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矿山企业管理思考

时间:2022-09-11 02:10:13

民族地区矿山企业管理思考

一、矿山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问题

一是员工安全素质偏低。主要表现为生产一线操作工大部分来自偏远山区以及本世纪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安全意识差;经验主义严重,心存侥幸、冒险、蛮干心理;一线操作工人流动性较大,安全基本技能固化较难。二是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单一,照本宣科,没有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培训效果不好。三是安全投入不足,考虑利益因素,安全投入减少。四是安全管理不到位。多数矿山企业对井下采矿工程采取外包的形式,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承包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岗位编制明显不足。五是薪酬机制不合理,企业按照“增人不增工资、减人不减工资”的原则对班组核发工资,员工为了多拿工资,尽量减员,造成员工超强度劳动,安全隐患大。

2.生态问题

一是企业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不彻底,道路硬化、树木栽植、草皮移植以及挡土墙建设等后续维护工作停滞,导致道路破损、树木枯死、草皮乱堆、墙体脱落等现象发生;二是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没有实行定点、分类堆放;三是植树造林的义务没有落实到位;四是由于民族生活习惯的不同,伐木取暖或者做饭的习惯还普遍存在;五是有的企业不愿意足额缴纳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费。

3.开采问题

一是不按开采设计和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甚至没有开采设计和方案就开采,短期行为较为普遍;二是擅自改变开采顺序和开采方法,不按核定的开采规模超量开采、越界开采;三是边探边采,以探代采现象比较严重。

二、建议

1.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逐步完善员工用工机制,建立工资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员工待遇;加大对一线员工的评先评优工作,将优秀的员工提拔到班组长、值班长等一线管理岗位,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不断优化安全培训形式,着力提高员工安全技能。二是加大安全投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优化安全生产环境,规范标准管理,切实按要求实施并维护好井下“六大系统”;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安全基金,确保资金到位;认真制定每年的安措计划,认真落实,不得减少项目投资;严格监督外包单位安全投入,提高安全基础设施。三是加强外包单位管理。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要求,规范作业时间,不得侵犯员工休息时间;加强劳动过程管理,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与监督检查结合起来,实行“季度检查、半年总结、年终验收”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签订《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提高外包单位安全管理专职人员待遇,引进高素质人才。

2.加强生态环保工作

一是把生态保护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生态第一、发展第二”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二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企业开发建设水土保持方案,确保资金到位、措施到位、标准到位、监督到位;三是加强垃圾管理,实行定点、分类堆放,严禁焚烧垃圾;四是组织员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有计划地种植花草、树木,加强管理,确保成活率;五是加强文化引导,把生态环境治理与不同民族亚文化的多样性结合起来,给群众提供煤炭、节能灶等先进的生活资料;六是推动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矿山;七是树立生态公平理念,足额缴纳企业的生态补偿费用。

3.加强资源管理工作

一是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二是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中期目标,制定科学的年度经营目标,使企业利益在科学的轨道上运行;三是认真履行探矿权人、采矿权人义务,切实维护企业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四是企业自觉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群众的监督,按照国家规范管理企业资源。

三、结语

民族地区矿山企业管理要与民族文化、国家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愿望。

作者:张伟光 单位:四川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标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养老金补充税收安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