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地区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分析

时间:2022-09-10 07:52:54

豫东地区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分析

摘 要:以睢县近三十年来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历史和现状为样本,收集并整理数据,采取统计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睢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睢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先增后减、种植结构日趋合理的现象,结合豫东地区农业结构特点、人力资源条件、政府政策导向以及县域经济特征等实际因素,提出睢县经济作物种植应进一步契合市场规律、加强政府引导、加大科技投入和完善产业链条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豫东;种植结构;经济作物;睢县

睢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最西部,惠济河中游,距商丘市62km。南北长40.08km,东西宽32.9km,总面积926.08km2,人口86.6万人。县城距连霍高速公路17.5km,商登高速、民太公路、郑永公路贯穿全境。

睢县是重要的农产品产区,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产粮大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棉油生产百强县。睢县现有耕地6.67万公顷。2014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9.6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62.38万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万公顷。同时,睢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2013年末,睢县城镇化率为30%,农业生产在三产中占比31.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635.3元[1]。

睢县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水果、蔬菜、瓜类、药材与烟叶等,其中药材与烟叶为零星种植。本文为了研究规范,选取棉花、油料、水果、瓜类和蔬菜为研究对象。文中数据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07-2015年)、河南年鉴(1984-2014年)、商丘年鉴(1999-2014年)及睢县县志。

1.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分析

1.1睢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历史与现状

1998-2013年间,睢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经历了先扩大后减小的发展过程(见图1)。1998年,睢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42240公顷,至2013年,面积扩大至63160公顷,最大种植规模在2006年,达82245公顷。从种植结构上看,油料与水果种植面积较为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呈缩小态势,蔬菜与瓜类作物种植面积在逐渐扩大。对农业大县睢县而言,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既有其作为产粮大县的政策定位,又有种植经济作物所需科技力量的制约,还有县域经济“小市场”与供求“大市场”的博弈[2]。以下将以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作物棉花和油料为重点说明。

图1 1998-2013年睢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1.2棉花种植历史与现状

睢县地处黄淮腹地、豫东平原棉花主产区,棉花在睢县种植历史悠久,曾经也是睢县首要经济作物。结合图2,1986年之前几年,棉花生产发展迅速,市场供过于求,“卖棉难”问题开始出现并日益突出,棉农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1996年,随着抗虫棉品种的推广,棉花种植面积逐步稳定。2000年以来,由于国际棉花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有所上升,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睢县被评为河南棉花20强县(市、区)。2010年以后,受农资、栽培技术及国际市场影响,睢县棉花种植面积再度下降,已由早期的占经济作物“半壁江山”变为如今的不足10%。

图2 1983-2014年睢县棉花种植面积及产量

(注:1985年数据缺失)

1.3油料作物种植历史与现状

睢县传统油料作物为花生、芝麻和油菜。其中花生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与经济作物,芝麻是种植历史最久的油料作物。油菜只是作为倒茬作物种植,芝麻仅零星小片种植,面积均逐年萎缩。由表1可以看出,无论种植面积、产量还是生产的稳定性,都以花生为最。

2013年,睢县花生均产达4866kg/hm2,个别地块已突破5000kg/hm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544kg/hm2。实行麦垄套种是睢县花生生产的主要种植模式,普通型、中间型品种为主要栽培品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消费者又对花生有了更高要求,春花生面积逐步扩大,主要集中在尤吉屯乡、董店乡、蓼堤镇、西陵寺镇等花生老产区;由于耕作习惯的改变,麦垄套时间夏直播面积也在扩大;

其它与西瓜等作物间种也有一定规模,主要分布在新产区。

1.4其它经济作物种植历史与现状

睢县水果种类较多,有苹果、梨、桃、杏、葡萄、李、石榴、{、枣、樱桃、银杏、无花果等,以苹果、桃、梨、葡萄为大宗(见图3)。近年来,一些名优新特品种发展较快。

图3 2013年睢县主要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及所占比例

目前,睢县形成了尤吉屯无公害葡萄、河堤优质樱桃、董店苹果、蓼堤杂果等规模种植产业。尤吉屯乡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面积达246.67hm2,是睢县乃至豫东地区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河堤优质樱桃园以鲜果采摘为主,面积53.33hm2,2014年河堤樱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董店苹果产区面积200hm2,以苹果为主,兼有梨、桃、杏等品种;蓼堤杂果主要以日本紫李、凯特杏为主,多为大棚栽培,面积相对较小。

睢县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万公顷,产量160万吨左右,西瓜种植面积7千公顷,产量在50万吨以上。各类水果、蔬菜、瓜,除葡萄、樱桃外销外,皆以内销为主,以季节性销售满足本县市场需要。睢县有小型冷库2座,储藏量较小,果品加工企业较少。

2.结论与讨论

经济作物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过程,涵盖了市场需求、政府指导(计划)、科技研发、农民种植、企业加工等诸多环节,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与前瞻性[3]。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睢县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作为产粮大县,睢县既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又有发展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义务。合理调整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在豫东乃至黄淮海地区有着相当的普遍性[4]。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睢县应借助其在气候、区位、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种植经济作物的优势与发展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发展水平,以增强经济作物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睢县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2015-03-27).

[2] 金赛美.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构建研究[D].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3] 邢鹏.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D].江苏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4.

[4] 梁书民.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及演化的空间分布和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2):29-34.

上一篇: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妇女婆媳矛盾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语文拼音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