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的一缕新风

时间:2022-09-10 07:55:50

习作教学的一缕新风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生活面狭窄,作文题材单调,作文批改效率低,作文评讲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都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氛围,激发写作兴趣,定能收到较显著的效果。

一、多功能的多媒体,为学生打开习作兴趣的大门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走进生活,去品其情趣,才会有写作的欲望,从而逐步养成动笔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作文课上学生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着头皮写成的文字往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走进生活,远离生活,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人生的新鲜空气和时代气息。而运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恰恰能弥补学生的“生活空白”。因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的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混沌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作文仍然空洞无物,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留心观察,或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新课标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而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心观察,难于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使他们对周围的人、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懂得去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到写作文时,或无话可说,或言语不多,或言之无序。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有限的实物或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认识新事物,局限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可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对反映事物现象或发展过程的画面精心“剪辑”。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的特点,对训练的内容有效地、形象地展示出来,对需要重点观察的画面进行任意定格、重播再现等,为学生提供可控观察。

如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观察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抓特点写出其外形、生活习性、脾气等。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和几段小狗的活动视频放入课堂。学生通过阅览图片,欣赏生动的视频,教师再按从部分到整体,再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让学生按刚才的观察顺序说一说小狗可爱的外形特点。由于电脑显示的图片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也较为直观,结果他们个个神采飞扬、信心十足。就连平时作文困难的同学也举手发言了。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也较有序而细致,因而个个言之有序。

三、生动的多媒体,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想像是创新的源泉,感知是想像的基础。儿童的想像往往是借助色彩、形象来进行的,而多媒体能提供和谐的旋律、清晰的画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感知度,为学生的想像提供丰富的材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与教学相一致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想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讲《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运用五幅图片。分别是:①小猴子掰玉米。②小猴子扔掉玉米摘桃子。③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④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兔子。⑤小猴子最后什么也没得到,两手空空地回家了。当讲到第五幅图时,我提出问题:大家想想,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又会怎样呢 ?这时同学们的想象活跃起来了,再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编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同学们的想象不但丰富,而且非常有趣。我便趁热打铁地让学生把续编的故事编辑成博文发上班级博客。学生个个热情高涨,纷纷把自己的作品放入博客日记,而且完成的速度惊人,作品质量颇高。由此可见通过借助多媒体进行想象训练,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上一篇:音美协作有效教学让艺术之花光彩绽放 下一篇:音乐欣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