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部、前臂红斑丘疹伴痒6个月

时间:2022-09-10 05:55:30

【关键词】湿疹;皮肤科用药;治疗

病例简介

患者,男,40岁,双手部、前臂红斑丘疹伴痒6个月,于2012年3月1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6个月前双手掌起淡红色小水疱、丘疹,伴痒,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疗效不佳,皮疹不消退,仍自觉瘙痒。停药后丘疹、水疱渐发至双手背、手指处,对称分布,反复用热水洗烫后,双手部有少许渗出,在外院就诊,诊断为“接触性皮炎”,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西替利嗪片、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等治疗后,双手部皮疹大部分消退,痒缓解。停药1周后双手掌、手背、手指处又渐起水疱、丘疹,伴痒剧烈,自行购买西替利嗪片、复方地塞米松乳膏治疗,无效,皮疹增多,发至双前臂,对称分布,反复搔抓后丘疹融合成片,双手掌皮肤渐肥厚,有少许鳞屑,自觉瘙痒明显。

患者发病前从事泥工职业10年。无其他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示:双手掌见暗红色斑,局部浸润肥厚,有少许鳞屑,边界较清。双手背、前臂、手指见褐色粟粒大小丘疹,局部融合成片,表面粗糙。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真菌镜检阴性。

诊断:慢性湿疹。

治疗: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3粒/次,3次/d口服,氯雷他定10 mg/d口服,适量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2次/d。建议停止从事泥工工作。2周后瘙痒基本缓解,部分丘疹消退,双手掌肥厚性斑块减少。4周后双手背、手指、前臂丘疹消退,双手掌斑块消退,无新发皮损。

讨论

湿疹是一种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发病机制主要是内外激发因素引起的迟发变态反应。湿疹可以发于任何人群、部位、季节,易反复发作,难于查找确切致病原因。

其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急性湿疹表现为表皮内海绵形成,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为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慢性湿疹表现为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明显,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原纤维变粗。

传统治疗多选用抗组胺类药物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类制剂。抗组胺类药物口服主要针对抗炎症反应及止痒。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易出现反跳现象。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起到对症治疗的目的,但停药后也具有易复发的特点,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致皮肤萎缩、继发感染、毛细血管扩张等多种局部甚至全身不良反应,选用疗效好且副作用少的药物显得越来越重要。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不是类固醇,所以引起的伪醛固酮副作用很少,而且甘氨酸能减少伪醛固酮毒副作用,对需要长期使用类固醇的湿疹患者,选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而无皮质激素的诸多不良反应。刘艳等的研究也显示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治疗湿疹疗效确切、安全理想的药物。

上一篇: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六) 下一篇:羟氯喹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光线性扁平苔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