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和路径

时间:2022-09-10 04:12:10

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和路径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影响到世界各国,我国已有8万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大量工人失业。这场危机对经济影响之大实属近半个多世纪来之罕见。然而,一切事物发展都有它的两面性,把困难变成为机遇、把压力转变为动力,对企业成长壮大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我们应趁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寒冬”期,理顺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由过去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加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等粗放式经营,转变到十七大提出的“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经营发展方式上来。

[关键词]中小企业;机遇;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8-0056-03

[作者简介]李扬林,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邱家明,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经贸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江西 南昌 332000)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

经济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作为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其发展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变。例如,日本一大批中小企业正是从石油危机前的“数量经济”,到石油危机后的“质量经济”的转型中迅速成长和壮大起来。石油危机前“大型企业的全盛时代”转变为石油危机后“中小企业的活跃时代”。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影响到世界各国,受此影响,我国许多企业也纷纷倒闭。然而,也应看到,这次危机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的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住机遇,化“危”为“机”,促进企业发展。

(一)加大政策倾斜,抓住三大机遇

1.全球产业转型机遇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存在重新调整的客观要求。从制造业部门的角度看,目前全球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区域,其中,东亚地区是以中、日、韩为代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制造业中比重从3%提高到2007年的13.2%,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位居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大国。

金融危机在客观上加速了西方国家制造业的不景气,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契机。目前,尽管我国宏观经济同样面临周期性下滑趋势,但制造业的景气度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在金融危机后的产业格局调整中,我国应强化自己的制造业中心地位。

2.产业升级机遇

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机会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经济在遭遇金融危机重创之后,将陷入衰退或衰退的边缘,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这将对我国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特别是我国实行的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代表的税制改革和一系列产业转型政策的实施,必将给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和企业产品升级创造新的机会。

3.扩大内需政策机遇

国务院总理于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项措施,启动了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的一揽子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计划。中央的决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二)加大信贷支持,抓住健全融资体系机遇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一是应进一步改善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投融资环境,解决融资难、信贷难问题。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推进风险投资机制和贷款担保机制的形成。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是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保险机制、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使资本市场成为科技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继续把中小科技企业作为扶持重点,加大对高成长性中小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吸收银行资金、激活民间资金、引进国外资金、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应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加强政、银、企的合作,为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创造条件。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行业协会与银行业协会之间良好的长效沟通机制,共同提高为中小科技企业服务效率和水平。同时,应通过行业协会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协调、仲裁和处理经济纠纷,制裁和惩罚市场中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取缔不正当竞争,保护合法竞争。此外,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助手、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培训教育等服务工作。二是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而言,中小型金融机构对中小科技企业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督效率高、管理链条短、经营灵活、适用性强等优势,作为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得到大力发展,尤其是要重点扶植一些规模较小、机制灵活、管理健全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使其在数量、规模、资金等方面进一步扩大,进一步提高为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服务效率。三是应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企业的诚信度。中小科技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善经营条件,提高竞争能力,以诚信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企业应通过有效运用资金,加快资金的良性循环流动。如对于未来有很高市场占有率的新产品,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使本企业的产品在同类商品中率先占领市场,尽快使企业有资金回笼收益,增大资金收益率。应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小科技企业要发展横向联合与合作,通过订立技术合同、联合协议以及相互人股参股等多种形式,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有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合作生产、合作经营,加快成果转化速度,提高成果转化效益,扩大科技产业规模。

(三)加大智力支持,抓住建立纳才机制机遇

智力的支持实际上就是企业的人才问题,人才是“拉动经济进步之犁的骏马”(Thomas Davenport,2005)。如果说20世纪的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它的生产设备”(Peter Druek,1999),那么21世纪的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就是它的人才。

从企业吸引人才的角度看,尽管大企业有吸引人才的优势,但中小企业在这方面也有其特点。其一,大企业庞大的组织和指挥系统的存在,科技人才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企业组织越大越容易僵化,因为有“树大遮荫”的想法,难以提出独创性的建议。其二,现实生活中,一味追求“规模利益”而变得过分庞大的企业,往往因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而破产的情况已不断发生,如在日本石油危机之后的经济转型中,一些大的公司如兴人(1975年)、安宅产业(1977年)、大泽商会(1984年)、利卡(1984年)等相继倒闭,而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管理层级少,因此,在面对经济形势变化时容易及时调整,所谓“船小易调头”。

从员工的自我发展角度看,中小企业可能较大企业更具吸引力。据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教育部门的调查数据显

示,近几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在中小企业的就业比例已超过50%,大大改善了过去中小企业高校毕业生数量较少、员工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所需的人力资源。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中小企业应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在当前中小企业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自身存在“先天不足”(资金、人才、技术匮乏)的情况下,发展中小企业需要转变思路,另辟新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深挖市场盲点,做强中小企业

所谓市场盲点即市场的空白点。在这里指中小企业应善于寻找市场中出现供小于求的商品。在金融危机的袭扰下,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在不断下滑,大部分商品都供大于求,很多企业都在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其实,只要回头留意身后就会发现仍有一批“盲点”产业,比如老年产业,特色快餐业等。“盲点孕商机”,中小企业应努力通过挖掘市场盲点,整合资源,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强中小企业。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要坚持“三化”――细分化、体系化和简单化。

组分化就是中小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把整个产品市场划分成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细分有利于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巩固现有市场、制定最优的营销策略和战略,更是中小企业开发市场、参与竞争的有利武器。比如,生产服装的中小企业,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量锐减,如果一味追求做大生产量岂不是“雪上加霜”,可以尝试在生产前就细分市场,寻找新的商机。比如,可以生产特色老年服装,这样,可以从增加的老年服装市场弥补其他市场的萎缩,同时,还可增强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体系化就是指中小企业与时俱进地制定、实施某一战略,随后制定后继跟踪服务和不断完善战略提升政策的系统。金融危机是严峻的,战略上我们要重视,同时,更要求战略的可持续性和战术的可操作性,中小企业只有因时因地制定战略,制定配套的落实措施,形成体系,才能用最小的经济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才能在当前金融危机下求生存、求发展。

简单化指在发展中小企业时要承认现状,不为力所不能及而苦恼,应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现有经济基础上,在可能范围内,尽最大可能促进中小企业一步步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做强中小企业。

(二)建立中小企业的战略联盟

1.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中小企业制度创新。通过科学选择改制形式,严格产权界定和股权设置,推进股权结构的合理化和多元化,形成企业追求技术创新的利益驱动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真正确立起企业作为技术投资、研究、开发的中心和利益分配的主体地位,建立知识创新、科技项目创新与效益相结合的“风险报酬机制”。并要逐步加大科技成果、管理知识等无形资产投资入股的确认比例,形成一个良好的聚才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科技精英,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倡导中小企业利用专业化营销、特许经营、虚拟经营和电子商务等手段发展

中小企业最有效的发展战略就是实行专业化营销,即在竞争定位、市场细分、营销策略与竞争策略等各方面实行专业化。特许经营实质上是一种企业“克隆”,它不仅对特许接受方有利,对特许授予方也是有利的。一方面,可以利用他人(特许接受方)的资金以及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优势,获得迅速的成长;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特许授予方的品牌、商誉、经营方式或管理技术优势,避免企业初创时的许多困难,规避市场风险,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生产经营的发展能力。因此,特许经营是比较适合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经营方式。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先进的信息手段,有利于中小企业发挥个性化产品优势,有利于降低促销成本、缩短营销链、节省单证费用、缩短交易时间、实现24小时的全球运作等优势营销,有利于中小企业利用虚拟组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为中小企业创造与大企业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3.要推动产业集群

通过对中小企业研究发现,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大多集中于两种类型:一类是分散型产业,其基本存在包括服务业、零售业、批发业、木料加工和金属组装业、农产品、风险型企业等。另一类是新兴产业,包括IT、NT、新材料、新能源企业。产业分工不断深化也使中小企业可以不再受制于规模经济。一些产业能够借助“地区规模经济”和“零部件规模经济”取代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通过企业内部分工外部化,大量的中小企业聚集在某个地区,在某一产品的上下生产链条上进行分工,形成企业集群的形式。

(三)尽快启动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适应了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创业板的启动,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向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新兴行业聚集,有利于改善这些企业的发展环境。一大批高成长、高科技的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可以加快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创业板还适应了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需要。创业板直接服务于中小创新型企业的直接融资需要,可以拓宽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使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及其他信贷、担保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等资金进一步汇集和投入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综合性金融支持体系将逐步形成,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将更加完善。创业板撬动的民间投资,将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力量。

此外,创业板适应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需要。中小企业解决了我国2/3的城镇就业,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尤其需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资本市场通过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出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提升投资信心,激励和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创业和创新的行列,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就业。

创业板还适应了拓宽中国资本市场深度广度,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需要。创业板适应了中小创新型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适应了广大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是推进我国多层次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扩大资本市场服务范围、完善市场功能、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钟永生.中小企业发展的途径[N].新财经,2008-12-03.

[2]陈乃醒,傅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5-2006)[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6.

[3]刘辛元.解析中小企业新的发展契机与路径依赖[J].生产力研究,2008,(12).

[4]曹一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0).

上一篇:世界金融危机下江西农民工回流及就业对策 下一篇:基于生态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