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素质下滑的思考

时间:2022-09-10 07:53:07

小学生素质下滑的思考

摘要: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都得到发展与提高。但是,小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等多项素质指标明显下降,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呈下降状态,课堂上的见习生呈上升趋势,近视率居高不下,小学生肥胖现象有增无减。介于学生体质发展不容乐观的前景,分析形成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不容乐观;身体健康;营养过剩;返璞归真;健康思想

一、体质下降的原因

1.误解课标,以虚充实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健康观”,因此,有些老师对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三者之间的定位有失主次,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三者同等重要,更有甚者,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体现社会适应能力,加重心理健康的教学比重,使体育课堂教学目的本末倒置,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与增强大打折扣。

2.实施匮乏,安全慎用

近年来省教委对农村小学体育实施非常重视,添置了篮球架、乒乓桌等体育器材,然而对于本就非常匮乏的学生数较多农村小学来说虽为雪中送炭,却也是杯水车薪,雨天操场泥泞不堪,雨后几天无法正常上课,晴天风起沙涌,严重制约着学生体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增强与提高。学校的一些组合器材,为安全起见,都是封闭管理。现实陷入了有些器材不敢用,能用的器材又严重缺乏的尴尬窘境。

3.轻视体育,重视智育

虽然教育方针中提及德、智、体三方面要得到全面发展,不可偏废,然而重智育轻体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很少学生家长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过于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绩,以一好而遮百丑,忽视其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学校、家长、社会还是紧绷着高考及升学考试的那根弦,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提升,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成为一道高耸的屏障与拦路虎。由于农村小学的场地与器材的匮乏,因此教学内容枯燥重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日趋淡漠,加之升学考试的那根独木桥的拥挤,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积极性怎会高涨。

4.缺乏劳动,营养过剩

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严重缺乏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庭作业之余,有时间围着电视、电脑,热衷沉溺于此,造成视力、体质日趋下降。

二、针对原因采取的对策

1.解读课标,返璞归真

确实认真解读新课标,领会新课程所提出的体育教学改革内容,返璞归真,还新课程标准的本质性面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体能、技能、技术及运动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刻苦锻炼、勇敢拼搏的精神。因此,在现今学生体质下滑的情况下,体育课堂教学在一定承载必要的运动负荷前提下,切实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培养调动学生的运动参与情趣,实现这三者的和谐统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2.因地制宜,增强体质

在省教委大力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环境的同时,我们农村小学自身也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自然地形跑,冬季长跪等。让学生自制小沙包,自带短绳,在课堂教学与课间活动中,组织学生积极锻炼,增强体质。挖掘学生中具有对抗性负荷量的自发性游戏,融入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增进了学生自主能动性,开拓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重视体育,全面发展

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的主要途径,还是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因此学校体育必须保障教学的实效性与时效性,确保学生的体质锻炼时间,学生的身体健康实实在在地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制订制度,落实计划,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层层深入有步骤地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地协调发展。每位体育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绷紧每节课堂教学的质量弦,理清新课程的教学思想,认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必须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为己任,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向每个40分钟要质量,让学生在每个40分钟里体能得到锻炼,智能得到提高,体质健康得到发展。诱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思想。体育锻炼,体能发展成为每位学生的个体需要。

综上所述,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因素很多,扭转这个现象可能要有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们作为一个农村小学体育工作者,必须排除困难,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提到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使体育教学课堂返璞归真,让铅球、耐久跑、山羊、跳马等体能锻炼项目重返课堂。摒弃浮华的形式主义,改进体育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时效性,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健康思想和锻炼习惯。学校、社会、家庭应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慧,浅谈“体质下滑”的认识误区.体育教学.2007-02。

[2]郑伟锋,由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反思体育课程与教学,体育教学。

上一篇:低年级“成语”教学四法 下一篇: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