活、劳作、宗教的需求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服饰,并在长期的演化中,民族服装越来越具有美化的功能,它是中华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服装设计师所要探索和追求的就是让民族精神融于世界精神,让古代精神融于未来精神,把东西方不同的哲学与美学观念下所表现的不同的神气与韵味互补和强化。现代社会对于服饰文化的追求发生了变化,不断追求流行、现代、时髦,民族服饰文化也受到了影响,服饰上的现代化改变是必然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保护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民族元素不是简单地对民族传统服饰造型、色彩、式样等进行表面形式上的学习,是需要真心地体会中国文化精神、艺术精神,让人们真正从我们的服饰上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明快、鲜活的现代气息。

中国各个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绚丽多彩,款式多种多样,制作精美绝伦,它是各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在服饰的制作上,从原料选材到面料制作、服装款式、装饰等方面都就地取材。以捕鱼为主的少数民族以鱼皮为衣并加以不断革新发展;从事狩猎的少数民族用兽皮、兽筋缝制衣服;以畜牧业为主的的少数民族用牲畜皮毛制作服装;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少数民族则以当地出产的棉麻丝为原料缝制衣服。经济生活、文化素养和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的差异,导致各地区不同民族的服饰在款式和色彩上多种多样。北方民族以坎肩式长袍、短衣和长裙为主。这些少数民族服装除了适于气候及生活需要外,更注重服装的装饰美,在头巾、腰带、围裙以及衣襟、环肩、下摆、袖口、裤脚、裙边等易损部位,绣出动物、植物等吉祥图案和几何纹样,这也增加了少数民族服装的装饰性。同时,在辅料的选择、色调的搭配、款式的构思和风格的体现等方面,各个少数民族的理念也不同。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在服饰的考虑上更突出实用性,在款式上追求简洁、朴素、耐用,色彩多选择冷色基调,服装体现出地域性的厚重感。南方的少数民族由于居于热带区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面料轻薄,色彩多明快而对比强烈。

服装设计师要掌握和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制作技巧、穿着理念,还要考虑舞台上独有的特殊环境。首先是距离;二是舞台灯光环境。距离是指相对于生活服装而言的距离疏远,它要求服装做工较细腻,在款式、色彩、图案上更注重细节。而舞台上的服装则因观众距离较远,因此服装在款式、色彩、图案、装饰等设计上,就应采用夸张手法。尤其是少数民族服装更要突出款式、色彩、图案、装饰。为烘托舞台气氛,舞台灯光常常需要变化不同的色彩,各种光色都会反射到舞台的服装上。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服饰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款式向着短装化、机能化、舒适化、个性化等特点发展。舞台上的少数民族服饰要保留民族文化的元素,还需要在款式、颜色、面料上进行现代化搭配,在款式、颜色、面料搭配上突出现代化的造型美感。舞台上的少数民族服饰要符合现代化民族服饰的实用性和时代感,即要保留民族服饰的各民族元素所要表达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内涵,还要加强现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手段。中国的民族服饰文化要想居于国际的服饰文化舞台之上,就要把带有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元素,巧妙融入现代服饰文化创作中,这也是民族服饰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柄崭新利器。

传统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历史的积淀,它为人类历史前进积蓄着力量,提供着营养。中国现代民族服饰文化应该继承有生命力的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符号,同时让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以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而不只是把“传统符号”作为装饰语言,简单地对传统民族服饰进行复制。两者的有机结合要恰到好处,既要继承民族古老博大的文化,又要与时俱进掌握时尚前沿的脉搏,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设计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演艺市场在突飞猛进,舞台上作为演出的少数民族服饰也同样进入了艺术发展的新阶段,舞台上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同样随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总体发展而发展,这也意味着传统的少数民族服饰艺术要以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新的舞台演出当中。

作者简介:

强万勇,男,天津市人,中央民族歌舞团,舞美设计、服装设计。

上一篇:民俗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意义 下一篇:就业形势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