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精品课程建设 打造高职特色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时间:2022-09-10 03:29:05

依托精品课程建设 打造高职特色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存在素质不高、数量不足、人员不稳定等问题,师资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我们可依托就业指导精品课程建设,从培养课程教学带头人,建立专业化的骨干教师队伍;突出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的兼职教师队伍;丰富课程教学形式,创建全员化的课程教育氛围等三方面着手,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66-02

自2007年12月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了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许多在就业指导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从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创新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着手,对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做了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了研究热点。通过研究分析,大家普遍认为,师资队伍素质不高、数量不足、人员不稳定是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师资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

与此同时,不少高职院校当前正在开展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国家级、省级或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工作。精品课程建设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涉及教法、教材、学生、教师等多个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其素质直接决定课程的质量,要想把就业指导课程真正建设成体系完整、内容全面、教学规范、指导有效的精品课程,就必须注重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组建合理的教师梯队,必须培养出一支素质过硬的能担任精品课程教学和建设的骨干教师队伍。因此,我们可依托就业指导精品课程建设这个平台,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培养课程教学带头人,

建立专业化的骨干教师队伍

精品课程建设实行的是项目负责人制度,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要求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并同时担任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安排了专门的师资负责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这些师资虽然多数都没有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背景,但他们来自教学工作或就业指导的第一线,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完全有能力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就业指导精品课程的教学组织、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工作。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就业指导精品课程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不仅对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能力与条件有明确的要求,也为项目负责人进一步获得学习培训和提高提供了机会,同时还能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无疑为培养课程教学带头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课程教学带头人是课程教学组织、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领头羊。然而仅靠几个出色的课程教学带头人还难以带动就业指导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全面提高项目负责人能力和水平的同时,精品课程建设还应十分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能承担精品课程教学和建设的骨干教师团队。目前,高职院校专职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还不多,多是由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兼任课程教师。随着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学时不断增加,专职教师缺乏,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矛盾日益凸显出来。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建立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也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可以利用精品课程建设这个平台,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研教改活动和不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骨干教师队伍。

突出课程特点,建立

多元化的兼职教师队伍

在高职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提倡开放性,强调职业性的改革方向,注重含有实践环节课程的建设,注重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公共必修课程有其突出的课程特点:注重理论讲述与主题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将课堂教学与形式多样的课外辅导有机结合,注重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求职技能的提高有机结合。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必须从课程特点出发,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设计教学环节,如果仅靠几个专任教师实施单一的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目标将难以达到。因此,建立一支多元化的兼职教师队伍显得格外的必要和迫切。依托精品课程建设的平台建立高职院校多元化的兼职教师队伍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是请专业带头人或骨干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而广泛,包括了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等多个方面,只有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师,灵活地安排授课方式,方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以职业指导这个版块的内容为例,认识所学的专业,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把握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目标,明确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这部分教学内容如果由为数不多的专任教师来承担话,由于涉及专业面太广,他们会力不从心,而这部分内容真正的权威发言人,当属高职院校各院系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他们与行业领域内的企业联系密切,掌握着最多最新的行业资讯,由他们来承担这部分教学内容是最合适的。因此,专业带头人或骨干专业教师是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校友充实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实例分析是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学生把握角色转化原则,实现顺利上岗就业以及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等教育环节,运用来自校友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容易启发和触动学生,请校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现身说法,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将请校友返校做专题讲座作为课程改革建设的内容之一,进行了一些尝试,但讲座的举办和主讲校友的邀请带有较大的随机性。为了充分发挥校友讲座的教育作用,在目前的就业指导精品课程建设中,可尝试分院系、分专业收集不同类型优秀校友的信息,建成一个校友资源库,在保持与老校友联系的同时,不断吸纳新校友加入,形成相对稳定的校友讲座主讲师资队伍,真正将校友讲座作为规范的教学模式纳入整个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这样一来,不仅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形式更丰富多样,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中也增添了一股新鲜血液。

三是力邀大中企业高管和人力资源专家丰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在就业指导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注重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指导学生在实践实习中了解职业社会,体验职业角色,进而适应职业环境,提高职业素养。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施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一批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是我们依托专业实习或顶岗实习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的最佳场所。在这一实践性教育环节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体验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可在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分专题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举办讲座,向学生介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对员工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达到帮助学生全方面了解企业,进而懂得从企业需求出发,完善自我和准确定位自我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一旦作为固定教育环节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体系,一支由人力资源专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兼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将逐步形成,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丰富课程教学形式,

创建全员化的课程教育氛围

就业指导课程是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将职业指导、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导向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实用性与参与性极强的公共必修课程。我们力求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认识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胜任相应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拓展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进而达到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求职技能、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的课程教学目标。要全面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目标,仅靠数量有限的专职或兼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举办专题讲座是不够的。在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就业指导中心一个部门或几个专任教师的职责,就业指导应从就业指导课堂延伸到其他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课堂,从课本理论知识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课余活动场所,无论是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还是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家都应从实际工作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渗透就业指导,形成一种全员参与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不经意间获得熏陶和感染。

我们相信,一支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化、多元化、全员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成,定将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并最终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成体系完整、内容全面、教学规范、指导有效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刘宇.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创新建设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9(9):46-48.

[2]张瑶祥.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反思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169-171.

[3]余燕.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2):59-60.

[4]郑虹,张哲.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8(3):116-118.

[5]梁业胜,余耀森.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若干思考[J].高教论坛,2006(4):223-225.

[6]王玉婷.中外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1(2):5-9.

[7]吕炜.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1):35-38.

作者简介:

刘朝华(1972—),女,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

上一篇:谈对接专业技能的中职语文有效教学 下一篇:中央财政将投1.5亿支持职教师资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