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和调节

时间:2022-09-10 05:41:20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和调节

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班主任是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直接参与者,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教育起着组织和领导作用。加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和情感沟通,就能统一步伐,创造一个具有凝聚力、有朝气、有活力的班集体,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和调节;问题;措施

一、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现代文化教育和过去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时代的差异。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下,现代班级管理存在学生难教育、难感化、难协调等问题,成为班级日常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班级管理风险防范和学生心理辅导两方面提出了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和调节的具体措施。

二、目前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班级的凝聚力较差

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学生之间应该互相信任,班集体应该有确定的共同目标,成员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学校大部分的班级凝聚力都较差,同学之间不能相互信任,对班集体的建设几乎没有人愿意出谋划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普遍较差。

(二)班级的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班级的规章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科任老师或班主任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或领导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这种可以称为成文的制度,其明显的弊端是导致科任老师或班主任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形形的错误行为与利己意识,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监视同学不违纪、不犯错。另一种是非成文的制度,主要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班级中约定俗成的规范。由于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个体意识较强,认为班级的制度不是由自己讨论制定的,在班级中大家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修订班规,所以导致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

(三)学生不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教师能否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生活经历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学校或班级能否为学生组织有吸引力的活动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评价。一般来说,学校要努力寻找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能通过正常的渠道释放多余的精力,适应集体生活。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班级生活不满意,其理由主要集中在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学习气氛不浓,缺乏凝聚力,课外活动程序化等方面。

三、学生心理辅导和调节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心理方面

大部分中职学生在中学阶段成绩不好,进入中职院校后,对自己没有信心,因没能进入高校而觉得低人一等,心理出现了两极分化,要么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自我否定;要么自我膨胀,自私自利,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这种心态使得学生有着很大的戒心,不容易沟通,加深了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

(二)个性心理方面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中职学校的管理不再是中学那种灌输式、跟班式管理,学生相对比较自由,暂时没有升学压力,中学时期的压抑得到了最大释放,个性心理彰显无疑,主要表现为缺乏理想和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是非判断能力差,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叛逆心理等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

(三)人际心理方面

主要表现为社会往萎缩,异往上的行为偏差,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人际交往的隔阂明显,同学间交往充满江湖气,网络交往失度失范。这种现象是个普遍问题,也是所有中职学校所面对的另一大难题。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必须长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调节才能有成效。

四、如何解决学生心理辅导和调节的问题

(一)加强心理沟通,使班级全体学生在心理上认同管理目标

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学校和教师对学员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心理有差距的情况。这时班主任要从全局出发,及时沟通,纠正学生心理上的偏差,使学生的心理趋向与群体目标保持一致。如学生对学校安排的任课教师有看法,班主任就要及时协调、沟通。

2005年,我校安排了一位年轻教师来任教本班的数学课。一段时间后,学生纷纷来我处反映该教师上课节奏快、音调低,学生听不懂所教内容等,要求学校撤换其他教师来任教。我了解到,一方面,学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但语气、观点过于偏激;另一方面,现实情况是那位教师刚刚大学毕业走上讲台,如果这次被换下去,对他以后成长极为不利。我当机立断决定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协调,一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表示理解,并告诉学生这位教师刚刚大学毕业,思维比较快,说明大学授课与一般中职院校的异同,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该教师的教学长处,提到该教师知识如何渊博,在大学期间曾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并获奖,并在大学毕业前拿到了技师认证。学生听了之后,渐渐对该教师有了崇敬之心。加之该教师主动找学生谈心,自习课上常常辅导学生,慢慢地学生知识也能掌握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接近了,感情加深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配合也默契了。

(二)教会学生“心理换位”,化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

作为班主任,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要对自己有信心,但不能刚愎自用,要学会理解他人,而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应该学会理解教。具体的做法是“心理换位”,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教师,学着用教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从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来理解教师这样做的理由。这样,师生之间的矛盾便会被化解、消散。在班级生活中,同学间出现分歧或矛盾在所难免。班主任要耐心地做心理辅导,不能让矛盾激化,要让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处事方法,发生矛盾冲突也是难免的,若涉及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应该争出个是非来;若非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发生后,即便是自己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饶人,要给人留有余地,也就是要有肚量。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 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应本着“有理也要有礼”的原则,若是在矛盾冲突中自己是无理的一方的话,那就主动认错,多赔不是,以获得别人原谅,避免矛盾激化。

(三)从个性特点出发,关注班级学生中相似和相容的个性

心理研究表明,人的个性是影响人际关系和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学生在信念、价值观、社会背景方面相似程度高,彼此间就容易接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似程度低,则容易疏远。作为班主任,应特别重视那些因在消极因素上相近而形成的学生群体,这些群体有可能产生偏离班集体的倾向,为班级管理带来不便。班主任可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来转移他们的兴趣,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并通过有重点地做好个别学生心理认识转变工作来降低这个群体的相似性,使他们融入整个班集体中。还可以通过个性互补来使这个群体融入班集体,如教室座位安排,班主任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把外向的、能主动与他人来往和内向的、期待他人接纳自己的人组合在一起;把自主性强、喜欢支配他人的人与期待人引导帮助的人组合在一起,让其互相补充,相处融洽。

(四)教会学生心理相容

所谓心理相容,即要求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促使教师间、同学间心理上相互认同,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学生只有在心理上承认、赞同、愿意接受教师,才能对教育内容认同、相信。中学班集体是为了实现中学教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一个中学生群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促进班级成员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易产生误解,因误解而心生芥蒂,因误解而离心离德,如果一个班集体人心涣散,那么教化功能便无从谈起。只有班级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整个班级才是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达到学习上的满足,如学懂,会用;达到情感上的满足,如幸福,快乐;达到道德自我实现的满足,如认可,获得成功等。

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调节工作,既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又能引导每个学生为集体做贡献,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刘炳密.提升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路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3):224.

[2]夏桂花.浅谈中职青年班主任培训[J].科教文汇,2009(16):14.

[3]刘星期.构建工业安全心理学的思考[J].心理科学,2003,26(02):341-342.

[4]周晓虹.大学教育与管理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自学辅导[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全省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活动 下一篇:谁说顾客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