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鸡童子》阅读

时间:2022-09-10 10:36:42

《携鸡童子》阅读

我知道一位农村少年,他所在中学的一个歌舞节目被所在地区的电视台相中,作为领唱兼领舞,他本可以在当地电视台正月初五的一档贺岁节目里露脸,可是他却放弃了难得的机会,他的理由是那天他必须充当携鸡童子。

从市里请来负责加工排练节目的导演对他说:“你放弃的不是一次电视节目,你可能就此错过一生的转机。”他的班主任老师觉得无法以语言表达遗憾,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16岁的少年却坚定地选择了携鸡童子的角色。他们那里农村婚嫁的习俗尽管早已加入了诸多现代因素,但携鸡童子的设置,一直传承下来。男方到女方家迎亲的队伍里,一定要有一个携鸡童子。这童子要携带一只硕大古老的木制鸡笼――目前村里只有一家还藏有这种祖传的大鸡笼,最上面既是吊钩又是提手的部件包着铜皮,每家娶媳妇,都会借用――装进一只五彩大公鸡,随浩荡的迎亲队伍――如今是乘坐大红色的小轿车――来到新娘家、新娘家的嫂子、弟娃、妹子等,会拿来一只肥硕的母鸡,装进那鸡笼里。在打开笼栅接收母鸡的当口,携鸡童子和新娘家的人都会十分紧张,因为他们有着截然相反的任务。新娘家一方,要趁机拔下公鸡的毛来,最好拔掉三根,然后拿给尚未走出闺房的新娘,给她塞到鞋垫下,让她踩。那是有讲头的:“一打公,二打婆,三打女婿,好祥和!”意思是作为新媳妇进了门,她不但不会受欺负,还能把公婆、丈夫制伏,当然,目的还是为了全家的日子祥和,但这祥和需以她为主导。那么作为携鸡童子呢,他在开笼栅接收母鸡时,一方面要脸挂笑容一团和气,一方面要以身体的巧妙挪动遮挡,来防止新娘家的人拔去公鸡的毛。据说这风俗延续到今天,女方的人只是虚张声势,并不一定真的拔毛,携鸡童子也只当是一场游戏,虚张声势遮来挡去,双方笑作一团。公鸡母鸡会合关上笼栅后,女方就不能再伸手去拔毛了,携鸡童子即使护卫成功,隹务也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任务是要趁女方不备,偷走女方家一对茶盅或饭碗,将其搁进鸡笼中。笼中的公鸡、母鸡自然是象征男婚女嫁,一对盅或碗则象征永远富足。其实携鸡童子只是装作“偷”,女方家早准备妥上好的盅或碗,装作“看守粗心”让携鸡童子“偷走”,携鸡童子会倒掉盅或碗里的红糖水,“趁其不备”将盅或碗摞起来放进鸡笼。然后,携鸡童子会随着迎亲的队伍返回男方家里,当然,那队伍里会增添新娘及新娘家送亲的眷属,

我知道,前面提到的这位农村少年。他堂哥正月初五娶媳妇,他自愿放弃上当地电视台的贺岁节目,甘愿为堂哥去充当携鸡童子、按当地习俗,携鸡童子的第一人选是新郎的未成年的亲弟弟,如无亲弟则请堂弟代劳。他堂兄无亲弟,也无其他堂弟,他不足16岁,家族和他自己都认为他责无旁贷、

可是现在离春节还早。他们那个很有地区特色的歌舞节目仍在不断加工中。替代他的演员虽然已经选好。也很努力地在排练,市里来的导演还是觉得他应该选择上电视,不理解那农村婚俗里的携鸡童子的角色为什么会深深地吸引这个有着文艺才能的少年。班主任问导演,能不能跟电视台说说,反正每个节目都有先期录像备用,他们学校选上的这个歌舞节目,就让这个学生参与录像,到初五那天把这节目的录像镶嵌进去,那天他去当他的携鸡童子,亲友和他自己当晚还能从电视上看到,岂不皆大欢喜'导演说:“那哪能行!如果当晚可以不去现场,张学友也不必婉拒央视春晚了,”

16岁的农村少年,对即将充当携鸡童子向往不已。问他为什么,他说:“说不出来。反正以后我娶媳妇,也不能少了携鸡童子。”

(刘心武/文,选自《湖北日报》2010年1月22日,有删改)

1 文章第二段作者为什么要加入导演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地农村婚嫁习俗已加入诸多现代因素,为什么携鸡童子的设置却一直传承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概括在婚礼过程中携鸡童子的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认为16岁的农村少年为什么要下定决心当携鸡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觉得这个少年应该去电视台录节目还是去当携鸡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淄博市博山区石门中学 王孔文/设题)

上一篇:《白纸黑字》阅读 下一篇:打开名词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