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逸生活中出走吧!

时间:2022-09-11 01:29:07

从安逸生活中出走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逸圈―一个充满安全感,亲切感和舒适感的天堂。但是,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我要从这个宫殿逃离呢?可以确定的是,安逸圈是对我们努力工作的肯定,我们挣扎奋斗不都是为了找到这样一种感觉,找到这样一个天堂?那为什么我们要逃离它呢?

■安逸生活有多危险?

安逸生活是让人舒服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而正因为他们舒服,所以很多时候他把人们哄入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中。而且,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事实上你会看这篇文章恰好证明了,除了你现在所拥有的舒适以外,你在潜意识里拥有一些“不舒适感”。但是,我却要说那很好!感觉“不舒适”真的是一个好现象;这意味着,我们能够欢欣鼓舞地察觉到我们自身出现了一些真实的问题。当我们没有这种“不舒适感”的时候我们是不会策动自己去勇敢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而选择逃避它,于是我们注定要身陷在那些“安逸圈”里。

滑向安逸的深渊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当我们感觉舒服的时候,我们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会趋向一种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模式。慢慢的,模式变成一种习惯,习惯既而变成“例行公事”,最后在我们还没来得及觉察以上一系列变化的时候,“例行公事”变成了一种人生桎梏。在我看来,桎梏和坟墓的唯一的区别仅仅在于被困住的人是否还在呼吸。

在所有的安逸圈中最明显的当数“物质安逸圈”。这是所有人最容易深陷其中的一个,也是最难从其中逃离出来的一个。然而还有其他很多更不明显的安逸圈,比如那种不可见的社会交往和养育观念方面的桎梏,每每讨论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都难免涉及“系统”,“规矩”,“一般来说”这样的概念,这些概念给我们安全感和舒适感,但同时它们象一块块砖,围成一座高墙,将我们包围,阻止我们去感受“外面”的世界。

■不承认和不勇敢

如果我们客观的看待这些内心问题,安逸就圈象是一个自由王国和残酷牢笼之间的一个中立但是封闭的大陆,一座安全的城堡,在这里,我们禁锢自己或者允许自己被其他人禁锢。我们在这里不断的成长,有的人没有看见那些高高的城墙,也许有的人看见了却装作没有看见。更多的时候我们妥协了,并且让自己信服――保持现在的状态就是我的“命”......毕竟,我们还有可能会变得更糟糕,难道不是吗?

事实上,如果你这么做了,确实是充满风险和令人恐惧的,但是,绝对不是愚蠢的!请意识到,虽然你现在拥有的一切看上去还不坏,但还有太多太多关于“生活”的诠释被我们自己设置的城墙挡住了。能够这么想,便是迈出了逃离此地,然后拥有一种成熟智慧和洞悉自我生命的第一步。这有点象酒精上瘾者的治疗过程,只能从他站在朋友面前或者从镜子里看着自己,然后承认自己是个酒精上瘾者这一刻开始。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承认自己正身困其中,在诚恳的自我斗争和反省之前,什么都无济于事。

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这次逃离注定要伴随着必需的无法避免的风险和痛苦,如同任何一种变化和变革一样,这是一次关于“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的实践。

■“应该是怎样”比“目前是这样”更重要

真正的诚实同样意味着在“我是谁”和“我做什么”的鸿沟之间架起桥梁,也以意味着在“应该是”和“是”的鸿沟之间架设起桥梁,不要惊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两组问题各自之间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有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过这之间应该存在通路。你将成为自己信念中的样子,你的行为和举止将无不反应那个内在的真实的你,而你在察觉并认识这条通路一直被你自己封锁之前,在你察觉并意识到你有多少言行是由外部力量而不是由内心欲求驱动之前,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只有你才能承认你被安逸圈这个陷阱困住。承认困境随后策动自己。没有其他人可能帮你逃走―然后稍后你可以看到,有人可以引导你来到水边,但是,是不是要游过去取决于你。

■安逸圈范例:辞职为何这么难?

我想来讲一下关于辞职的事,我想它是最典型的一种安逸圈范例。我知道,你也许正陷在一个让你绝望的工作中,你痛恨每一个时刻,怨恨你的老板,你的周遭,还有你的薪水。然而你继续着日复一日的郁闷又紧张的工作。不过,你胜在梦想,你梦想有一天中到巨额头彩,然后走进你老板的办公室告诉他他对你从此一文不值,然后立刻投入一段新的生活。

很遗憾,问题是,你中头彩的概率和灰姑娘的仙女教母出现在你面前,或者和“有一天,穿着闪亮盔甲的骑士会骑着白马来救你”的概率一样小,这个概率也是其他各种我们为了让自己更能忍受现实所编造出来的不现实的童话成真的概率。现实便是,你得面对现实。

你需要的不是等待那个穿着闪亮盔甲的骑士,而是马上打破阻拦现在正阻拦在你面前的城堡的诚墙才能看到在你的安逸圈之外的郁郁葱葱的田野和山水风光。很多人自然不肯打破现有的安稳状态,因为这样他们就有借口去妥协了。

你有没有问过你自己为什么你要过着妥协的一生?为什么你要继续受伤害,却每天在白日梦中找安慰?事实是即便是你不开心,不满足,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也比另外一种选择,比如某天醒来然后走进你老板的办公室递交辞呈要相对舒服一点。

你害怕这一切后面的虚空,一个仿佛一切未知的世界。你接下来会怎么样?你会马上找到工作吗?他的薪资如何?你的家人和朋友会怎么想?这也是为什么,就算真的提供给你另外一份工作,大多数人仍然有一种窘迫感干扰他们跳槽――他们需要找到勇气离开他们的“安逸圈”然后接受一系列风险和新工作里的未知因素。就算他们决定,他们也同样难于走出实现这一改变的必要一步:写辞职信并且告诉老板,定出一个不容更改的离职日期。你是否此时正在脑子里刻画这一幕并感同身受?被卡在一份没有出头之日的工作里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再举些例子:一段不开心或者停滞不前的关系,一桩不近人意的婚姻,某些束缚严苛的或宗教或社会的戒律,身处一个扼杀灵感的没有出路的小镇,或者身陷一个公式化,咄咄逼人过度竞争的城市。(所谓过度竞争实际上便是一个人们集中在大城市这个安逸圈中浮沉无法自拔进而人力资源膨胀的结果,有没有想过也许去中小城市,自己的才能也许更有用武之地?)

一切都说明,除非到事情变得彻底无法忍受,或者直到你被公司炒了鱿鱼,要么被裁员,要么被别人甩了或者被迫去做自己的选择,你都会选择一个让你感觉更“舒服”的选择,那便是留在原地,远离问题已经问题背后的风险,我看到的是,你越陷越深。

Joe 哲学硕士在读

“结束一些,拥抱一切,宇宙的规律就是如此。”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待在我们“想”待的地方呢?我们就想待在安逸的城堡里!

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当我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分析的时候就把这些想法先暴露给自己。他们质问我,我何以如此傲慢嚣张的期望所有人都变得和我想法一致,也就是说,成长和改变才是我们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一项任务,进而停滞和安逸自满便是最令人唾弃的。

我的答案是,这不是我的主观臆断,这是宇宙的真理,我想我的理由如下:

整个宇宙都处在一个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这是一个推进,成长的过程。腐朽和死亡并不是这个永恒运动中人们应该关注的部分,因为他们是必须的,因为只有通过腐朽和死亡才会有新的事物产生。对于人的思想来说,也是如此。

比如,医学总是延长一种致命疾病患者的生理生命;社会伦理和婚姻观念也经常在延长一桩病入膏亡的夫妻关系;心理惰性和防备机制(比如偏执心理)也拖延了日渐荒芜的情绪上的,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大漠的治理,这些荒漠就是我们所称为安逸圈的内心世界的陷阱。

除非我们意识到我们自建的堡垒正在阻止我们改变,我们应该意识到风险和痛苦,熟悉感和安逸感的死亡是成长和重生的所须。就是说,我们应该拥抱这一切而不是逃避,否则我们甚至连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去到新天地的第一步都迈不开。

Amy 游戏设计师,旅行家

“喜欢安逸生活的反而是那些缺乏热情的人。”

所谓逃离安逸圈就是放弃对安全感的探索而应该用双手去触碰生命中的风险。

人们应该象拥抱爱人一样拥抱生活。为什么不能对待痛苦如同对待任何一种生存状态,比如饥饿、感冒……疑虑和黑暗本来就是认知的代价。人们需要这样一种意志――善于矛盾思考,但是却乐于接受每一个生存和灭亡的结局。“

如果有人觉得继续偏执梦幻地留在那“安全”的泡泡里更好,我也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但前提是你确实面对过了内心的真我,认为这就是你想要和应该成为的那样。否则,你终有一天会从那种安逸中看见空虚。

我还是顽固地认为那些敢于对已经拥有的安逸说再见的人,绝对是更爱生活的人。罗曼罗兰早就说过“热情和欢娱无关”。一旦你开始从你的眼睛,你的意识,你的灵魂中发现哪怕一闪而过的光,你都永远无法再继续自欺欺人了。你会把这个旅程一直继续下去。又或者永远妥协地过下去?这将是最不安逸的“安逸圈”。

上一篇:生病在家做什么? 下一篇:错在你对什么都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