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体育教育课程设计改革

时间:2022-09-10 12:12:12

我校体育教育课程设计改革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工作者的摇篮,其课程设置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我国学校体育师资水平的高低和教改的成败以及社会体育、竞技运动的改革与发展。建国以来,我国分别于1980年、1986年、1991年、1997年和2003年出台了五套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方案),其中2003年《课方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新世纪初,结合我国的教师教育现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所制订的21世纪第一份体育教育专业指导性文件,它顺应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潮流,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体育的改革。我校于2007年11月进行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主要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部分修改,修改的依据是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五套课程方案比较分析的结果。

一、培养目标的比较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我校2007年进行的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中的培养目标与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2003])的培养目标相符合,该培养目标的特点是培养目标更加宽泛,其实质是人才培养的口径更宽,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更注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充分显示了培养目标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二、课程体系的比较与以往教学计划比较,新教学计划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科课程增设了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等体育基本理论知识课程,删除了无实际意义的学校体育卫生学。

(二)与以往教学计划比较,新教学计划的最大特色是在学科课程部分,该部分缩短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等课程的学时数。虽然这些课程的学时数缩短,但对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的要求并没降低,相反在专业课中强调“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专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爱好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特长项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方案的培养目标符合新时期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人才培养的口径更宽,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上增设了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等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为以后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和技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便于学生专业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新方案在基础运动技术和技能开设的基础上,开设专项课程,学生在掌握其他技能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爱好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特长项目,充分体现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标,提高我校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二)建议

虽然新课程设置与我校以往课程设置比较有较大的改进,但在实践中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改进:

1.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开设时间。

部分课程在内容上重复,比如学生反映较大的体育心理学和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和教育科研方法、小学体育教学法与小学体育新课程教法等,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议保留与体育专业关系密切的、能反应时展特点的课程,如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和小学体育新课程教法等。在课程的开设时间上,通过调查,反应最强烈的是体育教育三年制的专项课程,90%以上的同学都认为专项课开设的时间太晚、太短,建议适当延长专项课程的开设时间。

2.让选修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修”。在我校的体育教学计划中,虽然开设有自由选修课,但实际上学生却无自由选修的权利,选修课实际上形同虚设。这样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由于体育系每班人数较多,特别是五年制通常都在40人以上,这给任课教师也带来了教学困难,原因是:第一,人数过多,场地器材不足,其他学生练习时,另外的学生只能在旁边观望,给教师的组织带来了困难;第二,一部分学生对某项目不感兴趣,而且又是选修课,他们在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学好学不好也无所谓,所以这些学生在上课时不好好练习,有的甚至故意捣乱。因此在上某些选修课时由于人数过多,出现放羊”现象。建议学校让选修课变为真正的选修,由学生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基础会计教学有效性思索 下一篇:儒家思想对未成年人司法体制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