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时间:2022-09-11 02:00:02

巧设情境,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摘 要:良好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维,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注入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实践;悬念;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化,使其改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一、结合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知识;在活动中操作、在情境中观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在活动中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我在课前让学生先做了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再以其斜边为腰做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把这三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直角梯形(如右图),接着我让学生证明B、C、C1在同一条直线上,最后通过计算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总结出:a2+b2+c2。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得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巧设悬念创设情境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可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从而让学生主动思维。如,讲解“韦达定理”的时候,我让学生判断1994x2+427x-37=0此方程根的情况,学生在推算中发现用判定很烦琐,这个时候我却说此题非常容易,它的根是一正一负,且正根绝对值较大,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起来了,顺势引出韦达定理。

三、运用生活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倍感熟悉,不仅能让学生充满兴趣,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多媒体能创设出逼真的教学情境,动静结合,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图、文、声、像、景并茂的特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清晰,有利于学生一目了然地感知知识,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促使学生加快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领悟。

参考文献:

温海.情境・高效・能力――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7).

(作者单位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十中学校)

上一篇:初中美术“小班化”教学效果探索 下一篇:精心选择例句,让英语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