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账 第7期

时间:2022-09-10 06:36:29

国务院“限塑令”6月1日正式实行后,各商品零售场所不再提供免费塑料袋,也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老百姓使用了几十年的免费塑料袋,成为历史。笔者走访了申城各商品零售场所,注意到,具体执行情况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譬如,同等规格的塑料袋,不同店家售价就不一样,这让百姓心存疑惑。

“限塑令”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官方称,这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手段之一,目的是引导、鼓励公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业内人士测算,全国实施“限塑令”,将使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对此,有专家认为,对塑料袋进行有偿使用,是利用经济手段治疗人们的白色污染“依赖症”,最终实现由“限塑”到“禁塑”。

可以看出,“限塑”的根本目的是最终让塑料袋退出历史舞台。而使用塑料袋的白色污染“依赖症”,其实并不是单单老百姓养成的,而是在没有料到塑料袋最终是环保杀手的时候,由政府、企业、商家、百姓共同促成的。用与不用,扭这个弯其实并不难,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了,老百姓乐于不使用塑料袋。

据相关报道,塑料袋又分为普通塑料购物袋、降解塑料购物袋以及淀粉基塑料购物袋等,也就是说,一部分塑料袋符合环保要求,一部分塑料袋不符合环保要求。那么,限制塑料袋使用的关键不是谁亏本的问题,当然也不是商家当不当“冤大头”的问题,而是停止一切非环保塑料袋生产的问题,问题的根源解决了,还在乎细枝末节吗?

商家似乎一直在给顾客便宜,而实质上买的永远不如卖的精,未限塑时,成本已经打进了商品里,“限塑令”一经施行,塑料袋要钱了,也没见商品重量增加半分,仍然是原来的份量,这不仍然是向顾客额外转嫁了危机吗?

“限塑令”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姓愿意挎着菜篮子布袋子上街购物。但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给老百姓一笔明白账,该收费的塑料袋,应当统一价格,防止价格欺诈;老百姓已经花钱买购物袋的那部分损失,应当由商家在原来的份量上补足,而不能限塑与不限塑一个样。

同时也应当看到,“限塑令”的关注点不应在老百姓身上,而应当在生产厂家和商家身上,没有厂家的生产,又怎么可能出现非环保的塑料袋?没有商家的推波助澜,老百姓又怎么可能用上“免费”――实际已经花钱的塑料袋?因此说,生产出更多的环保、实用、便利的购物袋并进行价格干预才是禁塑的关键。

上一篇:丰富多彩的奥运会火炬传递方式 下一篇:民生为重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