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技术与管理

时间:2022-09-10 02:35:43

论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技术与管理

摘要:混凝土工程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进度和质量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实际施工中技术措施不当,给工程各阶段都带来了各种隐患。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有必要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对其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管理进行严格把控。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以混凝土大坝为主体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其费用预算一般占工程总投资的三分之二以上。施工企业如果想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混凝土工程施工涉及砂石骨料制备、混凝土拌和、混凝土运输、钢筋模板、浇筑仓面作业、温度控制和接缝灌浆等诸多环节。施工企业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增加经济效益、缩短工期,就有必要加强施工计划和施工管理,合理压缩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技术含量。本文以三峡大坝的混凝土施工为案例,对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和管理做出探讨。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

1. 混凝土搅拌

为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以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的要求,必须建立健全包括投料顺序、投料量和搅拌时间等的混凝土搅拌规章制度。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搅拌机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投料顺序。常见的投料顺序有: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一次投料法是在上料时先加粗骨料再加水泥然后是砂子一次投入搅拌机中。二次投料法是先向搅拌机内投入水和水泥待其搅均后,再投入砂、石继续搅拌。现场搅拌时,必须严格按施工配比对原材料进行定量控制。投料量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以下,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应满足规定。

2. 混凝土的输送与浇筑施工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受运输距离、车辆密封性、道路颠簸等因素影响,易产生骨料分离、泌水、砂浆流失及塌落度损失等现象,为保持均质性,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时间运至施工地点,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手段通常有搅拌罐车、自卸车两种。搅拌罐车的优点是密闭性好、运输过程中能够实现搅拌,最大限度地保持新拌混凝土的质量,缺点是成本高、卸料速度慢。自卸车需配置震动装置,优点是卸料速度快、成本低,应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要采取料斗密封及车篷遮蔽等措施,以避免砂浆流失、水分蒸发过快或雨水淋入。混凝土的浇筑方式有皮带机入仓、缆机或门机吊罐入仓、溜槽入仓等,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具体浇筑位置选择不同方式。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计划管理

1.预先编制计划

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的情况,编制各类计划,以便对未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相应的先期安排。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是计划编制的目的所在。每种计划的指标都应量化。计划指标之间要组成有联系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核心。

2.计划要有预见性

制定混凝土施工计划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要有预见性。如在生产施工中计划如果存在先后的不合理现象,会使施工中各工序先后次序安排不明确,工作面进度层次不清晰,造成相互干扰;又如在混凝土浇筑仓号中,一些管路、线路、埋件等事先未安排好,待混凝土浇筑完后才发现,小的方面可以补打、补埋,大的方面就可能使整个已经浇筑的混凝土重新施工,造成施工方重大损失。

3.编制混凝土工程施工计划的原则首先,要有全局的计划意识。在保证总计划完成的前提下,对各个混凝土施工部位进行层层分解,制定各施工工序周计划、日计划。并依照计划严格执行。其次,计划的制定要符合实际情况。第三,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影响,作出应急预案。 最后,计划制定以后,就要贯彻实施。在执行过程中,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总的生产经营目标,做好控制工作,保持计划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另外还应抓住几个环节:

(1)加强施工准备工作。包括开工前的准备、施工中的准备、季节性准备、冬季雨季施工准备等。

(2)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加强调度工作。调度要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保持人力、物力及后勤供应的协调,及时解决出现的矛盾及各施工单位间的协作配合问题。

(3)做好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

(4)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在出现差异时及时调整,以不影响大局为重。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

1.混凝土施工技术是贯穿于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的重要工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包括:模板工程、钢筋安装工程、混凝土浇筑工程、温度控制、接缝灌浆等,这些工程的施工技术极为重要,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技术工作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等;技术活动过程指技术学习、技术计划、技术运用、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评价等。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施工企业整体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

2.在技术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技术交底不充分,质量检验标准不健全,技术开发落后等问题。技术交底不充分使一线施工人员对施工仓号的构造特点、施工工艺、技术安全措施等方面了解不清,造成施工过程中环节重复,甚至发生事故。质量检验标准不健全,对质量标准无规范可循,最终极易造成质量事故。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开发很重要,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3.针对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应认识到:

(1)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参与施工的人员,熟悉和了解所承担施工的仓号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问题。因此,应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施工质量。(2)对于新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应围绕节能减耗、提高质量、缩短工期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立相应奖励机制,以期对工程施工起到积极作用。

四、工程案例

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工程。建成三峡工程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主要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81m。根据三峡工程建设方案,三峡大坝混凝土工程施工主要有以下特点:

1.工程量巨大 三峡工程混凝土工程总量为2 800万m3,是世界上已建最大的巴西伊泰普工程的2倍。 2.施工强度高,高峰期持续时间长首先,工程的浇筑施工强度特高,年浇筑最高达548万m3,最大月强度55.35万m3,其中第二阶段厂坝工程年最高强度达400万m3,最高月强度达45万m3,强度在40万m3左右的月份持续9~10个月。其次,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在夏季大量浇筑约束区混凝土。第三,由于施工强度大,工期紧,决定了混凝土施工强度很高。

3.施工干扰大,施工技术难度高 施工干扰大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工序交叉、平行作业,相互之间干扰大;工程量巨大,分几个标段施工,各施工单位在界面交接、设备使用、进度协调等方面互相干扰很大。施工技术难度高体现在:长江洪水频率高、量大、水深;施工期通航要求高,等等这些都给施工带来了困难。 结语

在混凝土施工管理中,目标制定的关键在于计划,计划制定的关键在于执行,执行过程中技术、质量、成本的管理就尤为重要,计划、技术、质量、成本管理之间是相互关联,统一的整体。所以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各项管理要有可操作性、连续性。加强这些方面的管理,就会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长存,周永昌,兰士伟. 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05.

[2]吕兆才,姜德智 浅谈供水工程施工的工作步骤[J].水利天地,2010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及网络体系结构涵义分析 下一篇: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