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探究

时间:2022-09-10 08:07:22

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探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林业资源呈现出短缺迹象,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林木的过度开采促使林业资源迅速减少,还与林业资源自身有很大的关联,主要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如再生周期长、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而保护林业资源,完善林业造林工艺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林业的目标。

关键词:林业资源;林业造林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72

我国属于林业大国,林业覆盖率相对较高,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林业资源发展遇到一定的困难,如不及时解决,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利。虽然我国也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但是这远远低于损耗量,文章主要探讨了林业资源发展现状,阐述了林业造林方法,以此提升造林成活率。

1 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现状分析

林业资源过度砍伐引发了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近些年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逐渐提高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采取相对有效的措施进行树苗栽植,并颁布与之相关的林业资源保护条例。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增长势头良好,损耗量严重的现象有所缓解。但是林业造林方法还有待于完善,很多树苗在栽培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造林方法的落后还导致了林业资源增长速度无法满足社会所需,因而我国林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更新造林方法,提高造林质量。

2 林业造林方法

2.1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它又被称为营养繁殖,或是无性繁殖,这种造林法主要借助苗木营养器官,或是地下茎,继而培育成苗木。相较于其它造林法,这种造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无需实施苗木培育,并且工作效率极高,还能降低造林成本,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造林方法,苗木成活率明显得到提升。但是这种造林法也存在一定的弱势,即其受母体影响极大,对于地质条件也十分挑剔,因而这种造林法无法大面积使用。

2.2 移植造林法

移植造林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移植的方式来进行苗木的栽植,这种方法对于苗木的要求极高,必须是各系发育相对较好的苗木,正因为有着这样严格的要求,因而苗木具有极强的适应力,且抵抗力较好,最重要的是对于环境的要求极低,在栽植后,苗木自身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移植造林法由于其自身的优势特点,成为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造林方法。移植造林涵盖2个程序:进行苗木的培育,移植造林对于苗木有着严格的标准,主要有移植苗、营养繁殖苗、播种苗,而且这些苗木都是经过精心培育,出自专业花圃,当其达到试栽苗龄,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即起苗、选苗、分级、包装、运输,上述过程全部完成之后,就可以实施第2个程序,就是苗木的栽植。依据造林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整体方法,主要分析2种情况: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针对全面整体方式而言,其应用最广泛的是地势平坦区域,而局部整体又可以细化为2个部分,即带状整体、块状整地。在栽植过程中,对于苗木根系的培植最关键,必须使其保持湿润状态。当苗木栽植完成之后,进行适当的浇水与培土,还需实施除草与施肥,以此增强苗木抵抗力,进而促进苗木成活率的提升。

2.3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在我国苗木栽植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具体的播种方法有5种,分别是撒播、块播、条播、穴播、飞播。针对撒播来说,在选择好树种之后,依据恰当的厚度,均匀播撒树种,使其在造林区域分配均匀,用土壤将其覆盖,撒播方式相对而言具有自身的优点,工作强度相对较小,特别适合于想要绿化,但是劳动力短缺的地区,但撒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易受环境影响、种子成活率较低等,因而通常情况下,造林不会选择这种方式;而条播主要是指播种过程中,依据合理距离实施间断播种,或是连续播种,这种播种方式工作效率极高,唯一不足之处就是种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适合于次生林栽植;穴播造林法主要依据一定的穴,按照适当行距实施播种的方法。实施穴播过程中,每个穴中种子数目固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种子浪费,又能保障种子的成活率,但是对于穴的距离必须适当;所谓飞播造林法,就是依靠飞机撒播树种。这种播种方式速度较快,工作效率相对较高,但是存在成本过高的弊端,播种均匀性也难以保证,致使种子消耗量较大,因而这种播种方式适用面较窄,基本用于人烟相对较少区域,或是交通不便地区。

3 结 语

林业资源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大的功效,因而必须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林业造林方法的不断优化可以提升苗木的成活率,文章重点阐述了几种林业造林方法,以此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芳.林业资源分析及林业造林方法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3(08).

[2] 朱晓红.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

[3] 古国伦,潘锋.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简述[J].南方农业,2015(06).

上一篇:刍议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下一篇:论述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