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而不赏若明珠蒙尘

时间:2022-09-10 07:17:30

曾应《收藏・趋势》之邀,几年前写过一篇关于收藏者雅集之趋势的文字。现在来看,这股雅集之风已经蔚然可观。今再受邀,开专栏著文字于《收藏・趋势》,在这样的当下,实感压力之大。从2000年迈入复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到毕业后艺术品拍卖行业跌跌撞撞的八年,自忖多多少少有些心得和感受,也愿意整理成文字与藏友分享。藏深似海,艺无止境,终其一生难穷万一。江南顾氏藏书不知凡几,尚名“过云”,故与编辑相约,以“一孔之见”开其栏,分享所见所思所得与诸友,并求教于方家。作为首篇,实不知如何着笔,先呈几个自己最近在思考的话题,与大家讨论,希望于藏友的收藏以裨益。

古董又叫古玩,收藏更常用一个“玩”字,而此中境界最高者,当为王世襄老先生,而王先生的境界便在于玩出藏品背后的文化。重视藏品背后的文化附加值,是首期想要讨论的话题。目前的艺术品市场,最为广大藏家认可的就是所谓的“流传有序”,在流传过程中的文化属性与文化附加值往往是构成高价拍品的核心因素。藏而不赏若明珠蒙尘,藏友不可不慎。

今年北京匡时秋拍征集到一件田黄随形方章作品,温润素洁,品质上乘。文字不多,只有“未谷作于京师日南防”边款和原装紫檀盒上“桂未谷制印 王光烈”几处简单的信息。然而经过细致的文献检索和繁复的文字推敲,我们层层剥茧似的诠释出其相当丰富的文化附加值。

首先,“坊”古同“防”,边款“日南防”据史料记载有两解。一是据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记载,日南坊为清代京师十坊之一,明清之际多有官员、文人居住在此。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同治年间军机大臣李鸿藻及曾国藩、左宗棠等一应清末名臣。其二据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所述,北京大兴县北城有日南坊一地,而翁方纲即为直隶大兴人。

其次,印文“琢研山馆”,据考,十年前上海敬华春拍有清宋葆淳同名画作,此画为宋葆淳为云谷先生所绘,画中有翁方纲、袁枚跋。(翁方纲跋文著录于《翁方纲年谱》)云谷当是乾隆时期松江知府孔继。孔继一作继,字阴泗,号云谷,一作樗谷,山东曲阜人。孔子裔。工墨梅,尤善写影,兼工篆刻,家藏汉印甚多。李彦章刻本《复初斋文集》卷1记载“孔继又与桂未谷馥为同乡朋友,曲阜桂馥未谷力任校,数年於兹矣。又得其乡人孔继雩谷出赀开雕而未有旧本。”由此可知桂馥与孔继关系非同一般。而据此画中袁枚跋可知云谷乃袁氏姻亲,性嗜研,赴都就职亦不忘携研相随,名士桂馥尝为题“琢研山跋”此即斋名为画意者。有清一朝,朴学盛行,金石篆刻更是成为了文人间修身养性,以文会友的重要媒介。而随着清中期田黄石的备受青睐,文人间互以所篆田黄石馈赠好友更是成为一时风尚,此方田黄随形方章恰恰为我们再现了康乾盛世文人间雅集唱汇的情节,成为了不可多得的集古董价值与历史人文价值于一身的珍玩。

此外,收藏者王光烈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这位东北篆刻名家,多为白石等人制印,之间颇有交往,且是民国时期颇具影响的书籍评论家与金石收藏家。由此,从康乾盛世延续到民国的文人唱酬之雅,呈现在我们面前,一颗小小图章的文化附加值也将其内涵与身价凸显到相当的位置。

这个例子可以发现,对作品文化附加值的发掘,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失望与惊喜,当一个个文化现象被呈现出来,当一段段文化故事被重现,收藏的真正乐趣亦在其中。当然文化附加值更加直接的作用,是将作品的市场价格提到一个同类所不具有的高度,相信这件作品在秋拍中应该亦会去的不错的成绩。

上一篇:跨越西洋油画的门槛 下一篇:走近第聂伯河的“帝王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