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瓶颈与消解对策

时间:2022-09-10 04:54:22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瓶颈与消解对策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教学轻科研或教学与科研相互分离等不良倾向,成为其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瓶颈。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是其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基本要义;必须理清办学思路,完善评价机制,调整经费投入,强化职业规范以实现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科研;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1)06-0066-04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项基本职能,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是每一所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良好愿景。但是,长久以来,教学与科研的不和谐几乎影响着每一所高校。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和社会环境影响,在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上,更易出现偏颇,导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学轻科研或教学科研分离等现象,成为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新建本科院校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消解这一瓶颈,从制度构设与行动实践上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的双向孕育,实现教学与科研真正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共同提高。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和谐发展的瓶颈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一部分办学条件较好、教学水平较高的高职高专学校相继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但由于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定位不准,在把握与处理学校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上,出现了摇摆不定、顾此失彼的偏颇倾向,严重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重科研轻教学

天津一所高校的副校长曾说:“几乎每所普通高校都提出科研与教学并重,而实际情况是大家都在侧重于科研”[1]116。这位校长一语道破了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典型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

第一,科研至上,学校工作重心偏失于科研。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政府评估和社会评价,从这些评估和评价的指标体系来看,往往仅关注对学校科研能力及其成果的评估,凸显科研至上的倾向,使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评估逐步演变为科研实力的大比拼[2],这导致不少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把大力引进科研项目(课题),提升科研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工作重心几乎全部落在科研上;在各种投入上,也是科研优先,重点扶持,而对教学基本上是“蜻蜓点水”,仅满足基本要求,一些见效慢的教学建设项目甚至得不到必要的资源保障和经费支持。

第二,科研唯大,学校评估机制聚焦于科研。近年来,许多新建本科院校都实行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内部评价机制。但在其评价指标体系中,基本上都是科研占主导地位,教学缺失“话语权”。无论是老师岗位职级与津贴的评定与发放,还是年度专核、评优评先,一般都是以论文的等级与数量,升报课题的层次水平以及获取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评价的标准与尺度,至于其教学的态度、教学水平等因素均被边缘化,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与重视。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规定“科研分”与“教学分”可以互相冲抵。“未完成岗位额定教学工作量的教学人员,允许用科研工作分与教学课时按1∶6相互冲抵。”[3]

第三,科研唯重,教师价值取向追逐于科研。由于对教师的职称评定、晋升或奖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科研工作水平,教师只要有丰硕的科研成果,就可以晋升高一级职称或得到学校的物质与精神奖励,科研成果对教师来说可谓是“名利双收”。而教学在现实的表现往往是软要素,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这种科研效用的盲目放大与失衡的价值导向,必然促成相当多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获得学校与社会的认可,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上,一昧地追逐科研利益价值,而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则是漠不关心,敷衍了事。有一项调查表明,“有837位教师认为自己在时间投入上把科研置于第一位,占样本总数的576%;而仅有359位教师认为自己在时间投入上把教学置于第一位,占教师样本总数的247%。”[4]这一调查数据,充分佐证了该问题的现实性。李克勤: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瓶颈与消解对策

(二)重教学轻科研

与前述情况相反的是,在有些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意识薄弱,科研水平低下,教师无暇或无力从事科研,呈现出“重教学轻科研”的倾向,它同样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瓶颈。

第一,教学唯先,学校目标导向远离科研。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认识到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不上去,院校便立足不稳,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些学校不能恰当地处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过分强调教学的重要性,忽略了科研应有的地位与作用。认为重视科研必然会冲淡教学,弱化教学质量,并且科研的投入大却不能快速给学校带来显性的变化,加之学校教师科研层次普遍偏低,所以在整个学校工作的目标导向上过分强化教学的绝对地位,造成科研工作基本处于“零起步”状态。

第二,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无暇顾及科研。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升格时间短、教学资源不足、师资缺乏严重,导致教师们教学任务十分繁重。这体现在:一是“新建本科院校师生比普遍在1∶15以上,有的学校达1∶20,超过了教育部师生比1∶18的基本要求,这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成倍增加”[5];二是由于不断设置新专业,老师授课门数由过去的1-2门增加到3-4门,有的甚至更多;三是由于师资缺口大,教师周课时普遍提高到10节以上,甚至20节以上。在如此繁重的教学压力下,教师只能忙于应付日常教学活动而无暇顾及科学研究以及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必然出现教学与科研的严重“失衡”。

第三,缺乏意识与能力,教师漠视科研。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是专升本院校,多数教师长期仅从事教学工作,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重教学轻科研的观念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再加上大部分教师在专科时期缺乏科学研究训练与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在科研能力上也明显表现不足,从而形成对待科研的漠视与淡化。

(三)教学与科研分离

在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管理体制、科研人员与教学人员、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成果应用等也呈现出相互分离或脱节状态,缺乏和谐有序的发展:

首先,学校教学与科研的管理体制上相互分离。目前,我国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与科研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相互独立、分权施政、界限分明,缺乏相互融通、彼此渗透,客观上造成了教学与科研的分离态势,给教学与科研的协调管理带来阻碍。

其次,科研人员与教学人员配备上相互隔离。许多新建本科院校设有研究中心或研究所,聘有专职科研人员,项目研究只限于这些少数专业研究人员,他们长期从事学术理论研究,很少甚至从未承担过教学任务,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而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参与专项课题与项目研究的机会少,科研要求低,缺乏广泛参与科研的机会和条件。

再次,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上相互脱节。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缺乏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的强烈意识,学科的最新信息、专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和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没有及时融入到教学之中,学生感受不到学科、专业前沿动态,体验不到掌握新知、探求未知世界的快乐。这种“为教学而教学”的不良倾向,导致“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实施高质量的教育教学、高素质人才培养出现零相关甚至负相关”[2],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成果应用同样严重脱节。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基本要义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大学的两项基本职能,二者不可偏废,正如日本学者庆伊富长所指出的,“通常多数人们承认的大学固有机能,首先便是实施教育和从事研究。因而,社会各个领域都成了大学的教育和研究的对象”[6]。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无论是重科研轻教学还是重教学轻科研,或者教学科研分离等都是不可取的,他们之间的正确关系应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和谐统一关系,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在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中推动新建本科院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以教学为中心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人才的基本环节是教学,教学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须臾不可偏离的主题。正如有学者者严正指出:“非研究型大学只能有一个中心,即教学中心,教学工作的地位在学校不容置疑”。[7]

“教学中心”的理念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尤为重要。新建本科院校从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来说,只能定位于教学型高等院校,抓好常规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最基本的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时间相对较短,要使学校在形式上和内涵上同时“升格”,也必须大力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尽快适应和满足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关于这一点,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曾经指出:“新建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学的规范化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风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常抓不懈。”[1]117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管理,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新建本科院校一般科研资源有限,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水平提升还需要假以时日,因此在办学上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二)以科研促教学

教学与科研作为高校发展的两翼,他们是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依存关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并不是放弃科研或无视科研的促进作用。

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初期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升本”。而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以科研促进教学。雅斯贝尔斯指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8],没有创新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只有在知识前沿领域进行研究的人,才能做出什么是最新知识水平的判断。只有直接从事科研的人,才能用语言和文字担负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9],可见,科研对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开展课程教学的“源头活水”。只有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反思性教学,才能将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知识与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理论深度、实践意义、以及个性特色,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以教学带科研

新建本科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在短时间内难以正确树立本科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的专科阶段,不能适应本科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水平还有一个逐步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同时,大学教学所传授的是高深专门知识,具有很强的探究性。这些都要求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大力开展科学研究,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教学来带动科研。正如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鲍林在回顾自己的教学、研究生涯时认为:“我的研究就循着我的教学进行,当我试图向学生证明我的论点时,有时发现有些我自己也讲不清楚。我就问,为什么不做些研究来弄清楚这一点?”[10]而且,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一个互动过程。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群体中,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困惑和疑问,常常能激发教师的灵感,拓展和启发教师的思路,使之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成为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的动力。鲍林的许多科研正是因受到学生的启发和推动而进行的。

三、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理清办学思路

根据教学和科研在学校办学中所占比例,我国有学者把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及教学型大学等不同类型。[11]很显然,新建本科院校应定位于教学型大学。面对激烈的竞争,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根据办学定位,准确把握学校历史使命与办学方针,理清学校发展思路,牢牢树立“教学、科研是手段”,“人才培养是最终目的”的办学理念,在观念上明确教学与科研的相互关系与不同功能,将教学确定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主要工作,同时又要抓科研制度建设与科研氛围的营造,并将这一观念贯彻到具体的学校运行实践之中,既不搞教学“务虚”,也不搞科研“”,积极引导教师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开展教学与科研,恰当处理好两者之间的正确关系。

(二)完善评价机制

首先,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评价,应该从新建本科院校的职能出发,充分考虑其差异和特色,正视其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水平,不与老牌本科院校采用同一套评价体系和标准,必须构建适合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评价体系。其次,新建本科院校对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评价,要做到科学合理,一方面,认真研究和制定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学术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适当提高教学业绩在教师考核、职称评聘中的权重,增强教学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科研成果的质量检查,将考核的重点从成果数量转移到成果质量上来,使教师的科研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引导、督促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提高科研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科研价值导向失衡的问题。

(三)调整经费投入

其一,政府应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不同类型高校经费投入总量和比例的科学量化,加大对新建本科院校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科研上水平、上台阶;其二,政府和高校在教学与科研的“非均衡投入”上,应当是教学优先,重点向教学倾斜,使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条件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较充足的经费保障,真正体现教学中心地位;其三,政府对高校的拨款应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挂钩,对那些教学效果好、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美誉度强的新建本科院校,政府应加大奖励和扶持力度,运用经济杠杆激励这类学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搞好教学工作以及人才培养上来,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协同与和谐发展。

(四)强化职业规范

新建本科院校的本科办学时间短,教学、科研工作还很不规范和完善,会出现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除去技术层面的因素外,大多与切身利益有关,属于个体主观意识与道德范畴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据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调整好自我在教学和科研中的矛盾与利益,剔除科研上的虚荣,将学校的利益、学生的利益摆在优先位置,认真负责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不断提高职业操守、强化职业精神,在教书育人、科学探索方面做表率。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相关管理部门来说,也要从政策层面和管理职能上积极引导教师加强道德修养,正确看待现实中的利益关系,坚持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正确处理与调剂教学和科研之间矛盾和利益关系,积极引导和督促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内化为自觉行为与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马英华.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2).

[2]许迈进,杨行昌.教学与科研并重:研究型大学和谐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0.

[3]佚名.某学院校内津贴分配方案(试行)[EB/OL].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事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8-03-04)[2011-05-19]./renshi/artick.asp?id=233.

[4]曹如军.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1(1):52.

[5]漆晗东,等.关于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再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高教版),2008(1):85.

[6]王世忠.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56.

[7]解飞厚.非研究型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1):52.

[8]雅斯贝尔斯,K.什么是教育[M]. 邹进,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1:52.

[9]杨汉清,韩骅.比较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68.

[10]张意忠.非自然匹配: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教育评论,2008(5):20.

[11]武书连,等.中国大学评价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2003(2):12.

上一篇:高校理论研究者深度介入下的中小学校际合作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