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领域的阐述及其适用于网络领域的可能性

时间:2022-09-10 11:34:13

关于公共领域的阐述及其适用于网络领域的可能性

摘 要:公共领域是处于公共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中间地带,主要是涉及公众普遍利益的事务向公共权力机关提出批判,形成了公众舆论。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试图用公共领域来界定兴起的网络领域,这样的热潮也存在很多争议。

关键词:公共领域;网络领域;理性;公众舆论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是哈贝马斯于1961年完成的教授资格论文,也是他在学术前期研究的主题。公共领域理论是哈贝马斯开拓学术空间、构建自己的理论立场的开篇之论。90年代初,他又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解释,更是凸显了“公共领域”理论在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正如魏斐德所说的:公共领域之于哈贝马斯就如同新教伦理之于韦伯:它是一个社会哲学家的理想类型,而不是一个社会史学家对现实的描述。

哈贝马斯通过构想一种公共领域的理想模式,来解决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民主困境”,通过重建理想的公共领域,恢复公众的批评精神,在理往的基础上构建高度整合的民主社会,从而推动西方的民主社会进程。受到这一席卷全球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中国学者也纷纷表现出对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分析模式的兴趣和关注。本文溯本求源,主要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出发,考察公共领域理论是否适用于网络领域。

一、“公共领域”的概念解析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这样定义:

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是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的、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制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

也就是说,公共领域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即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社会生活领域,市民们假定可以再这个空间就某一普遍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自由言论,不受教条、习俗和国家强制力量的干预。通过理性的辩论来消除彼此间的分歧,最终形成能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公众舆论。

哈贝马斯用“平民公共领域”概括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党阶段和运动。他认为,这一公共领域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在历史进程中被压制的一个变种,可以忽略不计。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公共领域就是指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二、公共领域的类型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等相关论著中,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进行了初浅的分类,这些分类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因为这些类型的划分标准不一致,而且类型之间也没有明确界定。

第一,代表型公共领域。哈贝马斯说,在中世纪盛期的欧洲社会,没有证据说明已经存在独立的,与私人领域相分离的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之存在于包括封建领主、贵族阶层、君主、国王在内的上层社会中,以代表这些上层社会阶层的地位和特权,显示他们的伟大、崇高、尊贵、荣耀。

第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这种类型被简称为公共领域,是公共领域的理想模式。它是指在欧洲中世纪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具有批判力量的私人所构成的针对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批判的领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最初先以文学公共领域的形式出现。哈贝马斯指出,这种公共领域的产生只是近代的事情,是早期资本主义商业活动的结果。

第三,平民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结构的转型》1990年版序言中,哈贝马斯谈到这一公共领域用以指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党阶段和运动,认为它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在历史过程中被压制的一个变种,可以忽略不计。但,同时,哈贝马斯并没有否认平民公共领域的存在,他承认公共领域一开始就是多元的。

第四,公共领域的福利国家大众民主模式。转型后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被称为这一模式。

三、总结:公共领域≠网络领域

2000年,哈贝马斯在接受中国学者章国锋访问时曾说:我以为,决不能把乌托邦与幻想等同起来。幻想建立在无根据的想象之上,是永远无法实现的,而乌托邦则蕴含着希望,体现了对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未来的向往,为开辟未来提供了精神动力。乌托邦的核心精神是批判,批判经验现实中不合理、反理性的东西,并提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它意味着,现实虽然充满缺陷,但应相信现实同时也包含了克服这些缺陷的内在倾向。我们必须肯定启蒙理性的历史成就,相信社会进步的逻辑。

随着网络的兴起,哈氏的公共领域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运用于网络领域,不少人认为,公共领域理论适用于网络领域,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存在很多错误。

首先,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建构,要满足如下条件:一、国家和社会的分离;二、公共领域是由“私人”进行自由、公开和“理性”辩论普遍利益问题的领域;三、公共领域能够监督国家权力并影响国家的公共政策,进而促进公共权力的合理化。

这样看来,我国的网络领域并不能重新建构公共领域。一方面,在我国的当前社会,国家和社会不可能分离。我国目前的网络领域,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缺少了政府的监管后果不可设想。根据我国的国家体制来看,国家也不可能放任网络自由发展,不对其进行管制和约束。另一方面,网民并不能讲自己作为“纯粹的人”来讨论公共事务。最后,从近几年发生是网络看,网络上的公共舆论确实起到了监督国家权力并影响国家公共政策的作用。但这并不是常态。再说,这三个条件是并列的,前面两个无法做到,这样也是行不通的。

其次,公共领域发挥自己政治功能的前提条件是的公开化和公共领域的开放性,因此公共性和开放性是政治公共领域的基本原则。鉴于我国目前政务的公开情况,要在网络上建构公共领域是行不通的。

第三,公共领域的公众指中产阶级、资产者、精英,但网络领域的公众是无所不包的,网民是各形各色的。

综上所述,网络领域并不能用公共领域来取代,这是两种不相同的领域范围。但是,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也可以尝试根据公共领域的某些特点和条件来改造网络领域,使之更加规范,更加健康,更加民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3]章国锋.哈贝马斯访谈录[M].北京: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

[4]王振中.永远的劳动者的圣经[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卓子宏(1987-12-01-),男,河南范县,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马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基于DSP的相量量测单元设计 下一篇:基层检察院推行阳光检务存在的问题、推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