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幕后

时间:2022-09-10 03:22:55

尼克森石油储量超过20亿桶,这就意味着中海油的实际购买成本大约为9~10美元/桶。与目前80美元/桶以上的油价相比,中海油的并购很有赚头。

继2005年折戟美国优尼科收购案之后,中海油今年再度出手北美能源公司,欲出价151亿美元现金收购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

2012ff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将以每股27.5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尼克森所有流通中的普通股,这个价格比尼克森在纽约证券交易所7月20日的收盘价溢价61%。此外,中海油还将承担尼克森43亿美元的债务。

尼克森公司99%普通股和87%优先股持有人支持该项收购行动。9月21日,中海油在港交所公告称,收购计划已获加拿大法院批准。按照惯例,该项交易下一步还需得到加拿大联邦政府根据《加拿大投资法》进行的审批。

中海油目前没有透露该收购案的最新进展。但据交易宣布当天中海油披露的信息,若无意外状况,本次交易将在今年四季度完成。

胜算几何

加拿大政府目前已启动审批程序。根据《加拿大投资法》,联邦政府将在45天内作出相关决定,届时还可以有30天的后续评估。至于收购计划能否通过加政府审批,最早将在10月晚些时候揭晓,最晚则在11月底作出决定。

据前不久披露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lO位接受访问的加拿大人中,有7人反对这项交易,其中69%受访者认为政府应加以反对,较8月进行的同类调查高出12个百分点,只有8%受访者表示赞成。有外媒报道称,加拿大政府在批准本次交易上面临较大压力,或会加入较严苛的条款,包括设定雇员比例,以及在资本和研发开支上向中海油要求更明确的保证。

尼克森是一家全球性能源公司,成立于1971年。截至2011年12月31日,尼克森拥有9亿桶油当量的证实储量及11.22亿桶油当量的概算储量,同时在加拿大西部、英国北海、墨西哥湾和尼日利亚等全球几个主要的油气产区拥有石油、天然气、油砂及页岩气等资源。由于尼克森全球业务分布广泛,除了加拿大政府方面,这项收购案还需要美国、英国等国政府的批准。收购方中海油所属的中国政府亦需对此进行审批。

面对加、美、英、中四国政府监管机构的最终审批,中海油对通过中国政府的审批最为自信。在中海油7月份的最终协议里,中海油向尼克森承诺:如果由于中国监管审批的原因导致本交易没有完成,中海油将支付尼克森4.25亿美元的终止费用。

这种自信来自中国商务部的公开表态。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访加期间,不但游说加国政商界支持并购申请,还强调中国国企只是商业公司,会遵循当地法规运作,希望加国监管机构审查并购交易时,要进行公平和客观的分析。

英国也不会成为障碍。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长刘分析称,英国政府很少干预国外公司的对英投资,而且审查不受政党左右。

这样一来,起决定性作用的就只有美、加两国。加拿大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在美国页岩气革命后,作为加拿大能源主要进口国,近年来美国市场对加方需求大幅减少,而加拿大油气资源储量远大于国内需求量,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市场。这种情况下,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无疑是其最佳选择。

今年2月,加拿大总理哈珀访华行程中,推销加拿大的石油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如今尼克森内部董事会及股东多数同意两家企业“联姻”,加拿大政府想必也乐于做顺水人情。投中顾问高级分析师冯坡认为,尽管加拿大国内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声音,加拿大政府再三衡量之后,还是会倾向于批准这项收购。他表示,对于加拿大来说,这笔交易显然会带来“净收益”。“中海油提出的每股27.5美元的现金要约,比尼克森20天加权平均股价溢价66%。15l亿美元,这不是一个低价。”

至于美国方面,目前中海油已提交申请,要求美国对公司收购尼克森的交易进行国家安全审查。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助理主任郭海涛认为不必过分担忧,“尼克森在美国的资产并不多,通过审批的可能性是有的。”尼克森有约10%的资产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区域,如果收购成功,中海油将以另一种方式进入美国石油产业。这使得收购计划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批的不确定性增加。美国能源部官员此前曾表示,美国监管当局将对该交易进行严格审查。

因为中海油国家石油公司的身份,一些美国议员还对交易中国家利益与企业利润动机的交织感到担忧。2005年,中海油欲斥资185亿美元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被美方以涉嫌国家能源安全为由否决。一些业界人士担心,虽然时过境迁,中海油对尼克森的收购一样会被政治化。

近几年,美国政府对其他中国公司的收购交易基本上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唯一明显的例外是在那些被视为具有战略敏感性的领域,比如电信和防务。此前,中海油在美国完成了一系列收购,包括与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签署的两笔开采页岩气的重大交易,这些交易并没有像以前一样遭遇监管或政治上的阻力。

长期战略

此次中海油的并购价较尼克森的市值溢价60%以上,一旦并购完成,中海油还需承担尼克森原有的43亿美元债务,这意味着它的并购成本接近200亿美元。而据业内专家分析,能源企业并购溢价通常都在50%左右。

尤其是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后“一揽子”获得的油砂、页岩气、深海油气等各项资产的开发前景,业界的质疑之声仍广泛存在,其中针对油砂资产的诟病最多。油砂开发成本偏高,只有当国际油价超过80美元/桶以后才有商业价值,这个门槛基本和深海石油一样。这种情况下,持续高企的油价恐难支持油砂开发,再加上美国页岩气革命,油砂的开发变得越发渺茫。

还有专家指出,如果全球经济5~8年内恢复不到正常增长态势,将造成全球石油的供大于求。届时油砂项目或将拖累中海油业绩。同时,页岩气属于贫矿,需要很高的商业效率来支持开发,这也是为什么页岩气革命迄今只发生在美国的原因。

基于以上考虑,即使在中国石油圈子里,这笔买卖不划算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但中石油一位央企研究专家持不同意见。他说,截至2011年12月31日,尼克森拥有9亿桶油当量的证实储量及11.22亿桶油当量的概算储量,“尼克森石油储量超过20亿桶,这就意味着中海油的实际购买成本大约为9~10美元/桶。与目前80美元/桶以上的油价相比,中海油的并购还是有赚头”。

尼克森拥有的区块遍布加拿大西部、英国北海、墨西哥湾及尼日利亚,其中对公司收益影响最大的,是英国北海的多个原油开采项目,约占公司总收入的50%。7月19日尼克森二季度报表显示,由于尼日利亚项目和北海项目的增长,公司石油产量较一季度增长5%,现金流更增加3"6%;在墨西哥湾,公司旗下的区块业绩也表现亮眼。

同样重要的是,尼克森的主要资产均位于法治健全并有良好财税制度的经合组织国家。这些都属于中海油眼里的“最好的境外投资目的地”。在7月23日晚举行的媒体电话会议上,中海油CEO李凡荣称,“我觉得对价充分反映了其基本面,目前溢价与行业对比,应该也是合理的”。此外,中海油反复强调,这是一次战略性收购,着眼的不仅是尼克森的资产本身。

前述投行人士透露,中海油此次并购行动,既源于其高管层对未来国际能源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更与中海油自身的公司中长期发展策略密切相关,“因此出价贵不贵不能简单地以目前的油价判断”。

对于中海油,寻求海外油气资源一直是其重要的战略之一。以目前产量计,中海油的石油储量仅够开采9年,这一比例是世界主要石油企业中最低的之一。而完成此次收购将增加中海油30%的石油储量。

投中集团高级分析师冯坡认为,因为国内的储量有限,中海油一直在寻求海外收购,但阻力很大,进展缓慢。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中海油海外原油产量766万吨,天然气产量56亿立方米。而通过收购尼克森,中海油即可迅速实现海外产量年增1000万吨的目标。此外,凭借尼克森位于长湖的油砂资源,中海油在油砂开采领域的地位将大举提升,北美石油储量在其总储量中的比重也会从原先的6%增加到20%。

与此同时,在尼克森总部所在地卡尔加里建立中海油的中、北美洲总部,从而获得海外最大的资产管理平台,管理尼克森及中海油在加拿大、美国和中美洲的全部资产。

据路透社分析,收购尼克森之后,中海油的资产将覆盖全球各大洲,并能弥补在非常规油气领域资产和技术的双重不足,同时在不必依赖外国公司的前提下,获得钻探南中国海深水域的专业技能。因该宗收购案包括墨西哥湾的深水油田,将带来管理复杂业务和技术的专业技能,这些技能一旦被中海油吸收,其在南中国海的业务版图将得以扩大。

国企身份“双刃剑”

按中海油的计划,并购成功后,尼克森的管理团队将被保留,从而使其国际化管理、技术和经营能力获得利用。这一点对中海油至关重要。因为尼克森是一家典型的非常规油气公司。根据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董事程鹏的观点,非常规油气公司的专长不是项目管理和融资,而是技术。尼克森旗下的油砂、页岩气和深海油气资源,都属于非常规资源,技术开发难度较高。“如果买了开不出来,那中海油就亏大了。”

中海油与尼克森此前曾有过多次合作。2011年,中海油通过收购加拿大油砂生产商OPTI,与尼克森正式开始在长湖油砂项目上的合作。加拿大媒体报道称,尼克森股价走低,主要原因是其长湖项目遭遇挫折,未达成预期的7.2万桶日产量。在中海油注资长湖项目后,推动了项目进展,使尼克森股价暴涨。

与尼克森管理团队的合作,将进一步巩固中海油固有的深海优势。2008年,中石油和中石化即已获得海上原油勘探开采牌照。两大巨头的下海,使中海油这家全球唯一专注于海上油田开发的公司面临压力。通过收购尼克森,中海油将获得其在油砂、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以及深水勘探技术和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有助于他们正在进行中的南海油气开发。

此外,尼克森公司是北海Buzzard油田的运营者,该油田日产21万桶原油,是福尔蒂斯最大的油田。中海油的收购―旦完成,中海油将在全球石油定价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收购行动宣布当天,尼克森的股价就暴涨9.06美元/股,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尼克森此前股价因为公司现金流等原因被低估”,一位中海油内部人士说。中海油股价也大幅反弹,从并购计划曝光后的14.78港元/股,攀升至30日最高价15.56港元/股。

中海油的设想固然不错,但有投行专家认为,无数的海外并购案例表明,中海油的国企身份是一把“双刃剑”。“有中国政府支持,中海油具备充足的资金为加拿大石油工业带来稳定的资金,这是正面结果;但是国有企业的利润创造力,普遍比跨国的真正商业性质的石油公司要差。”

科尔尼全球合伙人伯恩哈德・哈特曼认为,尼克森是一家独立的油气技术公司,其在开采油气的技术和经济模式上与中海油有诸多不同。他建议,要尽量接受并学习尼克森的这些专长,而不是强行导人中国国企文化。

上一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与研究 下一篇: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的融资结构与盈利能力相关...