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

时间:2022-09-10 08:32:42

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

【摘 要】 唑来膦酸属于含氮双膦酸化合物,主要作用于人体骨骼,通过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从而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适用于治疗绝经期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和治疗Paget's病(变形性骨炎)。最常见的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发烧(18.1%)、肌痛(9.4%)、流感样症状(7.8%)、关节痛(6.8%)、头痛(6.5%),我科治疗1例绝经期妇女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使用唑来膦酸后导致下肢静脉血栓栓塞,考虑与唑来膦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斑块脱落有关,建议有糖尿病的骨质疏松患者应用本药需警惕血栓栓塞的形成。

【关键词】 唑来膦酸;骨质疏松;静脉血栓

唑来膦酸属于含氮双膦酸化合物,主要作用于人体骨骼,通过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从而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双膦酸化合物对矿化骨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骨骼。适用于绝经期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和治疗Paget's病(变形性骨炎)。最常见的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发烧(18.1%)、肌痛(9.4%)、流感样症状(7.8%)、关节痛(6.8%)、头痛(6.5%)。我院治疗1例绝经期妇女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78岁,以血糖高26年,双下肢末麻木3年为主诉,门诊以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病为诊断于2011年11月28日收治入院。体格检查示BP 132/74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形体偏胖,精神稍疲乏;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颜面无明显浮肿,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min-1,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左下肢可见曲张静脉,双下肢无明显浮肿,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血常规WBC 5.17×109·L-1,GR 57.2%,Hb 132.0 g·L-1,PLT 202.0×109·L-1;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凝血六项FDP 13.28 ?g·mL-1,D-D 3.35 mg·L-1,糖基化血红蛋白10.0%,尿微白蛋白6.0 mg·L-1,生化检查GLU 10.73 mmol·L-1,CHOL 6.08 mmol·L-1,HDLC

4.87 mmol·L-1;尿常规、粪常规未见异常,大便OB阴性,腰椎CT示腰椎退行性变,L2-S1椎间盘突出。颅脑CT示脑萎缩伴腔隙灶。胸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左上肺钙化灶,心影增大。胸部CT示:①左上肺陈旧性病变;②主动脉粥样硬化。尿蛋白定量24 h尿量2 500 mL,24 h尿蛋白定量27.5 mg,尿蛋白1.1 mg·dL-1。全腹彩超示胆囊附壁光斑,考虑附壁胆固醇结晶,腹主动脉硬化伴多发小斑块形成,子宫壁钙化灶,肝、胰、脾、双肾、双肾上腺区、双侧输尿管、膀胱、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颈部血管彩超示:①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发斑块形成;②双侧椎动脉硬化。双下肢血管彩超示①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多发斑块形成;②双侧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③双下肢大隐静脉未见明显扩张。心脏彩超示LVEF 55%,①左房大,室间隔及左室壁增厚;②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钙化;③二尖瓣钙化;④左室舒张功能减弱。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T值评分小于-2.5,骨折危险性高。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12月6日予唑来膦酸钠静脉点滴。12月9日患者午睡后突发左下肢肿胀、疼痛,体格检查示患者左下肢明显肿胀,浅表静脉显见、扩张,皮肤色泽较对侧发暗,感觉尚可,皮温较对侧低,予急查凝血四项:FDP 95.35 ?g·mL-1,急查双下肢血管彩超示:①左侧下肢髂外、股总、股深、股浅、腘静脉血栓形成;②左侧大隐静脉血栓形成;③双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多发斑块形成;④右侧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⑤右侧大隐静脉扩张。诊断为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转血管外科予静脉取栓。

2 讨 论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很多,临床上以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药物所致者多见。本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占60%,且女性远高于男性,多数症状较为隐匿,无诊断特异性,往往被原发病的表现所掩盖,不少患者在进行X线检查时才发现已经并发骨质疏松症。部分患者诉腰背酸痛、乏力、肢体抽搐或活动困难。病情严重者可以有明显骨骼疼痛,轻微损伤即易发生脊柱、肋骨、髋部或长骨骨折,肋骨骨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更为常见。主要体征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类似,可有身高缩短,严重者发生脊柱后凸、驼背或胸廓畸形。基础药物治疗包括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或其活性代谢物等。必要时给予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剂(如双膦酸盐和降钙素)治疗。

唑来膦酸盐属于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其起效快,疗效较好,临床使用方便,5 mg唑来膦酸加入l00 mL盐水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须 > 15 min),

1年使用1次即可,可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1]。

唑来膦酸对矿化骨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骨骼。静脉注射后迅速分布于骨骼当中,并像其他双膦酸化合物一样,优先聚集于高骨转化部位。唑来膦酸的主要分子靶点是破骨细胞中反式异戊二烯延长酶,但并不排除还存在其他作用机制。唑来膦酸不能被人体代谢,机体总清除率为(5.04±2.5) L·h-1,与剂量无关,并且不受患者性别、年龄、种族或体质量的影响。消除唑来膦酸经肾脏以原形排泄。首次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盐会出现短时低热,同时伴随流感样症状,认为是一种急性期反应,一般在用药后3 d内缓解,或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能减轻症状。再次注射唑来磷酸盐时该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2]。

注射唑来膦酸后是否会导致血管血栓,目前国内外文献均无报道。从该患者病史及治疗过程分析,导致下肢血管血栓原因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糖尿病外周静脉血液动力学异常发生机制尚有待研究。可能因素有如下几种[3]:①高血糖在导致动脉硬化的同时,也可使静脉血管壁硬化,顺应性下降。②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使同侧患肢静脉血流减少,继发外周静脉容量、外周静脉排血量降低。③高血糖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或产生高凝状态,引起静脉附壁血栓[4],甚至管腔阻塞。唑来膦酸表现出的抗血管形成活性可能起诱因作用,故对于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临床运用唑来膦酸时需警惕血栓形成。

3 参考文献

[1] Bechmann G,Kriegman A,Goncalves J,et a1.Effect of zoledronic acid compared with raloxifene on 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low bone density[J].Menopause,2011,18(8);851-856.

[2] 马俊华,刘念.唑来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26(2):226-228.

[3] 陈群,庄维特,胡锡衷,等.糖尿病外周静脉血液动力学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9,15(4):255-256.

[4] 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25-527.

上一篇:客厅装修 新房装修的几种错误方式 下一篇:楼市调控影响下木门业或“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