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操作当中如何正确看待技术分析

时间:2022-09-10 10:41:47

在实际操作当中如何正确看待技术分析

摘要:多数股市投资败阵下来的人不是埋怨市场对投资者不公平,就是认为根本没有人能在股市中赚到钱,尤其是几年熊市下来,反复亏损带来的心理折磨让不少中短线投资者逐步退出了交易。中短线投资者做交易的依据通常都是技术指标包括一些投资者自创的指标,投资者反复利用技术指标交易而最终又以亏损收场,便认为技术指标作用太小或者根本没有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之所以技术指标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是因为投资者还没有完全理解透技术指标的原理,没有充分理解它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一方面投资者没能够充分利用技术指标的优势来看透K线图背后隐藏的含义,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指标对行情预判出错的次数多了,多数投资者自然无法坚持使用下去。本文将尝试纠正投资者应用技术分析的一些误区,以及浅析怎样从简单的技术形态入手来解析K线图背后隐藏的含义。

关键词:技术指标 技术分析 K线 短线交易

首先,做中短线交易,不管你使用何种指标,亏损总会找上你,这是确定的,正如拉瑞・威廉姆斯所说“亏损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当你根据技术指标来进行交易,反复碰上亏损从而使你误认为技术指标失灵了,而事实上,某个特定的技术指标并不能保证相应的每一次交易都是成功的,它的作用在于在特定的情况下预测成功的次数比预测失败的次数多。包含两个意思,一是特定的指标要应用在特定的情况下,二是它总有预测失败的时候但长期来看成功的次数多过失败的次数。这里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技术指标时需要接受预测失败而导致的交易亏损,只有在交易次数足够多的情况下它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且每一种技术指标都有它的局限性,它的预测原理以及适合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必须非常熟悉。比如超买超卖类型指标对箱体振荡走势准确率非常高,MACD配合移动平均线指标对单边趋势行情很管用;而反过来如果把均线相关的指标用在箱体振荡行情,而把超买超卖类指标用在趋势行情里则亏损次数会大大多于盈利次数,交易简直就是反复打自己耳光。所以在使用指标之前,该指标的优势和局限性必须要搞清楚。

然而在某种类型的行情开始阶段,我们是无法看出它的类型的,那么亏损自然会随之而来。即使判断对了行情的种类,技术指标也用对了,由于随机性事件的干扰,也只是在一定的概率取得成功。这又引发了下面的问题:如何才能冲掉这些亏损?只有两种方式才能克服这种亏损,我们必须将亏损的交易次数维持在相对低的比例而获利的交易次数维持在相对高的比例,或者让每笔平均亏损的金额小于每笔平均获利。用公式来表示:每笔平均获利×获利概率>每笔平均亏损×亏损概率。因此对于中短线投资者,当牢记这个公式后,对亏损的恐惧心理自然就消除了,因为我们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在交易,明白亏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利润是靠多笔交易逐步积累起来的。每次入场之前我们都会考虑好如何退场,该止损时毫不犹豫,因为每笔亏损幅度控制不当(比如部分投资者因为亏损所以将原定的短线交易改成长线)便决定了我们无法长期积累利润;同时我们也会计算好赢利出场的位置。合适的止赢和止损幅度应跟我们所使用的技术指标相关,在不清楚的情况下则需要对历史数据做一定的统计分析,以便于使用恰当的幅度使我们能够在多次交易中逐步积累利润。并且不要忘了止赢和止损幅度还跟个股的活跃度相关。

如果以上的事情很难做到,那么就很难在短线交易尤其是高频率的短线交易中立于不败。但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我们可以挑选一些成功率相对较高的技术指标形态来做频率较低的短线或中线交易。要能够选择成功率较高的技术形态,通常我们需要善于观察K线图背后隐藏的信息。其实当K线图能够连续10天左右以阳线报收就暗示了这只股票的走势非同寻常,因为大盘在十个交易日内通常都是有涨有跌的,大盘的K线总是阴阳交错的。而这只股却每天都在上涨,最可能的原因是有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在关注着它,并且开始迫不及待的建仓,这种完全忽视大盘涨跌的资金流入往往暗示着该股票基本面正发生很大的改善或者即将有较大的利好,这些便是隐藏在K线图背后的信息。一般的投资者,发现连涨10来天的股票,如果不细心思考,往往都觉得涨得太多了,要买也要等回调后再进,那么机会就错过了。

最后,应用技术分析做中短线投资,最好能抛开基本面的分析,不要追随财经新闻跟风炒作,这是中短线投资和长线投资的最大区别,长线投资基本面无疑是最重要的。相反,一些基本面的信息可以作为反向参考来辅助中短线技术分析。比如当技术形态出现买入信号时,股票的当前的业绩也可作为反向参考,业绩较差风险反而更小,因为业绩差的股票一般投资者是不会关注的,关注它和买它的人往往对它了解透彻,那么当它能形成上涨形态时就说明了一切,这样的股票往往在后续有业绩大增的利好出现;而如果业绩太好股价又很高,反而要考虑是否到了获利了结的时候。以上观点只是技术分析应用的很小一部分,还不及冰山一角,但希望能给投资者纠正一些常犯的错误和提供新的分析角度。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陈保华.证券投资原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普林格.技术分析.任若恩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戈登・J・亚厉山大,威廉・F・夏普等.投资学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下一篇:简述《资本论》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