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时间:2022-09-10 06:54:06

探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我们把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的知识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去,通过在培养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充满欢乐、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主动、自觉、活泼地参与体育运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爱好,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情感及能力。

【关键词】培养和激发;体育教学;主动;体育运动

素质教育要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培养其兴趣,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以及终身体育意识情感与能力的培养,活跃体育课堂气氛,达到体育课的目的。那么,怎么做才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呢?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基本方式

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育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

中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是体育兴趣和爱好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我们所要面对的正是这一特殊阶段的学生。要使学生对体育课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期待心理,就必须靠教师对体育课的精心策划。

1.教学内容要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学生对该项运动产生了兴趣,并有了求知的欲望,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要系统地、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从基本技术开始,教材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能接受,如果教材难度太大,太复杂,就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信心,从而使兴趣降低,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在教学中,要结合基本技术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在长时间内始终停留在一种或几种单调的形式上,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总之,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一定技能技巧,不仅使他们的体质得到增强,也使他们从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只有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能使学生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体。

2.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针对中学生活泼、充满生气、好奇心强的个性,可以采用灵活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对于中长跑教学,许多学生,特别是女生往往产生厌跑的心理,常常找一些借口来避免参加练习,或是抱着应付心理来完成,这时,教师就应设计多种方案,进行定时跑、变速跑和走跑交替等形式的练习;也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追逐跑,增加学习兴趣,从而消除学生的厌跑心理,使其积极参与练习。

竞争能调动人的潜能和兴趣,因此,竞赛性活动也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上引入竞赛活动,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排球垫球练习往往是乏味的,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围成一圈,进行垫球时间最长的组就为获胜组。这样,学生兴趣大增,就把学习热情调动上来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体精神。

3.使用正确、优美的示范和形象生动的讲解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的一大特点,体育课为了传授知识技术、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素质,一般开头总是先通过讲解和示范。优美正确的示范动作不仅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视觉表象,还可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提高其兴趣。一个生硬勉强的示范动作,往往难以引起学生对该动作的兴趣,而一个准确、熟练、优美、洒脱的示范动作则会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如快速三步转身上篮动作,要连贯、准确、刚劲、有力、一气呵成,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讲解和示范是相辅相成的,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讲解涉及到语言的运用问题,语言是人们学习、工作、交往与沟通的工具,也是体育教师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体育课的目的、任务、要求,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去实现;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体育教师的语言去传授;因此,教师的讲解就要求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要做到简练、准确、生动、幽默,富有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这是激发兴趣、加强记忆、领会知识的重要手段。

4.体育教师应掌握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及时鼓励和激发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心理活动会影响其上课的热情和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外部表现,掌握学生内部活动与变化,学生外部表现,主要包括注意力集中与否、情绪如何、动作完成如何、出汗程度、脸色变化等,从中获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力情况及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控教学活动。而学生内部活动与变化,主要指心理和生理活动等。教师对学生动作完成情况、相互帮助保护情况、在课堂上的表现,都要及时做出公正、恰当的评价,对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应细心捕捉并及时表扬、鼓励,这将会满足学生的心理活动,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二、让中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具体措施

个性的核心就是创造性。创造性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压抑的教学气氛只能窒息学生的创造性。为此,要活跃课堂气氛,发挥体育课的作用,除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外,还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1.创建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必须彻底清除“师道尊严”和“教师中心论”的影响,摒弃“一言堂”和训斥、体罚与变相体罚、打骂学生以及停止学生练习、剥夺学生权利的错误做法。否则,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以至对立,学生不可能在紧张对立的师生关系中主动地进行体育运动,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尊重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学生,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是可敬、可亲、可信的人。

2.多运用激励的教学评价

青少年学生具有喜欢模仿别人的特点。教育者一方面要言传身教,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练习,如一名差生在动作方面还有毛病但已做出很大的努力,有明显进步,就应给予肯定和表扬。这对于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重要意义。激励性评价的重点不是放在学生完成了某一动作,而是侧重于学生对该动作的学习态度、积极性、主动性和进步情况。因为人各有所长,有的学生对体育动作掌握快,而有的则比较差。所以要针对情况进行适时表扬。因此,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和评价,应及时的进行引导和帮助,用学习效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他们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3.对学生采用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授新动作时要考虑难度,也要考虑可能性,如果采用统一的教法则有的差生由于动作的较难而产生惰性,主动性也会降低;而对悟性较高的学生则会产生由于简单而失去练习的兴趣,因材施教反映了教学的差异性,在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应兼顾“两头”,既要择优施教,也要做好差生的转化,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兴趣,也会使学生参与体育练习。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材、教法等因素所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预防这些问题的产生,产生以后要及时的解决。要活跃课堂气氛,发挥体育课的作用,必须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就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志其趣;创造情景,以诱其趣;巧妙设题,以引其趣;及时评价,以稳其趣;教学灵活,以增其趣;展开竞赛,以激其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好学、乐学、爱学、主动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兴趣投向体育,进而培养起他们对体育的爱好,并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育觉悟,锻炼意志品格,培养思想品质,使学生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祝蓓里,季刘主编.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社,2001-06.

[2]李祥主编.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4.

[3]王则珊.试论体育兴趣、爱好与习惯[J].体育科学,2000(4).

[4]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3):106-107.

[5]季浏.体育与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05.

上一篇:探讨传统文化中的“五伦八德”理念与中学德育... 下一篇:谈谈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