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二代”来临

时间:2022-09-10 07:30:11

计划三至五年建成

历时一年的调研和验证,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日前签发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整体框架》,这意味着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初具雏形。

今年1月,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监管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成果,完善监管规则,更新监管理念、制度和方式,不断提升监管有效性;保险业要强化偿付能力监管。

为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顺应国际金融保险监管改革的潮流,实现与国际保险监管规则接轨,保监会决定启动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出台了建设规划。

今年4月,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正式启动,项俊波担任工作组组长。

5月14日,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副主任江先学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作为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整体框架确立了“三支柱”框架体系。

江先学称,偿二代的整体框架主要确立了“三支柱”的监管体系。第一支柱是定量资本要求,主要防范能够量化的风险,要求保险公司具备与其风险相适应的资本。第二支柱为定性监管要求,是在第一支柱的基础上,进一步防范难量化的风险。包括风险综合评级、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监管检查和分析,以及第二支柱监管措施。第三支柱则是市场约束机制,是引导、促进和发挥市场相关利益人的力量,通过对外信息披露等手段,借助市场的约束力,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业内人士认为,建设“偿二代”,对于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增强监管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行业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提升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地位,促进我国保险业科学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建设小组的时间表显示,偿二代建设规划提出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第二代制度体系,分五个步骤加以推进。分别是总结评估阶段、专题研究阶段、形成制度阶段、测试完善阶段和实施阶段。具体时间是:到2014年底之前,根据前期专题研究成果,形成第二代制度体系征求意见稿。2015年开始,用1至2年的时间,征求行业意见,进行多次定量测试,并修改完善。

中小险企面临挑战

“偿二代”引入多指标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不同风险有望实施差别化的偿付能力监管指标。分析人士指出,在差异化监管机制下,治理优良、内控严密、风险结构合理的公司将受益。

“‘偿一代’以规模为导向,而‘偿二代’以风险为导向,因此,今后即便两家保险公司保费规模一样,但资本要求却不一定相同。”中国保监会财务会计部财务监管处处长赵宇龙表示,“偿二代”通过更专业的模型考虑保险公司资产负债风险,对资产管理水平比较差、承保风险大的公司资本要求将会提高。因此,“偿一代”很难区分好的和坏的公司,但“偿二代”可以。

而在投资渠道方面,分析人士指出,“偿二代”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保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和资产配置。而大的保险公司在另类投资和债权等新领域投资上会更具优势,这些项目由于投资时间长、收益率较高且稳定,更符合保险资产的投资特性,利于大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收益提升。

此外,“偿二代”对产险寿险公司的评估标准也会有所差异。业内人士指出,产险公司的承保风险、业务质量等因素在“偿二代”标准下对资本要求的影响将会增大,而寿险公司对利率风险则会更加敏感,资产配置风格的不同将会导致其资本需求的差异。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认为,出现新一轮融资潮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会让一些资本退出保险业。“当然,方案一定会进行分类,对于规模大、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而言,‘偿二代’的影响不大,但是,一些中小机构可能会遭到较大挑战。尤其是一些寿险公司,理财业务占比多,比较‘吃’偿付能力。”

上一篇:“大病保险时代”正式开启 下一篇:河北保险业客户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