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麻黄的引种及海岸防护林更新改造的研究

时间:2022-09-10 07:05:36

木麻黄的引种及海岸防护林更新改造的研究

摘要:根据引种区不同立地、不同林分、不同密度等林分的调查资料,阐述了麻黄在引种区的适生性及其生长土壤、气候、造林密度、造林措施等因素的关系。对海岸防护林的更新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木麻黄;引种;海岸防护林;更新改造研究

中图分类号:S79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10002503

1 引言

广东省电白县南部沿海地区,有宜林沙荒地4000hm2,宜林土海岸80km2,地处北纬215°,东经1109°~1114°,年平均气温234℃,1月份平均气温155℃,偶尔有轻霜;7月份平均气温29℃,绝对最高温度37℃,年降雨量1500~1600mm。年蒸发量1900mm。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每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11月~次年2月为旱季,多吹东北风;5~9月份高温多雨,并常有台风袭击。土壤为海沙土,主要分2类:潮积死灰沙土,分布在近海前沿100~300m,土质肥沃松疏。为木麻黄生长的良好立地。风积中黄、粗黄沙土,木麻黄生长不良。该土类占沙土总面积为40%以上,养分含量如表1。

2 木麻黄引种技术

为改变沿海地区风、沙、旱、潮灾害频繁的自然面貌,在1964年开始进行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采伐更新工作,把防护林兼作用材林来经营。以乡为单位,在不妨碍林带防护效益的前提下,由内而外,以10年左右为一轮伐期确定每年砍伐的面积地段。做到年年砍、年年种、青山常在、永续利用。40年来累计更新造林面积4666.7hm2,生产木材56000多m3,木柴1680000担(枯枝落叶未计在内)。为国家、集体、群众提供了一大批木材与薪柴,改变了沿海地区材、柴奇缺的局面。

2.1 引种方法

木麻黄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各岛。我国台湾早有栽培,广东、福建引种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我国引种栽培的主要有3种,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 Mia)、粗枝木麻黄(C、glaucasieb)[1]。电白县引种栽培的主要是木麻黄,有少量的粗枝木麻黄。此外,还有一些天然杂交种。在引种初期(第一次造林),均采用一年生裸根苗种植,苗高1m左右,穴位,深40cm、宽30cm,造林株行距均为1.2m×1.2m~1.3m×1.3m,5625~7350株/hm2。春秋2季造林,成活率在80%左右。从1964年更新造林开始,全面推广容器育苗,苗高50cm左右出圃造林,成活率95%以上,合理密度,株行距一般2m×2m,大穴下基肥,穴深50cm,宽40cm,每穴下土杂肥2.5~5.0kg,拉线定穴等高标准造林。

2.2 各种林分的生长情况

(1)木麻黄在本引种区,第1次造林和更新第2次造林以及不同造林密度等林分的生长情况,如表2。表2看出,第1次造林(均未进行间伐)8、9年生造林株行距1.3m×1.3m的林分,每亩蓄积量0.93535~1.08458m3。而南海饱台6年生,株行距1.7m×1.7m、2.0m×2.0m、2.3m×2.3m、2.7m×2.7m的林分,除2.7m×2.7m的蓄积量小些外,1.7m、2.0m、2.3m株行距的蓄积量分别为124.35、139.98、145.35m3/hm2,相当于博贺8、9年生林分的蓄积量:年平均生长在1.3832~1.61548m3,显著地大于博贺8、9年生的林分。博贺镇4年生2.0m×2.0m、2.7m×2.7m、3.3m×3.3m的试验林和南海台1.7m×1.7m、2.0m×2.0m、2.3m×2.3m、2.7m×2.7m,6年生的林分,树高胸径的生长量随着株行距的增大而增大,但材积生长量4年生的以2.0m×2.0m的最大;6年生的以2.3m×2.3m最大。它说明4年时株行距2.0m×2.0m最合适,而6年生时2.3m×2.3m最合适。表明林分的密度应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减小,不然林分的生长就受到抑制而减产。

(2)木麻黄是高大速生树种,构成自身躯体消耗土壤大量的养分。它结实早结实多,毒素营养消耗大。每年从每公顷木麻黄林地扒走的零落物,就相当于夺走硫酸铵285kg,硫酸钙50kg、硫酸钾60kg[2]。博贺港口径更新后第2次造林的林分,虽然林分肥力减退[3],但是由于采用了高标准造林措施,造林后幼林生长迅速,保持了较高的材积生长量。6、7、8年生2.0m×2.0m、12.3m×12.3m林分年平均蓄积量在15.2~16.3m3/hm2稍有增加。可见,林分的生长量与造林密度、造林措施关系密切。

(3)从表2还可以看出,木麻黄在不同的立地条件,生长差异极大。栽植在风积中黄沙土上的植株生长不良,无法成材,采用高标准造林稍好些。但8年生的临床材积生长量只有33.5m3/hm2,年平均生长量该为4.35m3/hm2。同时林木生长衰老快,因此这些土类不适宜栽植木麻黄。

2.3 不同种类的木麻黄与生长及抗青枯病的关系

从表3看出,木麻黄密节细枝型的生长最快,杂交种中生长速度差异大,在性状遗传上接近木麻黄的生长较快,接近粗枝木麻黄的生长较慢。而粗枝木麻黄生长最慢,且干形多弯曲,不受群众的欢迎。但在抗青枯病上,粗枝上木麻黄抗病力最强。是木麻黄抗病育种中的好贵的原始材料。

2.4 木麻黄适于滨海沙土上生长的特性

(1)生长快、结实早。木麻黄生长快,植后2、3年树高年生长量达3~4m,6~9年生的林分,平均材积生长量在15~24m3/hm2,8~10年可成材砍伐。结实早,3年生的林木开始结实,5、6年生进入结实期。作为采种母树应选择8~10年生的优良植株,此时林木的优良性状才能表现出来,遗传力较稳定。每百斤球果壳得种子1.5~2.0g,每斤种子约17~20万粒/kg。

(2)有根瘤菌共生,木麻黄的细根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能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共树木生长利用。沙土含氮量虽然极低,但树木仍生长迅速。

(3)耐盐碱力强,种植在近海前沿的木麻黄,常受大海潮的淹浸。海水含盐量3%,pH约8.02;同时偏南向的海风狭带的盐分,在林木的枝叶上积累的盐分很高。但林木生长未受抑制,反而生长更旺盛。它的根、枝叶均有很强的耐盐碱力。

(4)根系发达,抗风固沙力强。3年生的木麻黄,树高7.2m、冠幅3.2m。主根深1.6m,根福16.5m,根福为冠幅的5倍。同时它的树干、树桠被流沙埋没后,能生长出不走根。因而增强其抗风固沙的能力。10级以下的台风,一般不影响其正常生长,但11、12级台风出现大量的风折木。如1967、1972年分别刮12级以上的强台风,林带中风折木在50~60%。但风倒本却很少见。

3 海岸防护林的更新改造情况

(1)补植与无性系育苗更新造林,由于木麻黄青枯病未能遏制,抗病选、育种工作正处在开始阶段,疫区的抗病枯株式抗病选、育种的重要原始材料,要千方百计地保留下来。所以,要把疫区中无病生长良好,或虽感病但生长仍良好的枯株尽量保持下来。故此,更新改造中,不能采用畜伐更新的方法,必须改用补植造林法。既是林带中木麻黄感病死亡,随即砍伐清理,挖掉树头树根,在林中室地进行补植造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梁子超等指出:用无性繁殖方法,大量繁殖抗病植株,是比较迅速解决木麻黄青枯病问题的方法表[4]。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给木麻黄有性抗病育种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而无性繁殖(详细方法参看表)取决于抗病枯株的筛选工作,当筛选出一定数量的抗病植株枝后,可大量繁殖抗病苗木,供更新造林应用。近年营造的无性系试验林,幼林生长良好,2年生树高3.5~4.5m,胸径3~4cm,抗病力用无性系而异。从目前的情况看,用无性系育苗造林来解决青枯病问题是有前景的。

(2)机耕翻土造林,翻土造林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如表4。

从表4看出,造林措施完全一致的条件下,全面深翻0.5m的试区幼林生长非常迅速,树高、直径生长量与未翻土的对该区有极显著的差异。即深翻整地造林能极显著地提高林分的生长量。可以,在地势较低、地下水较高、杂草繁茂、土质渐趋埂实的地方,值得考虑机耕翻土造林。

(3)海水灌溉措施。海水养分含量高,又很适于木麻黄的生长。对栽植在风积沙土上的木麻黄,用抽水机抽海水灌溉抚育幼林,每月平均灌溉海水5m3。灌溉后1.5年,林分平均高2.35m,抽高1.88m,胸径增长2.0cm;未灌溉区,平均树高1.57m,仅抽室0.84m。灌溉区与对照树高生长上的差异达0.1%的显著性水平。

(4)营造多种结构的海岸防护林。总的设计是在近海前沿100~300m营造狭长的木麻黄主干林带,其余地方营造围外松,大叶相思,窿缘按的带,块状混交林。

4 结语

上述树种在风积沙土上生长良好。如湿地松3年生平均高5.23~6.25m,平均胸径9.62~11.73cm。大叶相思生长更快,1年生平均高1.688m;3年生平均高4.347m,平均基径7.48cm。植后2、3年就郁闭成林。在潮积、风积沙土上均生长良好。8年生平均树高8.6m,平均胸径8.5cm。且材质较好,深受群众的欢迎。把木麻黄海岸防护林兼作用材来经营,用8~12年为一轮伐期,使营林与利用密切结合,对和固和发展海岸防护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8.

[2] 郭坚城.混交林的理想树种-大叶相思[J].广东林业科技情报,2003(8):46~49.

[3] 冯宗.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定位测定[J].林业科学,2000(6):9~11.

[4] 梁子超,岑炳占.木麻黄抗青枯病植株小枝小培繁殖法[J].林业科学,1982(8):67~6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永仁县板栗栗实象防治技术要点 下一篇:香榧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