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配电网降损节能措施的探讨

时间:2022-09-11 03:04:04

关于配电网降损节能措施的探讨

摘要:电网的经济运行是降低供电成本的有效途径。加强配电网降损增效工作除了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外,还需要根据电网实际需要,选择适合本地电网的降损措施,以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配电网;损耗;措施

0 引言

线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供电企业生产营销综合管理水平, 而10 kV及以下配网线损因其直接面对用户, 并且直接反映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被各供电企业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加强配网线损管理, 除了改善电网结构、更新配电设备、投入和使用先进技术的等手段外, 笔者认为:改善管理方式入手,从制度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使线损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效果会更直接、更明显。

1、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技术措施

1.1加强配电网规划建设,更换高耗能设备

在电网规划、建设和改造项目安排时应对线损因素给予适当考虑。目前,配电网,特别是农网中,部分线路线径截面小,负荷重,导致线损率偏高。此外,配电网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其空载损耗P、短路损耗P、空载电流百分值I %、短路电压百分比U %等参数偏大.根据这些情况,应抓紧网架建设,强化电网结构,并按配电网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进行配电设施的技术改造,更换配电网中残旧线路、小截面线路以及高耗能变压器。

1.2 合理进行无功补偿,提高电网的功率因素

功率因数与无功功率和功率损耗关系密切,功率因数低的实质就是用电设备向电力网中吸收无功功率太高。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农村配网中,电动机消耗的无功功率约占60%,变压器的无功功率约占30%,其余10%消耗在线路上。因此,提高配电网的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的途径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提高自然功率因数。提高电气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的主要方法是:①合理选择电动机的容量,尽量与其负载匹配,保持高负载运行状态,避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发生。②根据负载性质选择不同类型的电动机。③加强电动机的维护和保养,提高电动机的检修质量,要保证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匝数和电动机的定、转子间的气隙不变。④淘汰JO系列电动机,当前农村仍有大量的JO系列电动机在使用,基层供电部门要杜绝新增电力客户使用淘汰的JO系列电动机。⑤合理选择配套变压器的容量,一般情况下,负载系数按50%~70%来考虑。⑥改善配套变压器的运行方式,对高低峰负荷差比较大的用电台区可采用并联变压器组式的方式供电,然后依据负荷需求调整变压器的运行方式。⑦采用新系列低损耗变压器,淘汰更新高能耗变压器。⑧及时停用空载设备来减少配电网中各个部分所需的无功功率,特别是要减少负载的无功消耗。⑨推广使用节电新产品和新技术。

二是采取人工无功补偿的方式提高功率因数。采用人工无功补偿,可以有效地降低配电网的线损,改善电压质量,提高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能力和用电设备的出力。以用电设备为例:若将电动机所需全部无功功率给予补偿的话,假设功率因数补偿前为0.7,补偿后达到1.0时,可变损失可减少51%,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能力将提高30%。

提高功率因数可变损耗减少的的计算公式:

P% = [1-(cosφ1/cosφ2)2]×100%

提高功率因数变压器增加供电能力的计算公式:

Sz % =[1- ( cosφ1/cosφ2) ] ×100%

1.3 降低导线阻抗

随着城区开发面积不断扩张,低压配电网也越来越大,10 kV配电网也不断延伸,如何规划好各个供电台区的供电范围将至关重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合理选择10 kV配变的分布点,尽量缩小0.4kV的供电半径(一般为250 m左右为宜),避免迁回供电或长距离低压供电。

无论高低压的线路截面选择都对线损影响极大,在规划时要有超前意识,在准确推测负荷发展的前提下,按导线的经济电流密度进行选型,并留有一定裕度,以保证配电网处于经济运行状态,实现节能的目的。

1.4降低输送电流、合理配置变电器

1) 提高电网的电压运行水平,降低电网的输送电流。若变电站主变采用有载调压方式调压,调压比较方便,根据负荷情况,随时调节主变压器的分接开关保证电网电压处于规程规定的波动范围之内,最好略为偏高,避免负荷高峰期电网的电压水平过低而造成电能质量的下降,同时也可提高线路末端的电压,使线路电流下降,从而达到降损目的,尽量提高配网的电压运行水平,同样达到降损的目的。另外,可根据负荷的大小,利用变压器并列经济运行曲线分析负荷情况,合理切换,实行并列运行或是一单台主变运行,减少变电站的主变变损。

2) 合理配置配电变压器,对各个配电台区要定期进行负荷测量,准确掌握各个台区的负荷情况及发展趋势,对于负荷分配不合理的台区可通过适当调整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负荷,使各台区的负荷率尽量接近75%,此时配变处于经济运行状态。另外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选用低耗变压器,对于历史遗留运行中的高损耗变压器,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更换为低损耗变压器,减少配电网的变损,从而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

1.5 推广现代化手段,加快电量远传工作

充分发挥电量采集系统功能,密切关注大中客户和联网电站计量装置的计度情况,加大远程监控力度,适时跟踪并分析电量异常情况。

积极推广配网线路、大客户在线监测系统、集中抄表系统、负荷管理在线检测和用电信息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进一步完善负荷管理远程工作站使用功能。逐步实现变电站电量远传、负控系统和电厂电量远传等系统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资源,提高线损管理的科技水平。

2降低配电网线损的管理措施

2.1要积极开展线损分台区管理工作

贯彻执行“统计清楚、分析透彻、重点突破、综合治理”的线损管理总体工作方针,梳理线损管理流程,制定相关制度及细则,同时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及执行力。完善线路、台区考核计量装置,规范线损率的统计口径,全面推行《单线单变考核管理办法》,实行分站、分压、分线、分台区线损分析和考核,做到量化考核到线、到台、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当月考核,当月奖惩,当月兑现,加大执行力建设。

2.2加强线损预测分析和理论计算工作

线损分析要实行三对比:与上月比,与去年同期比,与理论计算比。对线损率完成情况,每月要定期召开用电形势、线损分析会,做到及时总结,特别是对重点线路和异常线路进行剖析,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要认真做好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充分掌握电网运行的损耗情况,各线损责任单位要在上一年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早准备,对所管辖线路变更情况及参数及时进行修正,并对低压配电线损进行实测分析,明确降损主攻方向,为制定降损方案和年度降损计划提供依据。

2.3加强计量管理

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1计量点的选择:客户用电计量点应尽量选在供用电双方的产权分界处,以便管理和减少线损的计算。2计量方式的选择:高压客户在高压侧计量还是在低压侧计量,主要根据售电变压器的大小而定,尽量选在高压侧计量。3计量装置的选择主要是互感器的选择和电能表的选用。互感器应满足计量要求及符合额定电压,还应根据负荷电流选择合适的变比。4计量装置的安装方式主要采用按户分散装表和集中装表两种。并采取防窃电的措施。此外,同时做好计量装置的周检、轮换工作。对表计实行定检和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表计校检,确保计度准确性。

2.4组织开展营业大普查活动

重点以查偷漏、查帐卡、查倍率、查电表及接线为主,采取突击查与定期查、互查与自查相结合,通过核查帐、卡、票、表四相符情况,检查对临时用电的管理,对表计修校、换验的管理,以及到现场实测电能表,同时严格执行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推行标准化作业,做好“箱封、表封、铅封、变压器桩头封”等“四封”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计量安装质量引起的营销差错发生,从源头上杜绝窃电行为。

2.5深入开展反窃电工作

对窃电行为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预以严厉打击。要加强营销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建立起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强化用电营销检查、稽查大队的作用,加强对内、对外的监督。利用负荷管理系统的计量监测与防窃电功能,对客户异常用电进行监测。

定期组织营业抄收人员集中学习,提高稽查、检查等人员检查、发现、处理违章用电的能力。

2.6 提高线损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提高现有负荷控制装置的监测水平,并制定新客户负荷控制装置的安装计划,同时探索各种远程抄表方式(如电话网、GPRS 等),逐步实现大客户和配变的远程抄表和在线监控。进一步加大居民客户的远抄力度,为线损的实时统计和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

3、结语

电网的经济运行是降低供电成本的有效途径。电网降损管理工作者除了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外,还应按照具体要求来采取不同的降损措施。同时需要根据电网实际需要,选择适合本地电网的降损措施,以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延峰,王业强,刘莉.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高慧.配电网的网损计算与降损措施分析.安徽电力.200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刍议薄煤层的开采方法 下一篇:浅谈雨季钢结构施工专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