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县日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畸形果的发生与预防

时间:2022-09-10 11:23:08

满城县日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畸形果的发生与预防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是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之一,满城草莓始种于1953年,是草莓产业生源地,素有中国草莓第一故乡的美誉。如今草莓已成为满城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满城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新品种的普及、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推广、农艺措施的革新,草莓产量再度提高,日光温室促成栽培的草莓每667 m2产量达

1 200~1 500 kg。满城草莓品种更新换代始终走在前头,其种植品种也由初期的早熟品种丰香、中晚熟品种全明星发展到达赛莱克特、土特拉、玫瑰、甜查理、佐贺清香、日本3号、日本19、红颜等新优品种。

满城草莓栽培有露地、地膜、拱棚半促成栽培、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和促成栽培等多种形式,然而由于日光温室建造不科学,栽培中小高畦畦面低,栽培密度大,大水漫灌等原因,使促成栽培的部分草莓开花结果期处于低温、弱光和高湿环境。另外,日光温室促成栽培中授粉昆虫少,且施肥不科学,易造成营养失调,因此畸形果发生率高,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影响了草莓的经济效益。针对满城日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畸形果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1 畸形果的症状

一般表现为果实过肥、过瘦,呈现鸡冠状、扁平状(扁平如扇状的带果)或凹凸不整等形状。鸡冠果易发生于植株营养条件良好的第一级果,在开花时花托变得宽大,早期可以预测。

2 畸形果形成的原因

畸形果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一部分雌蕊未能受精,致使该部分肥大生长受到抑制。雄蕊或雌蕊的不稔性以及环境条件所造成的授粉受精障碍是导致雌蕊未能受精的主要原因。草莓畸形果的产生还与品种有关,同时受温度、光照、湿度条件和肥水管理及辅助授粉等因素影响。

2.1 品种

在草莓主栽品种中,有些品种易出现雄蕊短、雌蕊长的现象,雌雄器官育性不一致,且花粉粒少而小,育性低,有些品种的稔性花粉少,本身育性不高造成授粉受精障碍,同时又没有混种花粉量多、育性高、花期相同的品种,因而易发生畸形果。一般休眠浅、耐寒性强、花粉多且健全的品种,如丰香、春香、宝交早生、章姬、童子一号、全明星等品种形成畸形果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当其株龄3~4年后就会退化衰老,导致畸形果增加。

2.2 花果级次

低级次花易出现雄性不稔,高级次花易出现雌性不稔,但前者只要有良好花粉就可正常坐果发育,而后者却不能坐果或坐果不良。一级花序一般正常果占90%以上,畸形果占5%左右,不坐果的很少;二级花序一般正常果占80%~90%,畸形果占5%~15%,不坐果的占5%左右;三级花序一般正常果仅占60%~70%,畸形果和不坐果的各占15%~20%。

2.3 缺乏传粉媒介或环境不适合传粉

草莓为虫媒花,必须借助昆虫进行传粉。常见的访花昆虫有蜜蜂、花蝇等。日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开花结果期,温室密闭,传粉昆虫少,远远解决不了草莓花传粉的要求,而又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影响花粉的传播,直接影响草莓的授粉程度,致使授粉受精发生障碍而形成畸形果。即使温室内放养蜜蜂,但在低温弱光条件下,蜜蜂不出巢活动,同样影响花粉传播,使授粉受精不良,也易形成畸形果。

2.4 温度低

草莓在平均温度为10℃以上开始开花,授粉的适宜温度为13.8~20℃,低于10℃明显不利于花药开裂,花粉发芽率降低,同时花粉管的伸长也会受到抑制,受精能力下降而形成畸形果。花期如遇0℃以下低温,可导致花托部分受冻变黑、花粉受害、发芽率低,丧失授粉受精能力。在草莓开花前后,如遇低温或霜冻,花蕾会受害,影响花药的散开与花粉的萌发,造成授粉受精不良而形成畸形果。

满城县日光温室建造不科学,采光角度不合理,使得棚温太低,尤其是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经常遭受寒流袭击,棚温处在5℃以下,此时正值温室草莓开花结果期,从而造成草莓花粉败育,不结果或产生畸形果,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及品质。

2.5 湿度大

草莓花药开裂最适合的湿度为30%~50%,柱头受精和花粉萌发的最适湿度为50%~60%。湿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授粉受精,湿度为80%时,花粉发芽率低。同时湿度过大还会影响昆虫活动,不利传粉。当花上有水滴时,裂开的花药上的花粉会破裂,从而影响授粉,产生畸形果。

满城县日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开花结果期,往往为了保温,密闭温室,极少通风,且栽培畦面低,采取大水漫灌方式浇水、栽培密度大,均造成温室内湿度大,影响了授粉而产生畸形果。

2.6 光照不足

草莓花粉粒中的淀粉能够提供花粉管伸长所需的养分,完成受精。草莓开花前15天开始形成花粉,形成花粉期间如果光照不足,会抑制花粉萌发时所需淀粉的积累,从而使花粉发芽率降低,引起畸形果的出现。聚合果(鸡冠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植株在花芽分化期短日照条件下光照不足。

2.7 花期喷药

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开花期,由于湿度大易发生各种病害,花期喷药在防治病害的同时,也将授粉昆虫杀死,并抑制花粉的萌发,从而造成授粉不良,形成畸形果,尤其对喷药当天的花影响较大,对第二天的花影响较小。

2.8 营养失调

草莓花芽分化过程中,如氮、磷营养过量,花芽分化过多过快,早期果发育过大,易使营养充实不匀畸形果增多;且花芽分化过多,弱势花增加,果形差异大,畸形果比例也会上升。氮素营养过剩,短日照条件下光照不足,花芽发生聚合(聚合花芽)引起聚合果(鸡冠果)。缺硼会使花器细胞分裂失调,花芽畸形,形成大而扁的花蕾,现花蕾时2~3枝花梗同时开花,从而形成鸡冠形果、双头果或多头果。有时土壤酸化,硼被大量淋失,或施用过量石灰都易引起硼缺乏。土壤干旱,有机肥施用少,也容易导致缺硼。钾肥施用过量,可抑制对硼的吸收,导致缺硼形成畸形果。

草莓结果期缺少钙,对果实细胞壁发育影响较大,开花期缺硼,对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有影响,均可导致畸形果的大量发生。

3 预防措施

草莓是一种既能自花授粉又能异花授粉的作物,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花粉传播困难,特别是访花昆虫少,再加上设施内高湿、弱光及低温,使花粉稔性降低、畸形果增多。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选择育性高的品种 草莓畸形果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授粉受精不完全,因此,促成栽培最好选用花粉稔性高、花粉量多的品种,稔性花粉的比例最好能达50%以上。

②配置授粉品种混种 在栽培花粉量少、育性低的品种时,可混种一些花粉量较多、育性较高、耐低温、花期相同的品种,如宝交早生、春香、达娜、照香、丰香等花粉发芽力较强的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混植,授粉品种比例占5%~10%,能有效地降低畸形果率。混种的方式可选用隔行种植或在草莓田的四周种植,其效果都很好。

③摘除高级次的花,疏除病果 及时摘除高级次的花,可明显降低草莓畸形果率,且有利于集中养分,提高单果质量及果实品质。疏除病果,过早变白的小果及畸形果,保证正常果的发育,以提高果品的质量。

④利用访花昆虫传粉 在草莓田放养蜜蜂,放养量以每667 m2两只蜂箱为宜。蜜蜂生活的最适温度为15~25℃,气温长时期在13℃以下,32℃以上都不大活动。授粉期间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日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气温较低,光照较弱,蜜蜂出巢活动少,影响花粉传播,授粉受精不良易形成畸形果。熊蜂的进化程度低,趋光性差,在温室内比蜜蜂更为适合传粉,熊蜂比蜜蜂耐寒,出巢温度低、日工作时间长。熊蜂主要为振动授粉,有利于花粉的释放,而且熊蜂体表密布绒毛,更加有利于花粉的粘附和传播。因此,这段时间可以放养熊蜂授粉,以减少畸形果的发生。

⑤人工授粉 草莓从开花到落花一般需要4~5天。开花期间可用毛笔进行人工授粉。经人工授粉的花朵落花快,可以减少养分消耗,从而加快果实发育。人工授粉的果实长得大、产量高,成熟期可提早7~10天。人工授粉时间在11:00~12:00花药开裂高峰期较好。采取人工微风(用扇子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也有良好效果。

⑥开花期尽量不用或少用杀虫药 开花期尽量不用药,当确需防治病虫时,可选择不良天气喷药,如阴天、高温天气等,因为这时传粉昆虫少,草莓也因天气不良而影响授粉,此时喷药对草莓影响较小。草莓开花期采用硫磺熏蒸技术可抑制白粉病的为害。

⑦科学施肥,加强肥水管理 要科学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应以施有机肥为主,并做到适氮重磷钾,还要及时补充钙、硼等元素。花芽分化和发育阶段,调整氮肥用量,准确掌握移栽时期,可防止雌雄不健全的花芽出现。生产上可通过增施过磷酸钙、酸性土壤追施石灰等办法补充钙元素。土壤缺硼,应在基肥中适当增施含硼肥料,出现缺硼症状时,应及时叶面喷施0.1%~0.2%硼砂溶液,7~10天1次,连喷2~3次。

⑧控制温湿度 采取高畦地膜覆盖全部垄背及垄沟栽培方法,大行距80 cm,小行距50 cm,起垄高10~15 cm,降低空气湿度;棚膜用长寿无滴膜,以减少水滴浸湿柱头;采用滴灌法灌溉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开花期只要地表不干,一般不需灌水,以防湿度过大。建造保温性能良好的棚室,保持棚内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5℃以上,最低温度不低于0℃。正确确定开始保温的时期,一般于10月底11月初,日温为16~18℃时进行保温,使花期的温度比较容易控制在适于授粉受精的范围内,并能通过通风换气降低棚室内湿度,而使温度不至于过低,以利于提高授粉受精率。

⑨广泛采用无病毒种苗 克服因病毒感染所带来的种性退化问题。

上一篇:魔芋软腐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下一篇:设施栽培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