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疆社区矫正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10 06:32:13

关于加强新疆社区矫正的几点思考

摘 要: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那么,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后,社区矫正如何有效承接对轻刑犯的社会改造功能?本文将立足新疆实际,探讨社区矫正如何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矫正;刑罚处罚;矫正人员;

中图分类号:D9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一、新疆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

新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起步较晚。截至2012年3月底,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9000多人,解除矫正2000多人;在矫正期间再犯罪20人,再犯罪率约为0.2%。

两年来,新疆开展的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领导高度重视。为了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自治区司法厅正式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处,11个地(州市)也设立了社区矫正工作机构。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自治区制定了《自治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等规范性文件。各地(州、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社区服务等相关制度。3、整合资源,加强协调,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如落实司法行政干警待遇、增加公益岗位等问题。4、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成效明显。5、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社区服务基地建设。

二、新疆社区矫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矫正的主体不明,职责不清。首先是社区矫正的主体不明。除执行缓刑时公安机关将罪犯交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考察尚有法律依据外,公安机关是非监禁刑的执行机关,是执行主体。而依照相关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罪犯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工作,是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这种“双主体”模式在社区矫正实践中带来了诸多弊端。最主要的是,造成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相分离,执法主体并不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工作主体没有执法权的局面。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必将成为制约社区矫正发展的瓶颈。其次,执行主体和工作主体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明,界定不清。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就难以实施目标管理和考核,就无法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矫正效果,甚至出现互相推诿现象。

(二)缺乏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主要由专业矫正力量(司法所干部、公安派出所民警和抽调的监狱民警组成)与社区矫正力量(社区矫正协管人员、社会志愿者)相结合。而目前新疆的现状是人手不足,无法开展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社区在岗人员中,法律、心理等相关专业人员不足30%,很难适应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由于编制、工资待遇等原因,社会工作者纷纷跳槽,造成了矫正队伍的不稳定和人才流失,不能形成职业化、专业化。

(三)对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措施缺乏,矫正形式化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1、工作人员少,任务繁重。无法按规定逐一落实教育矫正措施,其结果导致教育矫正质量和效果的下降;2、矫正人员分布面广,居住分散,这对严格落实刑罚执行工作规定,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走访、调查、考核、奖惩工作增加了难度。3、部分社区矫正人员无视矫正工作制度,认为社区矫正组织就是为其解决困难的慈善机构;4、对监护人、具保人不履行监护责任,致使社区矫正人员罪犯脱离监管,如何追究责任的法律规定不明确。

(四)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短缺,缺乏财政保障,严重制约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社区矫正缺乏国家专门的财政支援。虽然自治区各级政府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给予了重视和大力支持,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投入必然有限。目前,新疆不少地方社区矫正工作经费还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多数地区主要靠政府临时性拨款或挤占其他业务费用。

(五)群众认知程度低,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许多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这一新生事物大多理解为“判了刑不用进监狱”或“在家蹲监狱”,对接受社区矫正的犯罪人普遍存在防范心理和忧惧感。此外,监外执行的亲属配合帮教不力,他们中的多数人错把参加社区矫正当作刑满释放。同时,许多社区的基础设施和人员素质还远不足以承载社区矫正的职能,缺乏吸引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活动的市场化运作条件。

三、完善新疆社区矫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社区矫正机构建设,明确社区矫正主体和职责。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就必须创新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应该参照和借鉴其他省市经验, 加大基层司法所的建设力度。首先要列编立户,垂直管理。其次,配齐配强司法所工作人员。对专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给予司法警察的编制, 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分类管理,提高新疆社区矫正的监督实效。针对我区区情,应尝试建立分类管理体系,根据服刑人员的具体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矫正手段。

1、对社区服刑人员:(1)要及早制定防止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的预案。首先,要做好再犯预测工作,防止社区服刑人员危害社区安全, 影响正常的社区秩序;其次,要对拒绝矫正或侵害社区成员的行为进行有效防范。(2)以维稳为核心,加强监控力度。主动介入,加强重点时段的监管,摸清每一位服刑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动态,排除不安定因素,发现行为、活动范围异常及时报告,确保不发生重特大问题。(3)严格日常管理,充分发挥“三支力量”的作用,对社区服刑人员包管、包教、包扶、包人,确保各项矫正措施落到实处。

2、对少数民族服刑人员:(1)配备民族干部,强调区别对待。每个司法所至少配备两名少数民族(双语)矫正工作人员,针对少数民族服刑人员的生理、人格特征进行管理和“双语”教育。(2)贯彻民族政策,尊重。可以利用少数民族服刑人员的固有信仰,进行矫正教育,利用民族情感强化教育效果。(3)适应少数民族服刑人员的语言与文化习惯,提供一个良好的改造环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少数民族服刑人员开展民族娱乐活动,欢度民族节日。(4)帮困扶贫,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地帮助少数民族服刑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彻底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

(三)加强社区矫正的队伍建设。1、充实司法所工作人员队伍,加强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的管理和建设。2、加强熟悉少数民族语言、生活习惯,同时具有教育改造经验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四)加强社区矫正的经费保障。社区矫正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活动,应由财政全额保障。目前,在没有专项资金保障的情况下,要继续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尽早把社区矫正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同时,根据我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每个社区矫正对象所需费用,由区财政部门制定《社区矫正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建立社区矫正工作全额保障机制。

上一篇:班主任要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 下一篇:移动环境下用户情境和美食特征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