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韦伯钢琴曲《邀舞》

时间:2022-09-11 03:28:52

浅谈韦伯钢琴曲《邀舞》

【摘要】韦伯作为浪漫乐派的奠基人,以钢琴曲《邀舞》开创了标题性音乐的先河。本文将从《邀舞》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以及弹奏技巧方面进行阐述,了解作品的音乐构思,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韦伯 邀舞 演奏分析

一 、创作背景

在欧洲音乐史上,从19C初开始,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占据着主导地位,音乐家们不仅以“突破古典主义束缚,讲究主观内在情感,渴望综合”的要求去创作构思,还希望通过文字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和意图,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了作曲的技法和演奏技巧,使音乐向着技巧高超和优美高雅的方向发展。韦伯的《邀舞》便在这一时期应远而生。

德国作曲家卡尔・玛利亚・冯・韦伯(Weber・Carl Mariavon1786--1826)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创作涉及舞台音乐,交响曲,室内乐,钢琴等领域。他一生十分钟爱钢琴音色,并写了许多优美的钢琴曲,其中最为出色的是他在1819年献给新婚妻子卡罗琳娜的《邀舞》(Aufforderung zum,Tanz,Op・ 65),又称《华丽圆舞曲》。这首曲子不仅开创了标题性音乐的先河,也是第一部跑开了实用功能的纯音乐会独奏圆舞曲,也是首个用钢琴语言完整的描述整个故事的钢琴作品。

二、曲式与演奏技巧分析

《邀舞》全曲是一首倍复三部曲式结构,技巧性颇高的钢琴曲。由一个引子,四首圆舞曲和一个尾声构成,讲述在舞会上温文尔雅的男士邀请优雅高贵的女士跳舞,由女士先前的婉言拒绝,到男士再次的诚恳邀请,到女士的最终答应,两人在舞池中翩翩起舞,以至于最后的难舍难分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简单,但极富浪漫色彩。

1、引子(Einleitung,Moderato,1-35小节)

引子有35个小节组成,生动的描述了舞会上男士邀请女士跳舞的场景。乐曲从降D大调的属音(大字组的A音)拉开了舞会的序幕,旋律从低到高缓缓而来,表现了一位彬彬有礼的男士热情邀请心仪的女士,紧接着高音声部用三度模进的附点八分音符来表达女士的委婉拒绝。随后男士再次邀请,旋律中加了装饰音的倚音,使言语更加圆润动听,女子终于答应,并以全终止来结束,落在主音D上。末音延长音,表达两人一致准备步入舞池。引子部分的主题采用问答的方式,左手代表男士,右手代表女士,旋律在高低音上交替出现,一问一答,清晰自然。演奏时首先要分清左右手旋律代表的角色,根据情节发展用不同的力度来演绎。踏板根据乐句的长短,男女语调可采用切分踏板,节奏型踏板。与主旋律相对应的伴奏织体则采用贴键的技巧来弹奏,句与句之间的呼吸要做的恰如其分,使乐句更加连贯。

2、第一首圆舞曲(Allegro vivace 36-97小节)

这是一首风格华丽,活泼生机的圆舞曲,表现了舞会热烈的气氛和人们欢乐的心情。36-59小节是全曲男女共舞的主题,力度标记ff一下为舞会热闹的场景拉开了帷幕。弹奏时,手指指尖站立在键盘上,双音和弦用同一力度断奏,力量下沉使音色干净。46-59小节,音色molto dole柔和甜美,情绪发生变化。乐句中断奏区分明确,以展示舞会嬉戏打闹的场景。弹奏时,在断奏连奏混合时,乐句分明,重音突出,左手织体用指尖的弹性把圆舞曲强弱弱的舞蹈性展现出来。60-73小节是一段轻盈优美的女子独舞。右手旋律是一串快速跑动的音阶,左手另一条旋律与右手相互呼应。弹奏时,先单独练习,在快速的同时大大音色弹奏均匀,轻盈,自然。整段采用节奏型踏板,弹奏时要想着身临其境,把曲子热烈,优美,激昂的变化表达完美。

3、第二首圆舞曲(98-201小节)

第二首是典型的3/4节奏圆舞曲,可分为呈示部,对比部,再现部。全曲描绘了一种含情脉脉,心领神会的意境。呈示部(98-145)右手的旋律在高音区,走兽的旋律在低音区,旋律在小幅度的跳跃与互相变换的位置中使音乐显得天真烂漫,旋律中的休止符和临时变音记号的运用,描写舞者轻盈,摇摆的舞步。弹奏时一定要把握住3/4圆舞曲的强弱弱特点,突出右手高音,左手低音的线条旋律。同时左右的力度均落在4,5指上,中间和声以贴键的技巧弹奏,控制住手指1,2或3,4指的力度。对比部(146-165),旋律分别在低声部和高声部交替出现2次,弹奏时,两只手旋律不仅要有交流,还要对比清楚。乐句要弹奏连贯且强弱变化明显。末尾的渐弱与下一段强奏形成鲜明的对比。

4、第三首圆舞曲(202-257小节)

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可分为二个主题。第一主题(202-224),音乐线条由低到高,力度为ff,表现的是雄壮,刚毅,威严的情绪,似乎是舞会中绅士的齐舞。主题虽短,但在弹奏技巧上非常困难。力度上,在身体放松的状态下,用大臂直接发力,指尖触键,保证每个音都弹到底,整体上虽强但也要掌握好圆舞曲强弱弱特点。速度上要求快速整齐,清晰。双音的连奏要单独练习,注意主动抬指。整体上要富有美感弹奏连贯。第二主题(225-257),八分音符的高音旋律表现了女性轻盈的舞步,弹奏时注意越剧的呼吸和连贯。结尾死歌小节的补充引出下一乐段。

5、第四首圆舞曲(258-301)

音乐的主题来源于第一圆舞曲的一个乐段,但在调性上转为明朗的C大调,主题先用单旋律线条出现,接着用八度的形式进行反复,在不断加强的力度烘托下舞蹈变得异常热烈和精彩。弹奏技术上主要采用断奏来弹双音和和弦,利用断奏时大臂带动手的自然力度,但手腕不可太放松,手掌支架支撑一定要稳。

6、第一首圆舞曲的再现(302-408小节)

第302-343小节是第一首圆舞曲的再现,其后是对主题的扩充,力度保持在ff,舞会在辉煌的气氛中结束。

7、结尾(409-419小节)

结尾主要是描述道别时的情景,中板演奏,与引子首尾呼应,表现出舞会结束后,男士绅士的向女士表达感谢和致敬以及两人仍沉积在舞会中的不舍之情。

三、结语

通过对邀舞的曲式分析及弹奏技巧的探究,让大家了解到处理一首作品,不仅要深刻了解它的结构特点,更重要的还是要具备身后的弹奏功底。不同的弹奏技巧会直接影响钢琴的音色、音量以及它的艺术表现力。就《邀舞》中的断奏而言,我们可以用前臂带动手掌,用同一力度来表现舞会的热闹,也可以用大臂用力带动整个胳膊,来表达舞会的辉煌高潮。

【参考文献】

[1]李文正.音乐中的标题形象――韦伯钢琴曲《邀舞》解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77-81.

上一篇:链接课堂实践,助力培养数感 下一篇:怎样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